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1.1 评价目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受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该工程的建设将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评价拟在对工程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拟建工程进行工程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⑴本项目的建设是黄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的需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黄石港经济腹地将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大力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

未来黄石地区经济将呈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的快速必然导致运输需求的增长,从而对各种运输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黄石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黄石水运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需要黄石港不断加快专业化泊位、深水泊位和航道等基础设施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整体运输能力,从而满足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吞吐量运输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黄石经济发展趋势,能完善黄石基础交通设施,是黄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的需要。

⑵项目的建设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冶钢有限公司、兴澄特钢、石家庄钢铁厂三家企业是中信泰富集团旗下的三家钢铁企业,各自已形成自己的品种优势和技术装备特点,新冶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为生产钢铁特色品种:无缝管系列品种、特殊钢冶炼锻材、优质棒材等。

本工程建成后,达产年将承担190万吨散货进口量,其中铁矿石120万吨,煤炭70万吨,其余散杂货吞吐量缺口将通过改扩建原有码头及其它的运输方式等方式进行协调安排。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显著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3.1 评价因子表1.3-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1.3.2 评价等级表1.3-2 评价等级划分表1.3-3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1.4 评价标准经黄石市环保局以黄环监[2008]29号文确认,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如下标准:⑴环境质量标准港区及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和影响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西塞山风景区执行一级标准。

拟建码头所在长江江段地表水环境现状和影响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港区周围声环境现状评价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

厂(港)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

⑵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船舶污水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1.5 环境保护目标表1.5-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理位置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长江黄石水道右岸的黄石港、黄石长江大桥下游10.3km处,东靠西塞山,位于西塞山上游约700m。

地理坐标东经115°07′00″,北纬30°13′20″,上距武汉关约139km,下距上海吴淞口约905km。

拟建码头上游紧临新冶钢有限公司原料及钢铁码头、下游约40m 处为冶钢闸,码头后方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厂区。

2.2 工程建设方案2.2.1 建设规模及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拟建设5000DWT(兼顾10000DWT)散货泊位1个,设计吞吐量190万吨/年(其中煤炭70万吨/年、铁矿石120万吨/年)。

主要建设内容为码头水工结构、装卸工艺设施及配套工程。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2-1。

2.2.2 设计吞吐量拟建码头达产年将承担190万吨/年散货进口量,其中铁矿石120万吨/年,煤炭70万吨/年。

表2.2-2 拟建码头吞吐量2.2.3 设计代表船型表2.4-4 设计船型尺度2.3 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为18个月。

3 环境现状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长江河段黄石市例行监测断面凉亭山水厂断面(位于拟建码头上游约8km)、西塞山断面(位于拟建码头下游约0.7km)近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本次在拟建码头中心线断面的实测数据,拟建工程所在长江江段pH值、SS、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等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本次码头区域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拟建码头地处长江边,地势开阔,码头附近区域SO2、NO2、TSP、PM10等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3.3 声环境现状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区域昼间、夜间噪声均有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的现象。

由于工程区域属厂区作业场所,根据厂区作业场所噪声控制限值为90dB(A)为标准,该区域厂区作业场所符合噪声控制限值。

3.4 生态环境现状⑴水生生态环境现状长江黄石段有藻类100余属,其中以硅藻最多,约占数量的50%以上,优势种属包括硅藻门的小环藻属、直链藻属及脆杆藻属,其中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15种(属),分布于6个科;轮虫12种,分布于6属3科,枝角类4科10属17种。

底栖动物主要有梨形环棱螺、放逸短沟蜷、椭园萝卜螺、淡水壳菜、湖球蚬等软体支物,寡毛类支物有夹杂带丝蚓、淡水单孔蚓、球肾白线蚓等。

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12种,分别隶属12个科,其中绝大多数为湿生植物。

在长江黄石段栖息、活动和洄游通过的鱼类总计约100余种。

长江是江海洄游鱼通道,白鳍豚、中华鲟、江豚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但黄石江段不是这些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⑵陆域生态环境现状码头工程占用岸线段滩地的近江面的下部为块石岸坡,上部为自然岸坡,地表植被主要为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以杂草为主,零星分布少量野生油菜、野胡萝卜、杨树、芦苇等,没有高大树木;沿江滩地可能分布的野生动物有鸟雀(含水禽)、鼠、蛙、蛇、龟、兔、昆虫等小动物,无珍稀保护物种。

4 环境影响评价4.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1.1 环境空气施工期混凝土拌和作业、材料的运输和堆放等作业过程将对局部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

4.1.2 水环境⑴施工期码头前沿疏浚及桩基施工对局部水域产生SS污染影响,由于施工工程量较小,施工时间短,其产生的污染的范围很小,污染时间较短,影响程度较轻,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污染影响也随之结束。

⑵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在泥浆池四周设置土堤围堰,在溢流口设置土工布,泥浆池设置雨天遮盖装置,该措施的落实可防止钻孔施工时因降雨而产生的悬浮泥沙对长江水体的污染影响。

⑶陆域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发生在后方厂区,不会污染长江水质。

4.1.3 声环境拟建码头后方新冶钢厂区内的二炼铁厂办公楼、焦化厂办公楼与码头之间直线距离分别为460m、270m,码头建设施工噪声会导致这两处办公区噪声超标,超标时段较少,且施工结束也随之消失。

西塞山风景区距本项目700m,不会受码头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

4.1.4 生态环境工程所在江段近岸水域为规划的港口岸线,工程近岸水域不是鱼类产卵繁殖区。

施工期影响主要是码头前沿疏浚及桩基施工作业对水生生物的驱赶效应,采取施工期避开鱼类产卵季节等措施后,施工对鱼类影响不大。

4.1.4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发生在后方厂区,由新冶钢公司统一外运处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1.5 社会环境建设区域属新冶钢有限公司企业自有岸线,工程建设无征地拆迁等扰民问题,不会产生负面社会影响。

4.2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2.1 环境空气营运期码头工程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为铁矿石、煤炭卸船作业粉尘。

根据预测结果,矿石、煤炭粉尘将造成码头后方新冶钢厂区内的二炼铁厂办公楼、焦化厂办公楼区域TSP超标污染。

西塞山风景区不受卸船粉尘超标污染影响,但考虑到码头与景区之间距离较近,需采取抑尘措施,减少矿石、煤炭粉尘对风景区的叠加污染影响。

4.2.2 水环境⑴码头生产废水包括码头面初期雨污水、码头面冲洗水,经码头面收集后输送至后方新冶钢污水处理厂(规划2009年底建成)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工程水域水环境产生影响。

⑵船舶舱底油污水及船舶生活污水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处理,不会对码头水域造成污染。

4.2.3 声环境营运期噪声源主要为桥式抓斗卸船机、皮带机作业噪声,噪声衰减至二炼铁厂办公楼、焦化厂办公楼区域,西塞山风景区处声环境质量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Ⅲ类标准,不会产生噪声超标影响。

4.2.3 生态环境码头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基本不阻挡鱼类的洄游通道。

工程所在江段现状为航道,工程运营后,码头水工结构对水生生物的分布区域和活动空间影响不大。

在正常运营情况下,本工程不会对区域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码头建设对河势及行洪的影响很小。

4.2.4 固体废弃物营运期固体废物由新冶钢有限公司统一收集、处置。

到港船舶垃圾由码头接收并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2.5 社会环境拟建码头实际占用水面宽度约50m。

码头所在河段满足船舶航行的水域宽度约400m,码头前沿距主航道下行航道中心线约180米,工程建设对长江主航道船舶航行影响较小。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黄石市港口总体规划及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工程的兴建将使提高新冶钢码头吞吐量,满足新冶钢生产需要,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6 事故风险码头营运期间主要事故风险为船舶碰撞等突发性事件造成油箱破裂导致的事故溢油,码头前沿水域发生导致船舶燃油泄漏事故的概率为0.007次/年,燃料油入江量最大约100t/次。

根据预测结果,在风向W、风速2.2m/s,水流速度1.7m/s情况下发生事故溢油时,油膜到达下游西塞山油库取水口、黄石二橡胶厂取水口、帅伦纸业公司取水口、西塞电厂取水口的时间分别为19、24、25、57分钟,油膜到达取水口之后将会污染取水口水质,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及环保投资5.1 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措施5.1.1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5.1.1.1 施工期建筑材料的堆场以及混凝土拌和站应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距离环境空气保护目标200m以外。

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洒水、喷淋等防尘抑尘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