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时间制作人:课题
函数的概念
课
型
新
授
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深刻含义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
象、归纳概括的能力;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
.
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难点函数概念及符号()y f x 的理解
学法指导
⑴先自学课本
15~18页,尝试完成课本例题和练习题。
⑵找准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备课堂内解决。
一.知识链接:
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基本初等函数?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2、在初中学习阶段,函数的定义是如何表述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
对应,那么就说
x 是y 的函数,y 叫自变量.
3、由上述定义你能判断“y=1”是否表示一个函数?函数
y=x 与函数x
x y
2
表示同一个函
数吗?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仅用上述函数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函数概念。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函数的概念(板书)
二、新课探究:
1.实例感受:
实例一: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且炮弹
距地面的高度h (单位:
m )随时间t (单位:s )变化的规律是:
2
1305y t t .
思考1:(1).
t 的范围是什么?h 的范围是什么?
(2). t 和h 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有什么特点?(实例一由师生共同完成)
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很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需求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重,下面请同学们分析有关臭氧层空洞的问题和恩格
尔系数的问题:
实例二(多媒体展示内容)
师:(实例2)引导学生看图,并启发: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图象,
都有唯一的一个臭氧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
生:动手测量,然后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实例三:(多媒体展示内容)
通过先对两个实例的学生自学,然后请学生谈感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
成.
2.提出问题:
问题一:实例一、实例二、实例三的对应关系在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解析式,图像,表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补充)
问题二:以上三个实例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出:
共同特点: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 B;
②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③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
问题三:满足以上共同特点的两个数集的对应关系,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先让学生说,老师再做补充)
引导学生思考:在三个实例中,大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分别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
依赖关系,其中一个变量都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你能否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呢?
3. 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问题四:请同学们勾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通过交流得出以下几点:
①,A B都是非空的数集;
②任意性与唯一性;
③确定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f可以是解析式、图象、表格.
④值域C是集合B的子集
⑤不允许一对多,允许多对一
问题五:函数由几个要素?
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缺一不可.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及对应法则。
在函数的三要素中,当
其中的两要素已确定时,则第三个要素也就随之确定了。
如当函数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已确
定,则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问题六:比较函数的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的异同点,你对函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
函数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两个定义中的定义域与值域的意义完全相同。
两个定义中的对应法则实际上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近代定义的对应法则是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出发。
三、典型例题:
例1(1)判断下列关系是函数吗?
射击的次数 1 2 3
击中的环数8 9 9
变式:下列四个图象中,是函数图象的是().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关键抓住函数的概念
例2.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
y x 相等?
(1)
2
y x
(2)
3
3
y
x
(3)
2
y x
(4)2
x
y
x
师问:判断函数相等的依据是什么?变式:若改(2)为
3
3
t y
呢?
思考:你能举出一些函数相等的具体例子吗?变式:.判断下列函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1)表示炮弹飞行高度h 与时间t 关系的函数2
1305h
t t 和二次函数2
1305y
x x ;
(2)
1y 和0
y x
例3.已知函数 f (x) =3x +
12
x .
(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2(3),()3
f f 的值;
(3)当0a
时,求(),(1)f a f a 的
让学生思考,并提问个别学生。
师问:怎样求函数的定义域?
追问:)(x f 与)(a f 有何区别与联系?点拨:)(a f 表示当自变量a x 时函数)(x f 的值,是一个常量,而)(x f 是自变量x 的函
数,它是一个变量,)(a f 是)(x f 的一个特殊值。
四、课后达标检测1.函数()y
f x 表示(
)
A .y 等于f 与x 的乘积
B .()f x 一定是解析式
C .y 是x 的函数
D .对于不同的
x ,y 值也不同
2.集合2
2M
x x
,0
2N
y y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
M 为定
义域,N 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 x y 0
-2 2
x y 0 -2 2
2
x
y 0 -2 2
2
x
y 0
-2 2
2
A.
B.
C .
D.
3.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1,x y y
x
B.
2
11,1
y x x y x
C.
3
3
,y x y x
D.
2
||,()
y x y x 4. 2
2,0y
x x x x 是函数吗?
5.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
14||3
y x
x (2)
2
2
()11f x x
x
以学生回答、板演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以教师、学生相互交流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五、小结
以同桌之间一人小结一人倾听的方式,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进行自主小结,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1.函数的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的异同点;2.集合与函数的联系、区别;3.函数的三要素;4.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作业布置学案第11页A 组选作B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