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东区学生食堂工程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规划设计说明一、引言1、在丽水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城市传统和充满文化背景的地域内,以何种设计方式展现校园建筑的地域性创造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校园。
2、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丽水学院东校区,场地的东侧和西侧都有一条校园道路。
3、针对目前国内广泛流行的“重空间\形式,轻文化\生活”的校园模式,应当采取何种设计理念与空间方式才能正确表达与校园建筑间的融合。
4、如何利用现有自然条件与校园进行有机融合,使之形成恰当的尺度和密度,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能够应对校园未来的发展。
二、项目概况丽水学院东区学生食堂位于丽水学院东区校内学生公寓3#--6#楼以西,总用地面积48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50平方米(不包括地下室面积)、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框架结构。
绿地率约35%,项目总投资1949万元。
三、设计依据1、招标文件及设计招标文件答疑2、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图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现行的有关国家政策、标准、规范及地方基本建设规定。
四、建设条件(1)地域优势:基地比较方正,有利于基地内建筑的规划与功能的布置。
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较为方便,有益于广大师生的生活配套。
场地西北略高,东南稍低,相对高程较小,场地与西侧道路有一定的高差。
(2)景观优势: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空气质量好,适宜建设食堂。
(3)交通优势:项目位于东校区地块的中心位置,交通条件较好。
六、设计目标丽水学院东区学生食堂应建设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生食堂,实现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
1、有机合理、分区明确的功能布局本案将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结合同步进行。
摒弃陈旧的几何构图,以富有动感和张力的构成手法,将单体组合为完整有机的系统。
单体体型间相辅相成,功能上相互照应。
食堂共设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为自选式餐厅,二楼为风味式、西式快餐、清真(民族)餐,三楼为点菜式就餐模式。
地下一层为购物超市及辅助设施用房。
各个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此方案通过建筑合理的有机布置,创造出一个尊重环境,以人为本,具有浓郁生活氛围的建筑精品。
2、简洁大气、多元复合的建筑形象整体校园将传统元素引入单体建筑的设计当中,在追求建筑、空间及环境和谐的前提下,努力追求富有清新淡雅的建筑空间及建筑形象。
立面设计的处理上通过材质的变化和对比,给人以亲切之感,同时感受其蕴含的文化底蕴。
整个建筑群体通过构架的处理,材质的颜色以及墙面与玻璃的对比,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结合体现出来。
通过虚实对比、韵律节奏等多种建筑手法,使建筑立面在丰富中不失大气,宏伟中不失典雅。
3、刚柔并济、内聚外放的空间景观整体布局强调建筑空间感的连贯性,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设计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
根据学校的建筑特色,将理性与感性结合,由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将建筑内外空间的渗透、伸延与融合、美感与舒适作为空间塑造的重点。
彰显标准的新型生态式校园,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4、人车分行,便捷有序的交通流线合理组织内外交通。
外部交通体现人车分流的原则,兼顾各功能分区的有机联系,使车辆进出有序,停车便捷,避免人车交叉的干扰。
内部人行环路,结合景观铺地,形成明晰的人流环路,广场节点的设计,也很和谐的渗透到交通与建筑的联系中。
七、交通流线在此地块共设有4个出入口,其中南侧的入口作为食堂的主入口。
东侧为次入口,便于人员的分流同时解决就餐高峰的拥堵。
北侧为食堂的材料入口,便于后勤车流的装卸货,西侧利用地形的高差作为地下超市出入口。
考虑到生活区就餐人员的众多,在基地的北侧布置大量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这样合理的运用了空余场地。
同时也不会破环整体环境的连续性。
八、平面布局地下超市:地下室以超市的经营模式布置流线,同时配备食堂的辅助用房(水泵房、消防水池、发电机房、排烟机房),还配备男女公厕,两部通至地面出口的楼梯。
一层平面:一层分为厨房和餐厅两部分,厨房布置主食库、副食库、更衣室、卫生间、面点制作间、米饭生产线、粗加工、切配间、烹饪间、备餐间、洗碗消毒间,所有流线根据前后关系合理布置。
餐厅的主入口设计打破传统餐厅布局,布置一大面积的休闲区,作为餐前餐后的休息场所。
为了方便师生同时又不影响就餐环境,在餐厅的东北角布置一个对外的公厕。
二层平面:二层结合一层的餐厅,与一层共用厨房,通过食梯将一层的食物运送到二楼,通过二层的备餐间窗口将食物销售给师生。
为了打破传统食堂的食物单一性,在二层增加了清真、西式快餐、风味快餐等,丰富师生的就餐选择。
三层平面:三层布置食堂的小炒类餐厅,采用点菜式就餐模式。
布置厨房、点菜区、8个包厢,配备一个办公室。
屋顶花园:走出三层餐厅,露台作为餐厅的延伸,作为师生就餐后休闲放松的驻足,同样又可作为餐厅经营的延伸,炎热的夏天,作为冷饮、烧烤的户外经营场所。
九、建筑设计1、建筑风格与造型——传承古典,开拓创新在建筑形态风格方面着重追寻一种新古典建筑,建筑风格以现代手法为主,体现科技发展,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大气中又不失对细节的精致处理。
建筑形态规整,平面中规中距没有夸张,立面造型简约而细腻,墙面采用具有学院特色的冷色系色彩配置,素朴而高雅,结合整体校园风格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朝气。
2、建筑高度与空间——视觉亮点,空间丰富建筑主体2层局部3层,三层有一个露台作为露天的就餐环境。
使食堂获得了好的景观朝向的同时,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绿色设计——适度紧凑,生态节约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出发,规划适度紧凑布局,实现节地目标;建筑结构设计合理化、建筑轻量化,实现建筑低碳设计;实现节能目标,采用节水器材,设置中水系统,雨水贮集利用系统,实现节水目标——最终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 总用地面积M2 4880地上:37502 总建筑面积M2 5240地下:14903 建筑占地面积M2 14904 道路广场面积M2 11755 绿地面积M2 24406 容积率0.77 (2)∕(1)7 建筑密度%33 (3)∕(1)8 绿地率%35 (5)∕(1)9 自行车停车数量辆60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丽水学院东区学生食堂新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丽水学院东校区。
该地块用地面积4880㎡。
本工程主楼地上3层,其中地下1层。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设计依据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及浙江省地方标准与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设计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三、抗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丽水市地震基本设防烈度<6度,本工程按非抗震结构设计。
四、风荷载丽水基本风压为0.30KN/m2(n=50年),基本雪压为0.45KN/m2(n=50年)。
五、材料混凝土:C25~C40(地下室采用防水砼,抗渗等级为P6)。
钢筋HPB300级圆钢(φ),强度设计值为fy=270N/mm2HRB335级螺纹钢(Φ), 强度设计值为fy=300N/mm2HRB400级螺纹钢(Φ), 强度设计值为fy=360N/mm2冷轧带肋钢筋φL型钢、钢板:Q235墙体:采用烧结多孔砖砌筑。
六、基础形式因尚未进行地质勘探,根据各建筑的特点,拟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具体情况待正式地质报告提供后确定。
七、结构体系主楼为地下1层,地上3层的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八、结构分析与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satwe程序V3.1版进行相关三维分析计算。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1、有关的现行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009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二、设计范围1、本设计为丽水学院东区食堂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的设计。
2、本工程包括:建筑附近室外给排水管网及室外消火栓布置、生活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生活给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四、给水1、水源给水水源来自原校区室外给水管网,从室外给水管网中引入两根管径为DN100的给水管进入红线内,再呈支状供至各建筑单体。
2、供水方案:由市政直接供水。
3、用水量根据该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物的用水量,则整个建筑最高日的总用量初定为37.5m3/d。
五、排水1、排水体制:室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废分流制,室外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井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校区管网,最后排到市政排水管道。
2、排水量:排水量按总用水量90%计,则最大排水量为33.7t/d。
3、雨水排水量雨水量按丽水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为1年。
综合径流系数为0.6。
屋面的雨水通过雨水立管收集排至室外散水,道路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
排水管尽量结合区块地形地势,考虑道路坡向坡度来布置,做到既满足管网的最小坡度要求,又满足最大流速及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
六、消防设计1、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喷淋用水量为30L/S。
2、消火栓系统设计(1)水源引自校区原有室外给水管网,并与原室外给水管网形成环状供水。
(2)室内消火栓系统:消火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大于1.0Mpa,故不需分区。
(3)食堂设有消火栓保护,室内消火栓设在明显易取用部位,其布置保证同层任何一点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
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带长度25m,水枪口径为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