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案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1、使用教材:
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五版
2、主要参考书:
查尔斯.R.戈尔德耐J.R.布伦特.里奇等著,《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傅云新主编,《旅游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王德刚主编,《旅游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查询、阅读中国旅游网站的《中国旅游五十年》。
课后记
学生对于旅游现象和关系产生了明显的兴趣。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授课周次
第2周1次
第3周1、2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课时
6
教学目的
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旅游这一基本概念;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初步了解旅游活动衡量的指标体系。
3、了解不同旅游者类型及其特点。
四、课后作业
上网查看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者的分类。
课后记
学生开始理解旅游及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旅游需求中的主、客观因素以及不同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授课周次
第8周1次
第9周1、2次
第10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和讨论
章(节)
名称
第四章旅游资源
课时
8
教学目的
生态旅游、替代旅游、负责任旅游以及可持续旅游概念及特点描述。
课后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旅游的经济效应及旅游的文化与环境影响,并充分认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意义。
我国的旅游行政组织和主要国际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旅游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旅游产业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
教学难点
旅游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旅游产业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对世界旅游组织(WTO)和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与作用。
二、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旅游市场的功能;世界旅游客流规律;今后一段时间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我国国际客源市场的基本状况及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世界旅游客流规律;我国国际客源市场的基本状况及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通过中国国家旅游局的专项报导,对比不同旅游市场在“黄金周”之际的高峰流量,体会旅游市场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教学过程
1、熟悉旅游业的涵义、性质及其特点;
2、了解并掌握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旅行社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旅游业及旅游产品的构成与特点。
四、课后作业
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园数据库,选择一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并对其连锁经营和跨国发展情况进行评述。
课后记
通过对旅游业的涵义、性质及其特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和旅游景点等的讲解,促使学生重视旅游业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授课周次
第13周1、2次
第14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六章旅游组织
课时
6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及旅游业的动机及对旅游市场干预的重要性,熟悉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了解我国旅游行政组织的基本状况及主要职能;了解主要国际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职能。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旅游业的性质及其特点;旅行社的分类及其作用;旅游饭店的分类及在战后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从上海春秋旅行社发展历程;外资饭店进入我国的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特点与重要性。
二、学生课前准备
找出至少5个在中国落户的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并初步了解其价位与服务。
二、学生课前准备
浏览中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了解国家旅游局关于“黄金周”的报导。
三、课堂教学过程
1、认识旅游市场的涵义及其功能;认识旅游市场的分类;
2、认识旅游客流规律特别是今后一段时间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
3、了解我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基本状况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特点了解政府对旅游市场干预的重要性,熟悉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
教师所在系:人文系
讲授课程:旅游学概论
教师姓名:高书军
教师职称:讲师
天津农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学分
3
总学时:54学时
讲课:54学时
上机:0学时
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
(√)
理论课(√)公共课()必修课(√)
实验课()专业课(√)院级任选课()
授课年级
2006
授课专业
旅游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树立系统研究的思想,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学习该门课程应注意着重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
课后记
通过熟悉主要的国际和国内组织,帮助学生理解旅游组织、旅游产业政策及其作用。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授课周次
第15周1、2次
第16周1次
第17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
章(节)
名称
第七章旅游市场
课时
8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旅游市场的涵义及其功能;认识旅游市场的分类;认识旅游客流规律特别是今后一段时间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基本状况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概念,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旅游概念的准确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类型、性质和特点。旅游者的统计标准定义;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及类型划分。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类;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旅游业的性质及其特点;旅行社的分类及其作用;旅游饭店的分类及在战后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我国的旅游行政组织和主要国际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旅游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旅游产业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旅游市场的功能;世界旅游客流规律;今后一段时间世界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我国国际客源市场的基本状况及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旅游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及环境影响;旅游乘数理论、旅游经济效应衡量;可持续旅游。
2、通过非洲古猿的迁徙、古代皇帝的封禅泰山、近代和现代人类的旅游,分别揭示:
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随其发展而演变。
人类大规模旅行和旅游的产生得益于产业革命的发展。
3、小结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近代旅游和当代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产业革命对大规模旅游的影响和推动。
我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四、课后作业
教学重点
旅游概念的准确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类型、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
旅游概念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通过农民打工、大学生上学、商务人员出差、军人驻军、举家游玩等不同现象导出旅游概念。
二、学生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了解“黄金周”出游盛况。
三、课堂教学过程
1、通过农民打工、大学生上学、商务人员出差、军人驻军、举家游玩等不同现象阐释旅游概念;
难点: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旅游概念的准确理解;旅游者的统计标准定义;旅游动机;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旅游业的性质及其特点;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主要国际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旅游产业宏观管理的基本手段;世界旅游客流规律;我国国际客源市场的基本状况及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旅游经济影响、文化影响、环境影响;旅游乘数理论、旅游经济效应衡量;可持续旅游。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认识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特点、原则及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类;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课后记
通过旅游资源的学习,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开发与保护,并能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我国评价我国旅游资源。
课程名称
旅游学概论
授课周次
第11周1、2次
第12周1次
授课方式
讲授和讨论
章(节)
名称
第五章旅游业
课时
6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旅游业的涵义、性质及其特点;熟悉旅游业的构成及一般特点,熟悉主要旅游部门的基本知识,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旅游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及环境影响和旅游乘数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引导
以铁路两边的白色垃圾及北京故宫发放套脚袋等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旅游的影响。
二、学生课前准备
了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与发展。
三、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的乘数效应
第二节旅游的文化与环境影响
第三节可持续旅游发展
四、课后作业
以世界各地风光及我国各地的秀美景色图片激发对旅游资源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课前准备
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了解家乡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Hale Waihona Puke 三、课堂教学过程1、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主要内容和开发的原则;
3、明确旅游资源的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原则与措施。
四、课后作业
家乡旅游资源属于哪种类型?开发与保护的状况如何?
天津农学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