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一、钠及其化合物1.在如图中表示的是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C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Al H2O 2H2O+2Na2O2=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 1:1 CO2+2OH-=CO32-+H2O 、2AlO2-+CO2+3H2O=2Al(OH)3↓+ CO32-【解析】【分析】题干信息: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推断为C (碳)单质,C 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可以推断C为H2O,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判断为Na2O2,E、F 为O2和H2,二者反应生成水,A是常见金属,与另一种固体在水中反应生成O2和H2,则该金属A为Al单质;固体D为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则G为CO2;说明K为Na2CO3,F为O2,则E为H2;题给信息黑色单质B(C单质)与F(O2)反应得到G(CO2);C和O2反应可生成CO2和CO,则H为CO;A、C、D反应产生E、F、溶液甲,由于A是Al,C 是H2O,D是Na2O2,E为H2,F是O2,甲是NaAlO2;G是CO2,其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碳酸钠溶于水中得到的溶液乙为碳酸钠溶液。

溶液甲为NaOH和NaAlO2的混合液,将CO2通入甲溶液,反应产生Al(OH)3沉淀和Na2CO3溶液,则沉淀L是Al(OH)3,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Al,B是C,C是H2O,D是Na2O2,E是H2,F是O2,G是CO2,H是CO,K是Na2CO3,甲是NaAlO2,乙是NaHCO3,L是Al(OH)3。

(1)依据推断可知,A是Al,C是H2O;(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和A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3) B是C,F是O2,若二者按物质的量之比为4:3发生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可得反应的方程式为:4C+3O22CO+2CO2,则反应产生的CO2、CO的物质的量的比n(CO2):n(CO)=2:2=1:1;(4)反应④是向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 、2AlO2-+CO2+3H2O=2Al(OH)3↓+ CO32-。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包括物质转化关系的综合应用,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物质转化关系的定量计算和产物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转化关系的特征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是进行该题推断的基础。

2.先有一瓶无色澄清溶液,可能由Na+、K+、NH4+、Fe2+、SO42-、I-、CO32-、Cl-、SO32-、MnO4-中的几种组成,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溶液A,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二: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得到溶液B、白色沉淀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三:向溶液B中通入适量Cl2,得到黄褐色溶液C。

(1)下列有关该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一定存在SO42-、I-、NH4+、SO32-B.一定不存在Fe2+、CO32-、MnO4-C.可能存在CO32-、Cl-、Na+、K+、D.可用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原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并加热,也能得出步骤一、步骤二相同的结论。

(4)对于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确认其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Cl2+2I-=I2+2Cl-Ba(OH)2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解析】【分析】无色溶液可以知道一定不含Fe2+、MnO4-;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溶液A,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气体为氨气,一定含NH4+;步骤二: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得到溶液B、白色沉淀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为BaSO4,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SO2,则一定含有SO42-和SO32-;步骤三:向溶液B中通入适量Cl2,得到黄褐色溶液C,C中含碘单质,则原溶液一定含I-,以此来解答。

【详解】无色溶液不含有紫色MnO4-、淡绿色Fe2+。

步骤一得到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表明原溶液含有NH4+。

步骤二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表明原溶液含有SO42-、SO32-。

步骤三得到的黄褐色溶液C是含有I2的溶液,表明原溶液含有I-。

(1)A.根据以上分析,一定存在SO42-、I-、NH4+、SO32-,故A正确;B. 根据以上分析,可能存在CO32-,故B错误;C. 可能存在CO32-、Cl-、Na+、K+,故C正确;D. SO42-、SO32-、Cl-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反应是氯气置换碘的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l2+2I-=I2+2Cl-,故答案为Cl2+2I-=I2+2Cl-;(3)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SO32-与盐酸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再加入的物质既能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又能与NH4+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是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故答案为Ba(OH)2;(4)可通过焰色反应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Na+、K+,实验方法是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故答案为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

3.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与条件已略去)。

A、C、E、G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通常状况下,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G是黄绿色的气体,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强碱且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D是某种具有磁性的金属矿物的主要成分,K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 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 F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 写出J溶液中滴入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常温下G与F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3O4 3Fe2++4H++NO3-===3Fe3++NO↑+2H2O Cl2+2NaOH===NaCl+NaClO+H2O【解析】【分析】A、C、E、G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通常状况下,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G是黄绿色的气体,为氯气,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为水,F是强碱且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为氢氧化钠,D是某种具有磁性的金属矿物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K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固体,为氢氧化铁。

则A为钠。

【详解】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G是黄绿色的气体,为氯气,B是常见的无色液体,为水,F是强碱且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为氢氧化钠,D是某种具有磁性的金属矿物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K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固体,为氢氧化铁。

则A为钠,C为铁。

I为氯化铁,J为氯化亚铁。

(1) D为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2) F为氢氧化钠,电子式为。

(3) 氯化亚铁滴入稀硝酸反应,生成铁离子和一氧化氮,离子方程式:3Fe2++4H++NO3-===3Fe3++NO↑+2H2O。

(4) 常温下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单质.则C与H2O反应的生成物为______(填化学式)。

(2)Na2O2也是一种淡黄色固体,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和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在催化剂作用下N2与H2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 Na2CO3N2 + 3H2 2NH3【解析】(1)若A是一种黄色单质固体,则A是S单质,属于B是二氧化硫,C是三氧化硫,则B→C 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SO3与H2O反应的生成物为H2SO4;(2)C是淡黄色固体Na2O2,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将变成物质Na2CO3,过氧化钠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 CO2=2 Na2CO3+O2↑,故答案:Na2CO3;(3)在催化剂作用下N2与H2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N2 + 3H2 2NH3。

5.下图所示的是一些常见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被略去。

已知X、Y、Z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单质,X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D、E是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中D呈黄绿色。

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F的稀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 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C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uCl2 4Fe(OH)2+O2+2H2O=4Fe(OH)3 2Al+2OH-+2H 2O=2AlO+3H2↑【解析】X、Y、Z是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单质,X由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则X 为Al;D、E是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其中D呈黄绿色,则D为Cl2,与Y反应得到F,且F 的稀溶液呈蓝色,含有Cu2+,则Y为Cu、F为CuCl2,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含有钠元素,A与B在电解条件下得到C、D(氯气)、E,可推知A为NaCl、C为NaOH、E为H2,由转化关系可知,G为HCl,与金属Z反应得到H、H能被氯气氧化得到J,金属Z为变价金属,可推知Z为Fe,故H为FeCl2,J为FeCl3,(2)中I露置于空气中,颜色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则I为Fe(OH)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