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节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教学概述
1.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汉语词汇演变的主要表现和古今汉语语序、句式的差异,掌握梳理文言文词语、句式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学习自我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2 学生分析
(1)学生初中、高中学习了几十篇文言文,其中一些篇目还要求背诵。
古今汉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异同,学生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高中必修课本第5册中已接触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梳理。
(2)学生掌握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程度有较大差异,能经常通过诵读复习课文或坚持做词语、句式卡片的学生不多,遗忘回生的情况较普遍。
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即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甚至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与指导。
1.3 教学资源
教科书《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第二节、第四课第一节的“工具箱”及教学指导用书相应的内容;必修课本第1
-5册中的文言文;古汉语字典、古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1.4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语音的演变”放入第二课第四节处理)。
二、教学过程
2.1 课文导入
由一个学生读引子“秀才买柴”。
教师用黑板或演示文稿对其他同学出示问题:画出秀才说的四句话,并在书上标出古今用法变化大的词(荷、几何、损、价、焰、薪)。
2.2 课堂活动
(1)古今词义部分
A. 朗读文段。
每个同学出声读一遍《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全班齐读。
如学生学习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并背诵过,则每人先默读一遍,再全班背诵。
B. 阅读“古今词义”部分。
用黑板或演示文稿出示要求,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以下问题:①古今词语用法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用一句话概括(在书上画出来)。
②把秀才说的四句话中古今变化明显的词填入下面的表格(可查字典、词典)。
参考答案:
附注:古义是否保留在书面语词语中随个人语感不同而不同。
“几何”也可属第三类。
“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义项“穿戴”用在“服丧”中。
语言现象的许多分类是为说清一些问题,类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
书面语的语感好文言文的语感一般也好;反之亦然。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古今贯通。
C. 小组讨论。
用黑板或演示文稿出示讨论问题(师巡视并与学生讨论并点拨。
请同学发言讨论)。
①下边句子中带点的词,哪个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可查字典、词典)。
a.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必修教材第5册《归去来兮辞》)
b.《齐谐者》,志怪者也(必修教材第5册《逍遥游》)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必修教材第5册《逍遥游》)
②将上边古义消失的词和“朝服衣冠”中的“服”比较一下,哪一个消失的义项不好理解、记忆?参考第四课第一节工具箱中的“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探究一下原因。
参考答案:①“息”表示停止,这个义项保留在“息怒、生命不息、自强不息”中。
“志”表示记载,这个义项现在已经不用。
“比”表示联合。
②将“志、比、服”三个词作比较:“服”的穿戴义和衣服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义项关系密切,容易理解与记忆;“志”现在表“记载的文字”、“记号”这两个义项和记载有关系,也好理解;“比”表“合、联合”,这个义项和现在的意思离得远,而“比”的本义及“比肩接踵”这个成语学生不熟悉,所以“比”表联合的义项最难理解记忆。
教师也可以结合讨论,有选择的给出这四个词的义项引申关系:●“服”:→ 1.降服,使服从(以理服人);→2.服从,信服(心服口服);→3.服务,作,担任(服兵役);→4吃(服药);→5.量词(一服中药);→6.衣服;
→ 7.穿戴佩戴(古词义)。
●“息”:→A1.喘息,气息;→A2.(古词义);→A3.休息;→A4.停止;→A5.使安定(息事宁人);→B1.滋生,繁衍;→B2.利息;→B3. 儿子(古词义);→C. 消息。
●“志”:→A1.心意,志向(诗以言志);→A2.立志(古);→A3.目标(古词义);→B1.记住(博闻强记);→B2.记载(古词义);→B3.记号,标志。
●“比”:→A1.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A2.比较;→A3.比拟,比喻;→A4.比(介词);→B.勾结(朋比为奸);→C.合,连(古词义);→D1.近来(古词义);→D2.及,等到(古词义)。
(2)古今句式部分
A. 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阅读“古今句式”和工具箱中汉语语法演变部分,用黑板或演示文稿出示要求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①指出“古今句式”中1-5句和现代汉语相比,其主要不同点(写在书上)。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还有哪个句子和现代汉语表示的方式不同?
③“小试身手”第三题要翻译的6个句子中哪几句古今句式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出示正确答案(略)。
B. 梳理探究。
每个同学就词汇演变或语法演变选择一个进行梳理和探究,要注意检索信息。
①古今词汇演变
a. 下面是古今词汇演变的类型示例表,将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b.下边对话中“方”字是理解的难点,你能破译吗?查查工具书,这里有窍门吗?
帝问毅曰:“卿以朕方何汉帝也?”对曰:“可方桓帝也。
”
②古今语法演变
a.下面是古今语法演变的类型表,将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b.古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保留在成语中,你能举几个成语的例子给大家讲一讲吗?
(3)评价与反思。
每个同学就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填写下边的评价与反思表。
姓名:
教师在巡视中要关注学习较被动的学生,指导他们做好评价与反思。
2.3 布置作业
(1)在课本上完成“小试身手”中的三道练习题。
(2)完成较好的词汇演变表或语法演变表,用壁报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3)程度好的班级可增加教学指导用书中的“数字乾坤”及补充练习。
2.4 教学反思(略)
(教案提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李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