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方案设计说明范本

住宅方案设计说明范本

XX市XXXXXXX项目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11年版);(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12)甲方提供的基地红线图(13)《XX市城市规划管理设计规定》(版本号)其它地方规范及标准二、工程概况:本项目是XXXXXXX有限公司开发的公租房项目,基地位于松江漕河泾工业园区东南角,东接中心路,南靠A8 高速150M绿化带,西临新二路,西南侧是四马塘,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也是园区唯一的住宅用地,基地周边是开发区成熟的产业用地,管理和技术人员众多,是漕河泾开发区开发建设公租房的理想地段。

总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 综合容积率为,其中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

住宅产品类型均为高层,共2272户。

小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为充分体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居住区。

三、概念设计及设计原则1、着重利用基地周围景观的优势来布局,与周边环境融合2、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强调视线、日照、通风,并讲究建筑的序列与肌理,创造出清新、简约、精致的社区与建筑形象。

3、以人为本提供舒适弹性的精品居家生活空间。

4、集中的配套设施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的问题。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筑总用地面积: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建筑密度:XX%容积率:XX绿地率:XX%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XX市城市规划管理设计规定》(版本号)(7)甲方提供的基地红线图二、总体布局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及地质地貌特征,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防火设计、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例:漕河泾公租房项目规划要求容积率小于,绿化率大于35%,建筑控高为60M,,总体概念定位“花园式邻里庭院”,以“轴,院,点,线”的渐进手法营造“合而不围,畅而不透”的院落空间,倾力打造出松江区公租房的样板工程,不仅仅在当前解决政府公租房的迫切需求,也在若干年后为市民,为松江区留下一片经典而优美的城市住宅区。

“一核二轴三院”的总图格局基于“以入口广场为开放空间,以景观主轴为半开放空间,以花园庭院为私密空间”的“空间分级“理念,总图设计上取法欧州城市设计轴线构图的原则,结合中国文化取法自然的传统意向,将设计的理性与自由充分融合。

“一核”:以中心入口广场为核心,打造出具有中轴线的对称感,开阔的场所感,高人气的商业氛围,高水准的景观效果的星级入口景观样板区。

“二轴”:1.自中心入口广场的五星级社区大堂开始,垂直连接到A8公路150M绿化景观带的人行景观主轴,总长超过300M的中央公园式绿化轴线。

2.自新二路次人行入口引入小区内部的人行景观次轴。

两条景观绿化轴汇合成生态视觉走廊和森林氧吧,同时形成半开放空间将各个组团自然分隔,主轴结合水庭,喷泉,草坪,林荫道,营造出强烈对称感的欧洲庭园风格的设计主题,次轴以生态自然的现代中式庭园为主题,配合休闲步道和密植乔木,主次轴不同的设计风格交相辉映,体现出多元化景观人居场所文化。

“三院”:自入口步行进入小区,沿着两条景观轴的人行步道就可以经过组团大堂,进入三个各不相同的私密组团庭院,为公租房年轻人之间提供了交往的空间,也符合邻里交往的空间尺度感,与上海传统里弄居住文化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院“在总体构思的大格局下,可以给每个组团注入各不相同个性化概念,也便于分期开发实施。

三、道路系统与停车小区主人行入口设置在北边的规划四路上。

主要车行出入口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中心路和新二路上。

小区主要道路宽6米。

项目设置地下停车库,共782辆,地面结合景观设计停车位,共411辆。

四、绿化居住环境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

其目的在于处理好人、建筑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

人们在满足居住物质和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开始重视居住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居住环境“园林化”为居民放松、休憩、活动和交往提供了有益的空间。

良好的居住环境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要素。

小区主要的车行道沿路均规划了一些开放与半开放的绿地,景观化的道路贯通整个小区。

在小区中心部位规划了集中开放的绿地,与周边的河道的景观相互渗透,共同形成舒适怡人的居住环境。

五、场地排水场地基本按平地设计,雨水排泄方式为从建筑坡向小区内道路,经场地排水口,盲沟及排水系统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排水系统。

六、日照分析本工程基地位于XX市,属于X类建筑气候区,根据《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版本号)及《XX省住宅设计标准》版本号,高层住宅的中、小套有一个居住空间大套有二个居住空间不应低于冬至日连续满窗日照1小时标准,通过天正日照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本新建住宅均能获得上述日照标准。

第三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11年版);(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其它地方规范、标准二、单体设计1、阐述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2、说明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等3、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4、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5、关于无障碍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例: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充分体现居住建筑在走向理性的同时,又注重对人性的全面关怀。

设计中始终以“人居”为基准点,追求居住的舒适与品味,同时建立社区独特风格,将“以人为本,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

本小区为高层住宅。

在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布局进行建筑平面设计,主要高层住宅单元户型有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一卫、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一卫、90平方米的两室两厅一卫。

高层住宅为18层,每层层高米,每栋住宅均设残疾人坡道与电梯,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配套公建居委物业,活动场地,沿街精品商业,净菜超市,医疗服务中心,沿规划四路展开,满足公租房项目的配套要求,在基地的东南角设置有一所12班幼儿园。

二、建筑立面设计说明立面风格、形式及主要材质、色彩等。

本方案立面采用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以艺术装饰风格为基调,加以提炼、创新,在强调体积感挺拔沉着的基础上,强调时代感和创新性。

整个建筑群体高低错落,天际线变化有致立面上凹凸变化及窗的不同比例,表现了建筑外观变化和丰富的一面。

整体材料结合采用面砖、涂料,色彩以暖色调为基调,突出端庄、高雅的风范。

入夜,顶部的天际线以泛光照明,形成优美的沿街夜景效果第四章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松江区。

由多栋18层住宅楼,2层沿街商业.1层地下汽车库等单体建筑组成。

二、设计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09-2001)(2006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修订版)(GB-50045-2006)(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1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年版)(1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地方有关规范,规程(16)《上海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17)《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18)《上海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三、主要设计参数1.设计基准期50年,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阻尼比为,多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3.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本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4.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和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定为乙级,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5.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本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四、荷载取值1.基本风压 W。

=M2,地面粗糙度按B类建筑物楼面及屋面各主要部位的使用活荷载的标准值:附:上表中的荷载如小于甲方提供的荷载,以甲方提供的荷载为准。

五、设计说明1.住宅为剪力墙结构;商业,地下车库等为框架结构。

2.住宅抗震等级为三级。

其余多层各单体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3.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

4.设置抗震缝优化抗震性能,并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来解决结构超长所带来的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以及高低层沉降差异的问题。

5.地下室底板、外墙的抗渗等级为P6.6.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