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第2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领导 邹家华副总理 邹家华副总理 吴邦国副总理 朱镕基总理 曾培炎部长 温家宝总理 某某某部长
中共中央
国 务 院
国 家 信 息 化 领 导 小 组 国 务 院 信 息 化 工 作 办 公 室
国家信息化专家 咨询委员会
政策规划组 推广应用组 网络与信息安全组 综合组
专家委秘书处
政策规划 专业委员 会
“海内工程”是我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信息网络化建 设的开端 开端。 开端 随后,部分国务院部委 地方政府 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 国务院部委 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办公自 动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断深入,逐步发展成为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 的一项基本建设,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良 的一项基本建设 好的基础。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中南大学 2012-4-18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是随着“办公自动化—电子化工
程(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一‘三网一库’”这样一条线 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一‘三网一库’ )-政府上网工程一
来展开的。从国家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可将我 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但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有一些基础。(科研领域)
199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 关于进一步加 强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建设的通 知》。《通知》确定了政务信息化的目标、策略和 任务。 1992年前后,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开始将高科技的 决策支持系统技术(DS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决策支持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和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等三大高新技术引入政府系统的办 信息安全技术 公自动化应用领域。
1987 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又将所属的计算中心、 预测中心和信息管理办公室3 个机构合并,正式组建了国家信息中 心,负责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与此同时,国务院各部 委以及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负责政府信息化的推广工作。
海内工程
与此同时,中南海实施名为“海内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海内工程” 目标:在党和政府的首脑机关率先开展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建设,逐 目标 办公自动化 步为党和政府在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方面实现信息网络化。 为了保证“海内工程”顺利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成立了 海内工程领导小组” “海内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这项建设。同时设立了非 常设机构“海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的建设指 “海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导和管理。 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各得到了60人的行政编制和专项 建设经费,使这项建设在组织领导、人才队伍、建设资金和 机构等各方面得到了保障。
1985年前后 1985年前后 年前后,在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初期,应用主要集中于事 事 务处理层面,处于分散开发,各自应用的状况。如使用微机打字,推 务处理层面 广使用传真机、复印机、轻印刷和开发简单的单机应用项目 传真机、 传真机 复印机、轻印刷和开发简单的单机应用项目等。 1986年前后 1986年前后 年前后,国务院办公厅率先成功地利用微型计算机,管理国务院 最重要的业务工作 业务工作。 业务工作 1987年前后 1987年前后 年前后,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引进全国政府系统的首批小型计算机, 开创了建立大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 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局面。 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 1988年年底 1988年年底 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开发完成了以“国务院公文管理系 “ 国务院档案管理系统” 国务院信息管理系统” 统”、“国务院档案管理系统”、“国务院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务 院要事数据库” 院要事数据库”为标志的基于小型计算机的大型应用系统,并于1989 年1月21日正式投入应用。 1989年 月至1990年 1989年6月至199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开始组建全国第一代数据通信 网。到1990年10月,西藏自治区最后一个实现入网,全国各地方政府 与国务院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利用电子邮件实现了全国政务信息报 送的计算机网络化。
总结
在这个阶段,我国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主要集中在办公自动化领域 办公自动化领域。 办公自动化领域 建立了一些纵向和横向的内部办公信息网络 纵向和横向的内部办公信息网络, 纵向和横向的内部办公信息网络 为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奠定了基础。
2.启动阶段(1993年3月至 .启动阶段( 月至1997年4月) 年 月至 年 月 这一阶段是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 三金工程” 三金工程
中国信息化领导和办事机构的变迁
日期
1993-12 1996-01 1998-03 1999-12 2001-08 2001-08 2003-05 2003-05
信息化领导机构 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无 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后来又在税务系统实行了“金税”工程,在公安系统实行 “金税” 了“金盾”工程。 “金盾” 实践证明,启动“金”字头工程符合信息系统工程的效益 优先原则。 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信息 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由20多个部委 领导组成,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的信息化工作。1996年以 后,中央和地方都确立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地位,信息化在各领域各地区形成了强劲的发展潮流。
1958 103机(30次/秒) 1959 104机 ( 10000次/秒) 1982 人口普查
1.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准备阶段( 年以前) 年以前
1984年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成立了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推动 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1986年夏季,国务院召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国务院 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部署了12项大型信息系统建设。
(2) 专业化的政府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 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 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 种网上办公业务。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立了网上办公平 台——红盾315网站(),开办了网上专项审 批、网上注册与年检、网上经营者身份及经营行为合法性认证、 经营性网站备案核准、域名备案登记等业务。
4.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发展阶段( 月至今) 年 月至今 2000年10月,我国的“十五”规划把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放在优先位置,并将信息化确立为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 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战略方针,电子政务进入以拓展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快速发展阶 段。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领导,2001年,国务 院对原来的信息化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组建了以国务院总理 为组长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重新组建了常设的办事 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全国各方面有关信息化工作,政府信息 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这一阶段的代表工程为“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为了 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 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 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经科学技术部的提议和国 务院领导同意,2000年,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总体组成 立。2001年11月,国家“十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中国电子 政务运用示范工程”在京通过专家论证,工程从此正式启动。
各地的发展
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全国各地方政府,与各地方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 的印刷厂联合,实现了政府文件清样、版式的加密传输,实 现了国务院文件的同版异地印刷。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则开展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应 上海市政府办 用系统。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开发了集信息报送、采编、出版一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办公厅 体化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吉林省的档案管理系统获得了省档案局颁发的一等奖。 吉林省
1993年底,国务院成立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正式部署 了“金桥”、 “金关” 、 “金卡”工程(简称“三金工程”) “金桥” 金关” 金卡” 等“金”字头系列的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并将其列为国家中长 期发展规划。
1. “金桥”工程 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现已建成了一个连接 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400多个城市,与几十个部委互联的专用基础 通信网络,具有相当规模的服务能力。 2. “金关”工程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 的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和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 标准,建立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 统等。到1999年,“金关”工程已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 构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主要是推动银行卡跨行业务的联营工作,其中12个试点城市已 全部实现了同域跨行的自动提款机联网,非银行智能卡也能在公安、保险、 劳动工资、交通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应用。 其他“金”字工程:金盾、金保、金质、金水、金农、 金税、金宏、金财、金审
“SARS”电子政务发展的“催化剂”
2003年,SARS事件 年 事件使得政府和普通百姓都认识到,公众的 事件 知情权对处理重大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依靠传统 的政府信息传递方式和发布机制,是很难保证公众知情权的 有效落实。 政府必须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应用,改革政府信息传递方 改革政府信息传递方 式,构建基于网络的决策和信息传播体系,提高政府公共管 提高政府公共管 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点使全社会对发展电子政务形 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成了新的共识。
现在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 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 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有些城市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提出力争用两 年时间,即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 和服务业务在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2002年9月此阶段工程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再经过3年的 时间,到2005年底建设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 建设体系完整、 建设体系完整 结构合理、高速宽带、 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 料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或办公。这是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