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课堂有效互动

如何进行课堂有效互动

如何进行课堂有效互动之我见永康市芝英小学王顺意【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怎样实现这三者的互动呢?1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给予充分时间,展开生本互动;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控课堂教学,使生生互动有效进行;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关键词】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的确,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教师、学生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三者之间的交流、冲突、介入与融合的过程。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对话,其实就是三种互动。

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标实施到现在。

互动这个词也渐渐地被各位老师所重视。

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却出现了互动片面性。

那么怎么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立体互动起来呢?一、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给予充足时间展开生本互动所谓生本互动,即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即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文本,解释文本的内容,与作品中的作者产生情感的碰撞,从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通过那道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足见生本互动的重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学生的生活阅历、处事方法、个性特点、社会背景不同,想法也各不相同。

所以就同一个问题,他们都能读出不同的感受。

虽然是生本的交流,但这个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这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学生与文本交流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与文本交流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接触文本。

案例《凡卡》教学中,我就为这次学生与文本接触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师:请同学们去读一读课文写信部分。

想一想读到哪你的心被触动了,把你的感受写在边上。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才会有成效,学生也一定会有话要说。

虞大明老师曾说课堂需要等待,等待才会有生成,才会有精彩。

在孩子们阅读文本时,我在一旁默默地关注着,等待着。

师:读到哪儿你的心被触动了?生:我读到“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这句话时我觉得凡卡很可怜。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爷爷奶奶的关心,身边还有这么多亲密的朋友,而凡卡呢,只有一个年迈多病的爷爷与他相依为命。

师:是啊,可怜的凡卡,谁还有补充?生:本段有许多动词,我用圆圈圈了“揪、拖、揍、捞、戳”这些动词,读到这些动词,我觉得凡卡在鞋店经常受到虐待,受到折磨。

我感到很愤怒。

生:(涨红了小脸)老板娘拿鱼嘴直戳凡卡的脸也让我感到愤怒,他们简直不把凡卡当人看待。

(说到这里,这个学生特意强调了“简直”这个词)生:我从“小崽子”一词可以读出凡卡对鞋店老板一家的痛恨。

凡卡挨打是因为给小崽子摇摇篮时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们的小崽子一哭,他就别想睡觉,所以非常痛恨小崽子。

此时,每一双眼睛都望向了我,我知道,此时他们的心已经与凡卡站在了一起,他们心中充满不平、愤慨。

师:孩子们,凡卡在老板一家受尽了虐待,即使一天到晚不停地干活也逃不了被毒打的厄运,但是,你们呢,与凡卡同龄的孩子们,老师想问问,有谁在家有过这样的待遇,你帮父母干活还要拿鱼嘴戳你?生1:(头摇得波浪鼓似的)才不会呢。

如果我帮爸爸妈妈干活,他们夸我还来不及呢!生2:没有。

我妈妈几乎没大声骂过我一次。

师:你们呢?你们有吗?你们有过这样的遭遇?孩子们纷纷摇头。

师:是啊,一个九岁的孩子,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年,一个应该在父母羽翼之下庇佑成长的幸福儿子,就这样远离家乡,远离他那唯一的亲人爷爷,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受尽苦难,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想说,凡卡,你真可怜,吃不饱,睡不好,还要受尽凌辱。

生:我想说,凡卡,不幸的凡卡,你成了大家的出气筒,任何人有不顺就往你身上撒气,我为你不平!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愤怒去读读这一段!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凡卡的同情之心去读读这一段!孩子们,让我们与凡卡一起求求亲爱的爷爷吧,齐读这段!【反思】案例中,凡卡是不幸的,新时代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与课文中的凡卡相差甚远,以自己的理解代替他们的感悟很显然是不对的。

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于是我设计让学生读、注、说、辩。

通过学生的个性解读,学生抓住了“揪、拖、揍、捞、戳”这几个动词,“吃、睡、打”这几方面体会了凡卡的不幸遭遇。

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个性理解,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与现实联系,再加上教师一次次激情导读,孩子真正体会到凡卡的不幸。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控课堂教学,使生生互动有效进行。

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文本所进行的对话,即就作品的内容、表达的感情、语言的特色、结构的安排等问题,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去探究解决问题,深入课文的内容。

虽然生生互动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但是老师应做好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控工作,而不是放任自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找自己感触很深的句子,并在边上写写感受。

在这个基础上,再到小组里面去交流。

看看自己的想法能否被其他同学所接受,听听其他人的说法。

在相互倾听中学生也明白了别人的见解。

这都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敢于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生生互动除了小组学习外还要在全班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和补充,有时这一段“争吵”将会是课堂的一大亮点。

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五自然段: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请按顺序排列小女孩儿心情变化的词语:“惊喜、失望、犹豫、满足。

”(大部分学生对“犹豫”和“失望”的排列并无争议,纷纷表示赞同。

)但如何排列“满足和惊喜”,却引起了他们的争议。

生1:我认为是先“满足”后“惊喜”。

生2:我认为是先“惊喜”后“满足”。

师:大家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很好!能说说理由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

)生1:我认为是先“满足”后“惊喜”:。

因为小女孩已经很冷了,火柴划燃后那点微弱的光已使她很满足。

后来,出现了一个大火炉,这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所以她很惊喜。

生2:我认为是先“惊喜”后“满足”。

因为原先小女孩很冷,也很犹豫,划燃了火柴后,感到温暖,她就觉得小小的火柴怎么会如此温暖呢?后来还幻想到大火炉,就更加满足了。

生3:字典中“满足”的意思是:感到已经足够了。

对于小女孩来说,她并不贪心,小小的火柴已经让她满足。

生4:小女孩不仅仅因为火柴给她带来温暖,让她惊喜,她更为自己的勇敢感到惊喜。

而且你注意到没有,文中的两个“!”。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这两个“!”不正是惊喜最有力的说明吗?【反思】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童话中的主人公渴求温暖、渴望填饱肚子、渴求快乐、渴望关爱,这平平常常的温饱、关爱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却好像是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摸不着。

微乎其微的一道火光能让她激动不已,也能让她万分失落,于是我设计了给学生四个词语,排列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第一根火柴时的心情变化。

学生的争议告诉我他们已经走入文本。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三者之间的交流、冲突、介入与融合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

但这种互动不是你问我答,也不是你说我做,而是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洽的。

这种对话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也不是大会上做报告,而是一种积极获取有用信息,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

阅读要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节课都书声朗朗,这样的课堂已比比皆是。

“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咱们合作朗读,我读旁白部分,男同学读小鸭子的语言,女孩子读鸭妈妈的语言!”“醒了的醒要读得重一些!”这样的课堂,学生是读起来了,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朗读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朗读,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朗读。

有幸听过薛法根老师的课,深受启发。

案例薛法根老师的《番茄太阳》一课,第一自然段的朗读那年,我来到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老师: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流利地读下来了,但读得轻松平淡)师(听了学生的朗读,老师没有表示丝毫的不满,语气低沉地)作者7岁发生车祸,失去了他的双腿,以后的日子他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听了老师介绍,请你再去读一读这一段话。

”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继续朗读,赢来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老师又接着用那浑厚的男中音款款描述:24岁时,作者因为婚姻问题与父亲争吵,独自一人来到这座城市,靠写作为生,所投的稿子去没有任何的回音。

他失望极了。

请再读这段话。

”在薛老师的一次又一次地铺垫下,学生的朗读渐渐进入情境。

【反思】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薛老师通过介绍作者的背景,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感染,调动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直接参与,使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近而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为了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兴奋程度,一节课中可以多种活动形式互相穿插,但是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而定,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

因此,“互动”教学不排斥任何有利于展开学生思维活动、进行思想交流的教学方法,而是鼓励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

当然,“互动”教学的理念不能只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应让它对识字写字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及其他学科都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互动”教学已成为国际化的趋势,并逐步深入人心。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又给“互动”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研究和实践的大好机会和环境。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在全面了解“互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共同探究出更多更好的既合乎新课程理念,又实际可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行动迎接教改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参考文献:《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