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李博版课件2教材课程

生态学李博版课件2教材课程

– 为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奠定了一个便 利的基点;
– 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薄弱环节。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1840,德国) –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 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
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称 为限制因子 – 限制因子概念的意义
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 两个补充条件(Odum,1973):
1)严格的稳定状态 2)因子补偿作用。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案 例 : 低 温 对 非 洲 蜂 分 布 的 限 制
南北较高纬度地区的 低温是影响非洲蜂进 一步向高纬度范围扩 散的限制因子。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生态因子的类型
Smith等将生态因子分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食物、天
敌等生物因子 – 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温度、降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仿Smith,1980)
耐受性下限 不能耐受区 生理受抑制
最适区
耐受性上限 生理受抑制 不能耐受区
种 群 种群消失 数 量
数量很低
数量最高
数量很低 种群消失

环境梯度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1913,美国) – 生物的生存与繁殖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环境因子的存
在,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 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 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
水、气候等因子 Мончадский(蒙恰斯基)将生态因子 分为稳定因子和变 动因子 – 稳定因子(steady factors):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
常数等长年恒定的因子 – 变动物因子(variable factors):周期性变动:春夏秋冬、
潮夕涨落;非周期性变动:风、降水、捕食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内涵: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环 境 类 型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态、行为)联系 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 单位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环境概念
环境和环境因子: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 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 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 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的类型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 生物因子:有机体(同种和异种) 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
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 气候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 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等 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山脉的走向与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种的概念
传统生物学家的物种(species)概念 真实存在、形态相似、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达尔文的物种概念 人为分类单位,亲缘关系密切的个体群 物种可变、个体差异在种间渐变 近代的物种概念 形态和遗传结构相似的种群构成,种类个体间存在差异 现代的物种概念 由许多群体形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单元生殖上隔离),占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发展
– 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不同年龄、季节、 栖息地等同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
– 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分布区一般比 较广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综合作用: 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的非等价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 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 – 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 作用的阶段性: 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生态因子间不可替代,但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补偿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教学重点: ●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特征、作用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ICENCE & TECHNOLOG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