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周边地区规划功能定位的思考摘要:目前我国高铁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高铁站周边地区的规划研究和设计也随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尝试从高铁站周边地区的规划定位和功能布局的转变,探讨高铁对城乡规划和实际建设的影响,归纳总结普遍规律,以期能在高铁站周边地区的规划工作实践得以应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站;高铁站周边地区;规划;定位;用地功能;
abstract: the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in china at present, and the plann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 the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has also aroused people’s universal interes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hange of the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planning positioning and function layout, it discusses the high-speed rail influence o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the common law, to be used in the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planning practice.
key 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high-speed rail station;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rea; planning; location; land us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引言
高速铁路的发展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比较成功的例子有法国的tgv、日本的新干线、德国的ice、英国的apt以及意大利的tav等系统。
而随着高铁建设,高铁站周边区域土地的开发和城市更新探索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历程上新的焦点。
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虽较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晚起步,但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
高铁站周边片区的规划是在近十年才在国内引起重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尝试以规划工作中的思考为出发点,从高铁站周边区域的规划定位到功能布局转变,探讨规划和实际建设中的普遍经验跟规律。
以期加深我们对高铁客运枢纽站的了解,并应用于高铁站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实践中。
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定位转变
高速铁路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气候变化影响小、准点率高、低能耗、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
极大的推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高铁的沿线的高速流动,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枢纽城市经济发展。
而高速铁路枢纽站地区的规划定位也由此发展着巨大的转变。
1.1高铁火车站——火车站的华丽转身
根据国际经验,随着现代交通系统的转型与发展,在现代公交体系(地铁、轻轨与brt等)的支撑下,高速铁路语境下的综合性火车站与普通火车站是有着质的区别的。
传统的火车站地区作为对外交通的“门户”,通常是布置于城市边缘区域,并通过普通的汽车客运系统实现城际客流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换乘。
而在城市新型公交体系逐渐发展成熟的今天,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高铁站周边同时也是各条地铁、轻轨、brt线路的枢纽站点的选址区域,并依靠城市级的现代公共交通体系的支撑,快速的把高铁人流输送出去。
从而使高铁站周边区域转型升级为综合型的交通枢纽区域。
综合型的交通设施大大缩短了乘客的交通时间,给予人们舒适、快捷的交通体验,同时在站点周围的商业设施又满足了乘客多方位的商业服务需求。
因此,综合型交通枢纽区域的土地的商业价值普遍大幅提升,成为城市新的活力中心及经济增长点。
1.2高铁沿线城市的功能定位规律
高铁对不同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的城市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对于超大和特大城市,例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应突出在金融、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要素的集聚和向外辐射的核心功能;对于大城市,作为区域性、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中心,要承担传递超大及特大城市辐射效应的区域性“增压”功能;而中小城市(镇)则要要利用产业垂直分工和产业链的延伸性,承接大都市产业扩散效应带来的发展机遇,形成城市间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以上三种类型城市的高铁站周边片区,除了中小城市(镇)上的站点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公共交通设施需求等方面的局
限外,大部分都在高铁站周围布置现代公共交通站点与其联通,使之成为综合型交通枢纽。
根据对国际及国内案例的分析,综合型交通枢纽所在片区的发展一般是定位为商业中心(如厦门新站、广州新客站、石家庄新客站)或城市副中心(如无锡高铁站、南京南站、济南西客站),甚至是发展为新的城市中心区(如日本东京新宿站地区、日本大阪新站地区、法国)。
高铁站周边地区用地功能的转变
2.1客流结构变化对周边用地功能的影响
普通铁路的客流是以外出务工人员、学生为主,因此,客流量的波动对传统节日的敏感度较高。
并且,大多数乘客从始发地到抵达地都不是当天往返。
高铁的出现使跨城市当天来回的商务活动和跨城市通勤成为可能[1]。
乘坐高速铁路出行主要以商务和旅行活动为主,同时包括一些短途的通勤出行和少量长途旅行。
根据国内高铁实际运营的统计数据,商务客流占到八成左右。
由于商务、旅行、通勤等活动的需求,使得高速铁路与城市高端服务业密切相关,这也影响着高铁站周边片区的用地功能。
如果说快速流通的特性是促使商务客流成为高铁主体客流的主要原因,那么这样的客流组成也进一步促使具有区域联系需求的高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于高铁站周边区域的布局特征。
2.2 火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安排的思考
传统火车站地区向来就像是城市的“门厅”或“过厅”,由于火车车程过长,乘客疲惫,出于“安全”和“舒适度”等方面的考虑,大部分人员不会在站点周边停留或消费,高人气并没带来高消费,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其周边的用地通常布置汽车客运站、货运站、广场、绿地等交通设施和少量的商业设施,档次普遍不高。
拥有快捷的对外及对内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高铁站)将成为高效流动的首要节点,也必将成为聚集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首选之地。
法国高速铁路(tgv)的经验显示,高速铁路的建成影响了商业企业的选址行为,同时也带动了高铁站周边地区商业的发展。
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务出行活动总体增长了50%,其中铁路出行量增长了约一倍;tgv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过夜的商务旅行有所减少;原来在内地的中等规模的信息业公司通过tgv 进入巴黎市场。
[3]
法国北部核心城市里尔利用被选为连接巴黎、伦敦、布鲁塞尔的tgv(高速铁路)中转枢纽站的机会,对tgv(高速铁路)枢纽站(lille-europe)与原有普通铁路车站(lille-flandres)之间的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开发区域是在以旧城要塞所在地为中心的120ha的范围内,建成了由2幢办公楼和商业设施为中心的大规模综合性设施以及会展中心。
尽管20世纪后期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里尔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但由于本项目的开发,外国观光
游客激增,便利的交通更是招来了很多大企业的投资,成功地恢复了原有的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