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岗位能力课
课程组长:
总学分值:总学分:4学分,其中理论3学分,实验实践1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法律文秘专业
先修课程:刑法、民法
后续课程:行政法、劳动法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与定位:《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律文秘专业的一门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主干课。

学习该门课程是在已经学习了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刑法学等基础课程上展开的,同时该门课程的学习也为证据法学、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律师实务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诉讼程序,重点掌握与公安机关刑事执法活动密切相关的立案、侦查、证据、强制措施和执行刑罚等办案程序;培养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解决执法办案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理念和程序、证据、时效意识,提高依法办案的自觉性,为做好公安保卫工作,依法同刑事犯罪作斗争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一)知识目标
●掌握刑事诉讼法律基本理论
●掌握重要的刑事诉讼法制度:立案、侦查、证据、强制措施、起诉、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法律监督程序和执行刑罚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区分生活中的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
●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对个案进行分析
●能够解决司法中的实际刑事案件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
●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守法护法意识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刑事诉讼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具有强烈的普遍性、伦理性和强制性,本书共十九章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的概述、刑事诉讼中的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强证据、制措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期间与送达、立案、侦查、起诉第、审判概述、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

本书可分为两编来讲授,第一章到第十章主要是关于刑事诉讼的实体法律法规,第十一章到第十九章主要是关于刑事诉讼的程序法律法规。

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有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第七章证据、第八章强制措施、第十二章侦查和第十五章第一审程序。

其中,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刑诉和刑诉法的基本概念,刑诉法的立法宗旨和任务。

第二章的重难点掌握是刑诉法中的司法机关有哪些,诉讼参与人的范围。

第三章重难点是掌握刑诉法的十五个原则。

第四章重难点是掌握立案。

第五章重难点是掌握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

第六章重难点是掌握辩护人和代理人的资格和在刑诉中的权利。

第七章重难点掌握七种证据的种类和如何证明证据。

第八章重难点掌握五种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

第九章重难点掌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条件。

第十章重难点是期间起止计算方法送达的种类。

第十一章的重难点是掌握立
案的材料和条件。

第十二章的重难点是掌握侦查的方法和要求。

第十三章的重难点是掌握公诉和自诉的异同和分别满足的条件。

第十四章重难点是掌握审判组织有哪些,判决、裁定和决定的异同。

第十五章的重难点是掌握整个一审判决过程。

第十六章的重难点是掌握二审提起的条件和程序。

第十七章的重难点是掌握死刑立即执行的复核和死缓复核的程序。

第十八章的重难点是掌握审判监督的条件和程序。

第十九章的重难点是各种判决、裁定和决定的执行。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内容:
(二)课程内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参观刑事案件模拟审判
实验内容:1、实地旁听刑事案件庭审程序
2、邀请刑事法庭审判人员给予教学指导
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庭审程序,同时也增加学生对书本知识以外的一些有关规定。

仪器设备:绵竹市或者德阳市法院
考核办法和要求:根据学生写出的考察体会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实验项目二:模拟法庭
实验内容:刑事案件庭审程序
实验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亲自参与庭审,将理论实践化,巩固课堂知识要点
2、让学生掌握刑事诉讼庭审程序
实验仪器设备:模拟法庭
考核办法和要求:分组考核
(三)学时分配表
备注:另外4个学时是旁听,2个学时期末复习。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力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尽可能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出勤、平时作业、教学参与、实训表现、期中测试等多个环节,终结性考核一般是期末考试。

3、成绩评定: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和平时过程性考核成绩紧密结合,进行综合评分。

对实践环节则采取企业评价、实验报告、现场考核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大学本科应用型“十二五”规划教材《饭店管理概论》,丁林主编,覃刚毅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4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4次印刷)
2、参考书目:
(1)亩红饭店管理实务[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
(2)郭强现代饭店经营管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薛丁新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郑向敏现代饭店管理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邓峻枫现代饭店管理[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6)国家旅游局人教司饭店管理概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7)王林、谭白英饭店管理实务[M] 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8)朱承强现代饭店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期刊材料与阅读书目:
(1)李志伟中外饭店管理者经营理念与管理行为比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22)(2)史天林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
(3)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wtd
(4)中国旅游网/cn
五、说明: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饭店管理十个篇章的基本内容。

各教学点应聘请有一定经验的管理学教师进行面授辅导。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书面作业3~4次,教师应该批改,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二)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
1.文字教材:《刑事诉讼法》第五版,王新青、甄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2.网上课堂:本资料包中的共享资源课件
(三)教学研讨
1、为保证本课程授课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应以研讨的形式,不仅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讨。

3.集中辅导
每两周一次集中面授辅导,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学时数的20%。

4.作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完成一次期中考试,至少两次作业,辅导教师应认真批阅,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期末考试一定比例的分数(10%)。

5.考试
考试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内容应覆盖全面,符合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合适。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注:本资料包中备有各种测试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