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概论教案4.1

旅游学概论教案4.1

广西高级技工学校文化、专业技术理论教案首页授课教师:于凤华科目:旅游概论时数:6时教学过程:导入:什么是旅游者?同学们大多都是从外地到来念书的,算不算旅游者?为什么?第一节旅游者的定义根据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对旅游者的定义有必要分国际旅游者和国旅游者作出技术性的界定。

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国际联盟的统计专家委员会对旅游统计中“外国旅游者”解释为:“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应列入来访旅游者统计的人员围包括:①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②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③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④在海上巡游度假(cruising)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上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来访旅游者(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作为一类,必要时可不论其通常居住地为何处)。

不能列入来访旅游者统计的人员围包括:①抵达某国就业任职(不管是否订有合同)或者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均不能列为旅游者;②到国外定居者;③到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学生;④边境地区居民中日常越境工作的人;⑤临时过境而不停留的旅行者,即使在境时间超过24小时也不算旅游者;2、罗马会议定义联合国于1963年在罗马召开的全体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对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围作了新的规: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Visitor)。

即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游客”分为两类:---(过夜的游客)“旅游者'(Tourist)。

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其访问目的可属下列之一:①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体育活动等)。

②工商业务、家庭事务、公务出使、出席会议。

---(不过夜游客)“短程游览者”(Excursionist)或“一日游游客"(DayTripper 或Day visitor)。

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过程中的到访者)。

这一定义不包括那些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进入所在国的过境旅客(例如没有离开机场中转区域的航空旅客)。

罗马会议之后,世界旅游组织(WTO)采纳了将该定义,因此人们通常也将这一定义容称为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

这一定义的基本特点是:①将所有纳入旅游者统计的来访人员统一称谓为“游客”。

②以在访问地的停留时间即是否在访问地停留过夜为标准,将来访游客进一步划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停留过夜的“一日游游客”。

并提出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游客,需要分别进行统计。

③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国或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者统计中的游客。

④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来界定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者统计中的游客。

[提示] 对旅游者(即旅游统计中所称的游客)进行界定时,所采用的技术性指标通常都涉及离开定居地或长住地、访问目的、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这三大方面。

3、我国的统计口径 1978年后,根据我国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对应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旅游者人员围作过一系列的解释和规定。

目前,我国在海外来华人境旅游人次统计方面,对有关概念使用的现行解释和有关规定包括: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其中:①外国人是指属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人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②华侨是指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③港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国、澳门地区和省的中国同胞。

我国旅游统计中规定,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其中:长住国(或地区)是指一个人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或者虽然在这个国家(或地区)只住了较短的时间,但在12个月仍将返回的这个国家(或地区)。

按照在我国大陆访问期间停留时间的差别,海外游客划分为以下两类:①海外旅游者,即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

②海外一日游游客,即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我国旅游统计中还规定,海外游客中不包括下列人员:①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②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③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④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⑤边境地区(因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人出境)往来的边民,⑥回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⑦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⑧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提示] 目前,世界各国在对国际入境旅游者进行界定和统计时,都是以罗马会议定义或者说都是以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解释为基准。

因此可以认为,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国际入境旅游者的界定,原则上已经形成共识。

二、国旅游者[提示] 对于在统计国旅游发展情况时应如何界定国旅游者的问题上,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标准还远远没有统一。

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国旅游者的围划定或定义问题,人们的看法一直存在差异。

△加拿大:离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美国:处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80公里)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时返回。

△英国:基于上下班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法国:基于上下班之外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

△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对国旅游者的定义是为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公务、集会、会议、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慈善工作或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对某个目的地进行至少24小时但不足一年的访问旅行者。

△中国:国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游客;国一日游游客: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游客统计围:①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②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③调遣的武装人员;④到外地学习的学生;⑤到基层锻炼的干部;⑥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⑦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⑧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二、决定个人旅游需要的客观因素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1、可支配收入2、可随意支配收入[引入]恩格尔系数概念二、足够的闲暇时间1、每日闲暇2、每周闲暇3、公共假日4、带薪假期虽然并非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可用于旅游,但从旅游需求理论概括而言,闲暇时间乃是实现个人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引入]插播Flash晓的《我想去》把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及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形象地反映了出来:《我想去》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呀!我想去!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呀!我想去!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三、其他客观因素1、收入2、学历3、职业4、年龄5、性别三、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1、什么是需要?(引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问] 旅游的需要会出现在这个金字塔中的哪一层?为什么?(第四、五层)二、旅游动机的类型[提问] 同学们自身会出于哪些需要而进行旅游?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 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四种基本类型:1、身体方面2、人际方面3、文化方面4、声望地位和方面[思考]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能否提出其他类型?实际上,人们外出旅游很少只出于一个方面的动机,而可能是几种类型的综合。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略)四、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一、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Travelers)的分类二、旅游者的类型1、消遣型旅游者2、差旅型旅游者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字面含意从行程、消费、时间安排等方面归纳这三种不同旅游者的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比例最大、季节性强、自由选择(二)差旅型旅游者:人数较少,出行次较为频繁;不受季节影响;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强调舒适、方便,消费较高;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在需要方面不同于前两类旅游者,但又兼有前两类旅游者的某些特点。

小结罗马会议定义联合国于1963年在罗马召开的全体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对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围作了新的规: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Visitor)。

即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作业:1、旅游的需要会出现在这个金字塔中的哪一层?为什么?2、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字面含意从行程、消费、时间安排等方面归纳这三种不同旅游者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