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赏析题题目表述 1.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 ,, ”?3.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3.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考点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衬托、对比、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4、结构技法(谋( 1)开头:开门见山总领篇布局)悬念铺垫引出伏笔(2)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3)结尾:卒章显志照应呼应升华主旨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 4)整体:线索首尾圆合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形散神聚层层递进总分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答题要求1、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现手法;2、结合手法针对的对象(内容)具体分析;3、归纳这种手法的作用(不同手法的相对固定的作用,对结构、内容、主旨的作用)。
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效果表述:用× ×手法,写× ×内容,产生了× ×效果,内容上突出了× ×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表达了或深化了× ×主旨。
结构上有××作用。
题型二语言鉴赏品味题表述方式1、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艺术效果。
2、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表达效果3、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考点1、从遣造句的角度去,包括用、句式,如叠字叠、形容量的用、整句散句、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如:比、人、夸、排比、引用、偶、借代等,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如比的作用是化此彼,形象生,想象力丰富;人的作用是化物人,人格化等,切自然。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如言抒情性,言富有哲理4、从言格的角度,如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如朱自清);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情(如周作人);雄健,如迅,健之中哲思;,如徐志摩,用意写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幽默⋯⋯5、从体的角度,如:面与口、普通用与等6、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7、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
8、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答题模式语言特色╃结合鉴赏角度、结合文本实例分析特色的表现╃效果(表达的情感、哲理 ,, )高考真题呈现2015广东⑴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划线的词语。
(4 分)①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
②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
答案:“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
“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之间的隔阂。
2015 北京高⑹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考《说起梅花》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答案:“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
“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
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
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6 分)答案: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
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2015 湖北高⑵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头脑中的旅行》答案: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
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分析:本题是考查句段和引用的作用,其中应更侧重于引用,因为题干中问的是“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而不是直接说第②段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可见这里是一个暗示。
2015 湖南高考《童年随之而去》16.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5 分)答案:⑴运用比喻 ( 碧波像大匹软缎 ) 、反衬 ( 橹声、水声、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 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
⑵从听觉 ( 橹声、水声 ) 、触觉 ( 风“又暖又凉” ) 、视觉 ( 碧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 )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2017 天津高17.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考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3 分)分析:理解挺拔之姿合乎题旨。
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
18.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 5 分)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
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
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
(从语言角度赏析也可得分)2017 高考课标 II卷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分析;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
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要注意选项对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的表述是否正确。
2016 高考北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京魅力。
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 4 分)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2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 6 分)答案:①联想。
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
将老腔的强调比喻为骤雨击拍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
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
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2016 上海高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考析。
( 3 分)答案示例: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来比喻“站在干涸的湖底”,表现出痛感的切身、剧烈;用“骨头”突出湖的干涸;骨头是身体的一部分,隐含湖与人不可分割的意思。
这一比喻贴切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1.以第 ? ~? 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 5 分)答案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 ? 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 ”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有创造性。
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答案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 ? 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 ,, ”;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
以上这些与作者的强烈情感是一致的。
但我认为写文章不应满足于个人情感的宣泄。
本文在遣词造句中情感注入过多过浓,未加沉淀节制,给人泛滥甚至虚假的感觉,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2015 上海高8.赏析第( 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考效果。
( 4 分)答案:通过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试题分析总结考点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重要语句和精彩的语句,主要是指: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②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③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
答题要求:品味散文语言: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技巧,多从修辞、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方面思考。
考点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对于散文中的写法及其作用的赏析,一是要充分运用赏析常识作具体分析,分析所用的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并且要紧扣文章主旨;二是要分条陈述,力求有理,分析宁多勿少。
考点 3: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于人物形象,要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去把握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关于具体的物,可以是作者所描写的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作者通过一组景物的描写所创造的一种意境。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作者描写的角度的变化、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所写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