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讲稿
临床输血病案规范
第三步 输 血
责任护士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 作规程。 主管医生、护士要认真观察输血过程并做好 记录。 患者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按其“处理流 程”处理。 “输血报告单”要粘贴病历中。
医生、护士职责
明确各种血液成分 在输用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风险性?
输血治疗风险
我院存在的问题
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全、漏项。如:
申请医师、上级医师、抽血人、检 验项目 血型、合血标本与检验单、申请单 患者姓名不符,(音同字不同), 甚至标本上无任何标识。 取血人员、容器待规范,人员对取 血登记内容不清楚。
临床输血展望
美国马萨诸塞州细胞高级研究所报告:
胚胎干细胞可用来培植红细胞。 干细胞造血为人类输血带来新的突破 O型血与任何血型匹配,O型血干细胞 一经确认,将可以生产出与任何血型匹 配的“万能血”,合成的O型血可储备 起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交通事故、 恐怖袭击、战争)
高约30 g/L
儿童每kg体重输入6ml全血,大约可提高血红蛋白
10g/L
输注1单位血浆 多数凝血因子水平将上升25% 50%
成人输用一个治疗量血小板,大约可提高血小板数
输血病案第一 步关键点:
填写《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 要准确!不能空项!不能漏项! 输血成分名称、数量要与临时医嘱相符。 输血相关化验报告单要齐全!时效性要准确! 特殊情况要注明血标本已抽,结果未归! 病程记录中要详细描述输血指征。
冷沉淀输注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荨麻疹、循环超
负荷、心功能不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及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等。
成分血输注的基础知识
各种成分血的容量:
1单位红细胞约
150ml 1治疗量血小板约 250ml (尽快输注) 1单位冷沉淀约 30ml (尽快输注) 全血及血浆按血袋上标注的规格数
输血指征 为什么要给患者输血?
患者自觉症状、体征 患者出血量、贫血程度 各项化验指标 上级医生针对输血患者提出的治疗意见
监测失血输红细胞
Hb低于70 g/L时应给予红细胞
Hb高于100 g/L时则不必输入红细胞
Hb在70 g/L - 100 g/L之间者,应根据病人器
官缺血的进行性表现(速度和程度)、血容量
冷沉淀的制备
制备:采集6 h以内的全血,经高速离心分 离出血浆。将新鲜液体血浆放入-50 ℃冰箱 速冻,经24 h以上冰冻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 ,再经在0 ℃~4 ℃条件下融化离心后留下20 ml~30 ml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然后放置-30 ℃冻存。每200 ml血浆提冷沉 淀为1 u,保存期一年
成分输血概况
国外: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成分输血占临 床用血比例已达85%—95%,美国98%、日本 95%、法国95%、加拿大90%、英国85% 国内:起步晚,上海、北京、天津、成都、 南京等地率先开始使用成分血,成分血占临 床用血比例为40%-95%,2001年以后,成分血 得到广泛应用,医务人员的现代输血意识也 在不断增强。
时,先计算所需补充Ⅷ因子总量。参考 标准:轻度10-15U/Kg、中度10-15U/Kg 、重度10-15U/Kg。 例如50Kg体重的轻度患者需要 50*10=500UⅧ因子,需输注6单位冷沉 淀(每单位冷沉淀含80UⅧ因子)
冷沉淀输注的疗效评价
判断疗效时,主要依靠观察患者的出血
表现是否得到改善,有关出凝血的检测 指标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止血效果不理 想,在患者血容量尚能增加的许可范围 内,可适当加大冷沉淀的输注量,在容 量负荷增加困难时,对于血友病A、纤 维蛋白原缺陷的患者,最好改成单一凝 血因子制品。
冷沉淀的质量要求
由单一献血者的血液制备,不可把不同人血 混合后制备 最好用多联袋系统密闭分离制备 每袋容量为20-30ml 第Ⅷ因子含量≥80IU/袋 纤维蛋白原含量≥150mg/袋 细菌培养应无菌生长 HBsAg、抗-HCV、抗-HIV均为阴性
冷沉淀的适应症
儿童及轻型成人甲型血友病患者及其他原因 引起的因子Ⅷ缺乏症 血管性血友病 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手术后出血、渗血、DIC、重症创伤 严重创伤、烧伤、严重感染、白血病和肝功 能衰竭等原因所致的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症 局部使用促进创口、溃疡修复
创口、溃疡修复机理
对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溃疡创面愈合具有明 显作用 作用机理:冷沉淀通过形成纤维蛋白膜,对 溃疡创面有机械性牵拉作用,促使创口收缩 。同时,形成的薄膜对创面有隔绝保护作用 ,阻止了病原微生物和条件致病菌的侵入, 减少了感染机会,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
冷沉淀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原理
冷沉淀输注的用法
输注时,在37℃环境中以最短的时间融化, 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 度输注,必须经输血器输入体内(粘稠时可 稍加生理盐水稀释) 注:融化温度不宜超过37℃,融化后要立即 输入,不得存放,更不能再次冷冻保存。
冷沉淀输注的剂量
冷沉淀用于补充受血者的纤维蛋白原时
冷沉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早期输入冷沉淀对多发伤和手术创伤患者有 明显的止血和促进创伤组织修复作用 用冷沉淀胸腔注入可治疗气胸 冷沉淀可用于器官移植术减少内脏出血 用于抢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阻止DIC 的继续发展,重建凝血机制 用于胃癌等恶性肿瘤手术中,具有止血效果 好,术后炎性渗出物少,伤口修复时间短等 优点
成分输血的意义
全血输注的缺陷: 全血并不“全”,保存一周后的全血只剩下红 细胞、血浆蛋白有效成分,即使是新鲜的全血,有 些成分,如白细胞、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在单位 全血中含量有限,不纯、不浓不能满足一个治疗量 ,不能取得预期疗效 全血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一旦这些抗原进入受体,则 使受血者体内产生多种不同的反应抗体,以后再次 输血可发生同种免疫输血反应。
及病人在氧合不足时发生并发症等危险因素
来决定是否给予红细胞
医生职责
输血成分
选择何种血液成分 可达预期治疗目的?
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浆、血 小板、冷沉淀……
医生职责
确认血液数Leabharlann 多少 可达预期治疗效果?输血数量
输血疗效评估
70Kg体重成人输注1单位红细胞悬液可使血红蛋白 升高约5g/L
婴儿每公斤体重输注红细胞10ml可使血红蛋白升
成分输血的优点
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 输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白细胞最危险) 综合利用,节约血源、节省开支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冷沉淀的概念
冷沉淀属于一种血浆衍生物,是新鲜冰冻血 浆在0℃-4℃条件下融化生成的白色沉淀物, 它是由POOl博士于1964年发现的。 冷沉淀作为血液制品,富含大量的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 维结合蛋白和其它一些凝血因子等物质。
检测《输血前九项检测》
《血常规检测》
《ABO+Rh(D) 血型检测》
向家属及患者交待输血相关内
为什么要重视履行告知义务?
目前病毒“窗口期”的存在
检测水平的限制 新病毒的出现
未知病毒的存在
为什么要重视履行告知义务?
过敏 溶血 发热 血小板输注无效 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医生职责
冷沉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用于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肠粘连 如与血小板等联合应用对于创伤性失血等大 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冷沉淀外用于烧伤清创术、能促进上皮细胞 生长 用于皮肤创伤减少创面渗出、防止伤口感染 及减少疤痕形成,提高皮肤移植成功率 用于痔瘘创面和复发性口疮溃疡,可缩短患 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
,1单位一般可提高成年人纤维蛋白原 50-100mg/L,一般成年人的常用剂量为 每次输8-10个单位,使血中的纤维蛋白 原维持在正常止血功能的最低浓度0.51.0g/L;儿童酌减,可按每10kg体重输 2个单位计算。(考虑患者纤维蛋白原基 础水平)
冷沉淀输注的剂量
甲型血友病患者需要补充外源性Ⅷ因子
冷沉淀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原理
严重创伤病人或疑难复杂外科手术的患者, 因为失血过多或反复出血,导致凝血因子丢 失,消耗过多,同时由于大量输血或输液, 又容易引起凝血因子稀释性减少。 冷沉淀具有多种凝血因子,适量输入后可补 充患者血循环中Fg、Ⅷ等多种凝血因子的含 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因子缺乏而造 成的凝血异常,有效控制手术中的大出血; 尤其对预防和治疗血友病患者的外科手术出 血有显著效果。
成分血输血操作规程
1、血型及配血标本的采集: 配血标本:根据医生的输血申请单准确无误 的采集患者标本,如果同时为两名以上的患 者采血时,要求一人一次一管的次序,逐个 完成并在抽血人处签名,避免张冠李戴。 2、取血时必须核对供、受血者血型、血袋号 、采血日期、床号、住院号,交叉配血报告 单,核对无误后在取血者处签名,登记完毕 后将血液装入专用的取血容器。
冷沉淀含有浓集的纤维蛋白原、Ⅷ因子和纤 维结合蛋白(Fn)以及Ⅸ、Ⅺ、Ⅱ、Ⅴ、Ⅹ等 多种凝血因子,在机体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其中富含的Fn是一种粘性糖蛋白,具有 促进纤维蛋白交联、细胞粘着、上皮细胞移 形、修复和分化的作用;可促进手术创面损 伤的肉芽组织增生,加快伤口愈合,同时可 作为一种“趋化因子”,提高炎症区的白细 胞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 抑菌抗感染等作用。
异型血输入后的抢救
典型的症状:
发热、休克、血尿、急性肾衰竭等
抢救:1、大剂量的激素(地塞米松)
2、输入O型洗涤红细胞 3、贮存10月左右的AB型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