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八)[2020年最新]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八)[2020年最新]

2021高三语文知识积累早读材料(八)模块一高频语言近义词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

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1、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这里的“人”更多指的是“人才”。

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兴旺,失去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败亡。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总有一死,而死的意义,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则比鸿毛还轻。

“人固有一死”句说明人应该死得有价值,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到的见地。

3、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出自《淮阴侯列传》。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文意是说功业难于建立而很容易失败,时机很难得到而很容易失去,一旦错过时机,很难再有机会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事件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激荡奋进新时代的澎湃力量2019年08月29日08:04 来源:北京青年报8月27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根据评选颁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和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袁隆平、屠呦呦等人入选“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记录着36位功勋模范人物建议人选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彰显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这些功勋模范人物建议人选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耀眼光辉。

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就是要向全社会发出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强烈信号,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每一位功勋模范人物建议人选都是一面社会崇德向善的醒目旗帜。

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生前说过:“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强盛之中,人生足矣。

”他用一生践行诺言,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说过:“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他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民功臣张富清说过:“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

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他始终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自觉参照农民病友的标准做白内障手术,主动选择最便宜的晶体……36位功勋模范人物建议人选的爱国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像阳光一般,照耀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身上,激荡人心、温暖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亩产超一千公斤的超级杂交稻,背后是数十年深入田间、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基础实验;诺贝尔奖得主、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87岁高龄仍认为,“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6位功勋模范人物建议人选的事迹启示我们,坚守理想,热爱事业,就会乐此不疲、无怨无悔;淡泊名利,锲而不舍,才能匠心独运,走向成功。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

领袖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对36位功勋模范人物建议人选无比崇拜,都立志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并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汇聚起万众一心的澎湃力量,还能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呢?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新时代新征程中,让我们以36位功勋模范人物建议人选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

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以奉献创造价值,用奋斗书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模块四古典诗歌积累(早读必背作文必用点亮诗意人生)桂枝香·金陵怀古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赏析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

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

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

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

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

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

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

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

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

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

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

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

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的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模块五文化常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必掌握)《<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