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博物馆调研报告

武汉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如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事物或标本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通过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在训练理解与把握建筑的创意与构思;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调研并分析湖北省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对博物馆建筑的舒适性、适应性、经济性、科学性等方面做一些论述,也对如何做好新颖、经济、科学的博物馆设计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分区、湖北省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正文】博物馆建筑的文化性、艺术性,使得它往往成为这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之用,同时在流线上将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很好的分流。

一、基地分析:
这次设计任务是为展示湖北文化,促进湖北文化发展,促进湖北旅游,从而促进湖北社会与经济发展,拟在武汉市建设“湖北文化博览中心”作为展示与研究湖北地域文化的基地。

“中心”选址位于沙湖之滨,视野开阔,风景优美。

我们的基地相当规整,面朝沙湖,背对正在兴建的图书馆大楼。

二、博物馆建筑组成:
博物馆自身的功能日趋复合化,在沿袭传统模式的同时,常常会有一些会议,观察、图书,甚至餐饮、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加入其中,无形中成为某种文化综合体的代名词。

正如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所说,“在当今时代,博物馆正扮演着与过去的神庙相类似的社会功能。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度及其民族历史及现代文化。

无论人们对博物馆的看法如何纷繁,全球的博物馆正呈现一个不断发展的态势。

博物馆建筑的组成内容因各馆的性质、规模不同而有差异。

根据博物馆的共性,建筑组成可划分为 4个功能分区:①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②藏品库分区;③技术工作分区;④行政与研究办公分区。

在建筑布局上各个功能分区应该是互有联系的,为了安全保卫和管理方便,建筑物的平面与空间布局设计,必须把观众参观路线与内部工作人员行经路线、藏品运送路线明确分开。

第一分区系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 (专题) 展览厅、教室、
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组成。

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

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做社交活动。

基本陈列室为博物馆常设的固定陈列室、临时展厅用于举办短期的专题性展览,它们都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之一,在建筑总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现代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还须配备适当规模的教室、讲演厅等,尤其是自然和科技性质的博物馆除了配备教室、演讲厅外,尚须设置一定面积的实验室。

由于现代博物馆日益趋向社会化,是公众文化游息的场所,所以有设置公共餐厅、咖啡厅、茶室等的必要。

第二分区为藏品库区,由库前区和藏品库两大部分组成。

库前区用房包括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组成。

根据博物馆规模,大型博物馆的各种用房配备齐全,小型博物馆常将性质相近的工作室合拼。

按博物馆保管工作惯例,藏品入库都是分类保管的,所以又有青铜器库、陶瓷器库、书画库、织绣库等的区分。

另外根据藏品的珍贵程度分列级别,故又常常分别设置珍藏库、一般藏品库等。

库房的建筑设计通常按藏品的性质、保管要求、珍贵程度确定防震、防火、防盗的级别及与防潮、防光等相应的措施。

第三分区为技术工作区,各种用房的组成视博物馆的性质、规模而异。

以社会科学博物馆来说,国家级的博物馆或地区级的中心博物馆,通常设有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或文物复制工场等。

省级以下的小型博物馆根据需要有时只设置简易的装裱室或修复室。

自然科学博物馆须设置标本制作室、化石修理室、模型制作室等技术工作用房。

第四分区为行政与研究办公区。

行政管理用房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物资贮存库房、保安监控室、职工食堂、设备机房等组成;研究工作用房由研究室和图书资料室组成。

三、博物馆建筑特点:
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博物馆工艺设计,并要求做到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的统一。

博物馆选址是建筑设计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选址宜在地点适中、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段,其周围应没有污染源,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建筑设计符合工艺设计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

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参观路线、内部工作人员行走路线及藏品运送路线三线的合理安排,陈列室、库房及其他业务用房面积的适当分配等等。

在确定先工艺设计、后建筑设计工作程序的同时,博物馆工作者与建筑师之间应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

建筑方案的确定应该经过科学的严密论证,广泛与博物馆保管人员、陈列、研究人员、宣教工作者、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等进行综合的讨论研究,并须听取城市规划、气象学、环境学、社会学等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

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点是陈列室建筑和藏品库建筑设计。

其中,陈列室设计重点是妥善解决平面与空间布局中系统性、顺序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问题以及采光、照明问题。

藏品库设计重点是建筑防潮、保温、密封性,保证库房小气候稳定问题。

在藏品库与陈列室之间应考虑到藏品运送的安全。

博物馆建筑防盗、防火必须严格遵照国家的防范规定。

博物馆建筑外貌应当反映博物馆的性质特征,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博物馆都应该具有个性特色。

现代博物馆建筑要反映现代博物馆的风貌,提倡博物馆建筑形式民族化的同时,反对建筑创作上的形式主义。

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而且要预计将来的发展。

博物馆事业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的需要而发展的。

博物馆基地和建筑总平面规划,应为将来发展准备好扩建增建的余地。

四、博物馆实例调研:
1、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人文历史和自然地
理的一个浓缩,现馆舍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
东湖之滨。

建筑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凝
重、古朴、浑厚、现代,酝酿浓郁人文气息。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
积 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

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
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协
调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业务部门。

环境分析:
(1)太阳的周期运动对省博的光环境
影响较小,因为省博是西北朝向,
是人为减少阳光直射。

且历史文物
博物馆对自然采光要求低,省博展
览空间基本上无开窗,缺乏自然采
光。

(2)街道的南侧日照更加充足。

(3)武汉市主导风向是西南风。

(4)由于墙面开窗较少,展览空间墙面未开窗,所以室内自然通风不好。

但是馆内安装了空调通风装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室内通
风状况。

(5)夏季自然通风有6,7,8三个月。

(6)冬季顶层即第四层会比较寒冷。

(7)室外主要噪音源是街道马路,和休闲广场。

(8)室内房间中门厅及展厅外的休息处噪音较
大。

(9)省博屋顶为坡屋顶,从下到上逐层收分,并
在各楼层出挖空创造了室外休息空间并为室内提供自然采光;屋顶设有屋顶花园;
采用了仿古琉璃砖。

(10)外立面主要运用石材
(11)室内地板为大理石,门厅墙面抹灰,展厅根据布展的不同需求在墙面上运用了木材,石材及抹灰。

(12) U型建筑体量围合成了相对私密的公共空间即休闲广场,展厅,门厅,视听室,商店为公共空间,厕所,办公室,藏品库
为私密空间。

(13)易用性较强,布局符合参观人群心里生
理需求。

2、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
丽的武昌南湖之滨,展馆面积2600多平方米,
馆舍建筑依山就势,随自然地貌高低分布。

在空
间处理上,以3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的内院为中心,利用不同尺度和长宽比及闭合、开敞等富有变化的组合方式精心构筑,将庭院、走廊、大厅、内室连为一体。

屋上盖琉璃瓦,并缀以飞阁重檐,秀丽玲珑。

整个建筑既庄重典雅,和谐明快,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融入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少数民族的建筑风貌,显示了炎黄子孙的独特匠心。

观展之余,若有兴登楼临远,江南之白云蓝天,画山秀水,朝阳夕晖,荷风花色,可尽情欣赏。

【参考文献】
[1] 《博物馆建筑设计》.蒋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1
[2] 《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博物馆建筑设计》.邹瑚莹. 第1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由华东建筑设计院主编,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