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高一历史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Ⅱ
第9课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纲课标解读】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概念】
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

其主要特点大致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教育普及、消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经济持续增长等。

这些特征也可视作推动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
一、鸦片战争前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1、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
2、生产力:人力和畜力结合,铁犁牛耕
3、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二、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体地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表现:
(1)鸦片战争后,首先涌入中国的市场。

洋纱取代,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和分离。

(2)随后,涌入,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和分离。

(3)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使中国丝、茶服从于,。

2、影响
(1)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准备了雇佣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条件。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3)产生了新的阶层——买办阶层
▲五口通商后,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

买办是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

通常外语能力强,一方面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也可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双向沟通。

除此,这类型商人还可自营商铺,因此致富者颇众。

三、近代工业艰难起步——洋务运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

(2)“洋务派“主张,即”中体西用“。

(3)其他:中外合好局面出现、慈禧太后暂时支持洋务派、总理衙门的推动、新思潮的影响等。

2、时间:
目的:
指导思想:
口号:
代表人物:
3、活动:
(1)
(2)
(3)
(4)
4、结果:1895年,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5、失败原因(根本):只学习,而不变革
6、积极影响:(1)
(2)
(3)
(4)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1)的逐步解体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2)的刺激。

(3)的诱导。

(4)一些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2、概况
(1)产生时间
(2)参与者
(3)代表企业
3、影响
(1)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改变了中国的阶级结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

【合作探究】
探究一:
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哪些原因?
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探究二:
材料一表一是民族资本与外企资本对照表,表二是民族资本企业与洋务派企业对照表
表二
材料二1896年,张之洞上奏说:“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

材料三陈启沅的继昌隆厂,被官府和地方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李福明因拒绝官府关于撤销北京机器磨坊的命令,1895年被捕交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问题探究:1、根据表一、表二分析当时中国有哪些类别的近代企业,并回答其性质和出现时间
外商企业外国资本性质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务企业官僚资本性质19世纪60年代
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性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从三则材料中反映出民族资本的哪些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产生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处境十分困难。

探究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那些变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的解体但仍占主导;洋务经济产生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易错清单】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没有完全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这主要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拓展拔高】
1、自然经济解体呈现出的特点
(1)解体的动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倾销商品、掠
夺原料的冲击,带有强制性。

(2)解体的速度: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慢。

(3)解体的结果: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在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洋务运动的特点
(1)军事工业都属官办,采用机器生产,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2)民用工业创办大多为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三种形式,属于官僚资本,其产品除供
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场。

【考点训练】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 外国经济侵略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洋务运动开展
D 农民手工业者的破产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诱导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D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3、中国的早期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
A 环渤海地区
B 矿藏资源丰富的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交通便利的内地城市和地区
4、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东南沿海,最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 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
C 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5、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

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

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下列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7、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
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
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眼:洋务企业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企业的相关知识,首先,题目在讲洋务企业,并没有设计民族资本主义,排除④;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所以产品肯定比不上西方国家,所以排除②
8、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答案: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