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社会保险(失业和工伤保险)

第七章社会保险(失业和工伤保险)

第三节 失业保险概述
本节学习目标
掌握失业保险制度的组成要素 掌握全方位失业保险制度的含义 重点掌握失业保险制度的含义、特 点 了解失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几种模式 重点掌握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趋势
一、失业和失业保险
• 失业保险
• 失业现象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 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 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 种社会现象。
国家通过立法或者制定法规和 条例强制单位和劳动者参 加保险、强制缴纳失业保 险费,在符合相应的法律 与政策的条件下,参保人 员能够通过享受各种失业
实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 待遇的方式应对失业风险
分离,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 并保障基本生活质量的一
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 种社会保险制度。
造,从而失去了获得劳动报 酬的机会。
二、全方位的失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失业预防+就业援助
失业预防
• 约束企业解雇 • 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
训 • 建立失业预警制度
就业援助
•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创业 • 开发社区公益工作岗位 • 实行职业轮换 • 对特殊失业群体提供专
门的援助措施 • 鼓励失业者流动就业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什么是“下岗职工”?原劳动部喝国家统计局在 【1997】261号统计报表的填表说明中进行了规法, 即“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 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 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 根据这一说明,其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职工本人已 经不在本单位的任何工作岗位上;二是职工仍同本单 位保留着劳动关系。
•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
失业者自愿参加的由公共团体对失业人员支付一定数额保险金的保险制 度。例如:比利时 法国 挪威 丹麦
• 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
由国家以 法律的形式规定多种条件,如缴纳保险费的次数,非自愿失业 等,雇主和雇员都必须参加,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制度。如:英国,意大利, 德国等
• 失业救济制度的产生
• 两大功能
保障基本生活
促进就业
失业和失业保险
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失业保险的 主要特点: • 保障对象不同 • 享受条件不同 • 保障目的不同
失业保险制度的组成要素
保险项目 主要内容
覆盖范围 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全部劳动年龄人口、从业人员范围、部分雇员
资格条件 筹集原则
符合劳动年龄条件、非自愿失业、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具有劳动能 力和就业意愿
• 新的就业保险基金仍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按照雇员本人 工资收入的4%和2.5%缴纳;并且降低了失业津贴给付 标准和期限,领取期限最长为34周;在就业保险金的 申领条件上,新的就业保险法实行了小时制,即申领 就业保险金的必备条件是失业前必须工作累计达420910个小时,且投保期限须达到一定标准。此外,就 业保险的实施还辅助了一系列的劳动力市场规划。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失业保险制度 的建立与修订
• 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 行规定》
• 1993年4月,国务院颁发《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 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使用“失业”的概念,国家统计部
门也放弃了曾经使用多年的“待业率”指标,正式公布 “失业率”(实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且国家有关 部门也正式将“待业保险”改为“失业保险”。
待遇给付条件:
• 原因条件――是否是非 自愿失业
• 身份条件---是否有缴费 记录
• 年龄条件---是否符合法 定劳动年龄
• 主观条件----是否有就 业愿望
等待期:
• 劳动者失业后一般不能 马上领取到失业保险金, 通常有3-7天的等待期。
给付期限:
• 失业保险的一个重要目 标就是要促进就业,因 此不可以由保险人无限 期的享受,而有一个给 付期限。
以加拿大的就业保险为例, 请思考和讨论失业保险制度 是如何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的
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 革
建国初期:失业救 助救济制度
• 1950年6月,政务院发布 《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 指示》
• 劳动部发布《救济失业 工人暂行办法》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 年代末:变革劳动就 业制度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 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 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 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的就业方针,国营、集 体、个体经济多种渠道 就业突破了国家统包统 配的就业制度。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 沿革
1999年开始: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 1999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发《失业保险条例》 • 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失业保险金
申领发放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第 8号令)
小资料 下岗职工的界定
• 翻开近现代世界经济史,恐怕很难找到“下岗”这个 词。职工一旦失去了劳动或工作岗位,也就步入了失 业者的行列。换句话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失 业这样较为规范的概念,不存在“下岗”的概念
收支平衡、现收现付
筹资渠道 给付原则
政府、企业和被保险人、企业和被保险人、政府和企业、企业负担全部、 政府负担全部、被保险人负担全部
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不高于原有的工资水平、权利和义务基本对等
给付期限 给付等待期、给付期限
给付标准 按近期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给付、均一制给付、混合制给付
失业保险制度的组成要素
相关政府机构对无资格享受失业保险或者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期限已满 的人员,以及符合经济收入固定的雇员给于物质补贴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 保障制度。
各国失业保险模式的比较
• 补充型的失业保险模式 -----“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美国)
• 衔接型的失业保险模式
------“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德国)
• 援助型失业保险模式
------“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加拿大)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 • 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 • 抑制失业保险成本迅速上升,增加节支 • 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失业补救相结合
转变
小案例 加拿大“失业保险”向“就业 保险”的转变
• 加拿大《就业保险法》于1996年7月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