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行为篇--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行为篇--群体行为基础



与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在严格控制的 实验条件下检验了群体凝聚力和对群体 成员的诱导对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证明, 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 产率,而且高凝聚力组的生产率相对更 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率, 高凝聚力组的生产率更低。这说明高凝 聚力条件比低凝聚力条件更易受诱导因 素的影响。

詹姆斯指出,小群体的人数为 2 ~ 7 人。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小群体的下限应为3 人。至于小群体的上限,多数认为7人为 最佳,但也有不少人主张 20 人, 30 人甚 至 40 人。此外,还有人指出,小群体最 佳人数为7±2人。

不适当扩大群体规模可能带来一些问 题
群体规模

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美国公司的群体规范示例
(6)每人都要对会议作贡献 (7)会议中得到的想法属于大家 (8)一次会议要找到80%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9)会议形成的计划要形成正式文件发给大家 (10)会议要灵活 (11)会议要开放和诚实 (12)会议要有乐趣,使每个参加者快乐 这12条会议规则在该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Karen J.Richter等人通过对美国一些国防公司 产品开发小组的调查,得出了增强小组会议有效性 的一些方法: (1)限制会议时间,每次最多3-4小时

支持奇数的人认为,当群体成员发生意见分歧时, 奇数群体可以采取投票表决方式使问题得到迅速 解决,不会无休止地争论下去;而支持偶数的人 认为,单靠表决会影响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当意见分歧的双方势均 力敌时,应进一步进行协商,这样既可以在深入 讨论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解决,又可避免群体中 人们之间的关系紧张

上述关于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奇数和偶 数的争论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由于它们 都是抽象地对群体规模进行研究,因此不能 作为工作组织组建群体的具体指导原则。
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人均 效率
o
n
人数


群体规模的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应根据任务的性质研究群体人数的下限,该 下限应保证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 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 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即 如果超过了这个上限,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 剧下降。
无序 群体
任务角色

以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两维度构成的 群体类型
群体互动过程

群体互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

从众 社会惰化 协同效应 社会促进效应 社会致弱效应 社会标准化效应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为达到目标,在一定时期 内成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个成员必须遵守 的行为规范。 群体规范的一般特征


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它可 以是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册),也可以是 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任何群体都有规范,否则,群体将难以存在 下去。规范指导成员的行为朝向群体的目标 努力。 群体规范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 并非所有的规范对所有的成员都同样适用。

实施群体规范的理由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实验
X
A B C
研究从众行为的卡片举例

导致从众现象的因素:环境因素和个 性因素


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某群体的意见一 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或者群体 气氛比较专制,那么,该群体的成员就 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从个性因素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较 低,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 心,则在群体中经常要依赖别人,也较 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美国公司的群体规范示例
(2)要有会议议程,并记录会议各项内容 (3)在没有对某一件事得到具体行动方案并将工作 分配给各成员时,不能结束会议 (4)会议之间的间隔不能大于2周时间 (5)坚持要让所有有关人员都参加会议 (6)在开会期间,不能允许电话或其他方式干扰或 打断会议。 在会议议程和会议记录方面,这些公司还有具体 可操作的方法。譬如,美国很多公司都把小组会议 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在会议进行中严格按议程行事, 以及对会议中各项议程时间的精心安排。会议议程 由小组组长准备,并在会议之前就分发给每个成员。

群体的特征


群体的作用

安全需要 情感需要 尊重和认同的需要 完成任务的需要

群体的类型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 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 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可以把群 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群体的特征

主要内容

角色 群体互动过程 规范 地位 凝聚力 群体规模

角色


指每一成员在群体中表现出自己特定的 行为模式 种类
自我中心角色 任务角色 维护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

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 包括
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 路上设置障碍的人; 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 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 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 事务,也不顾对群体有什么影响; 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 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等等。

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如果要强化群体的规范,可以遵循如下 原则:

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 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 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 贡献的; 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 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 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 (但也原谅悔过的成员)。
群体凝聚力 高 低
积极 高凝聚力 诱 导
积极 诱导
消极 诱导
低凝聚力
积极 诱导
消极 诱导
消极 高凝聚力
低凝聚力
凝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条件
生 产 率
高凝聚力+积极诱导 低凝聚力+积极诱导 对照组 低凝聚力+消极诱导 高凝聚力+消极诱导
工作时间(16分钟)
凝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结果
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群体成员角色种类
群体角色

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群体要想取得高绩效,任务角色和维护 角色都很重要。一个有效的群体应激发 成员扮演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需要, 而避免自我中心角色。

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多 维 护 角 色 少 图1 人际 群体 团队 群体 任务 群体
组织行为学
群体行为篇——群体行为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群体的内涵 群体决策 冲突管理
第1节 群体的内涵源自主要内容群体的概念 群体的特征

引导案例:猎狗捕斑马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 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乍一看来, 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但实 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 斑马的尾巴如何摆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 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 也绝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 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懈 怠。 不一会儿,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 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了 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鼓励者,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的 人; 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的人; 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 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的人; 监督者,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维护角色 鼓励者 协调者 折衷者 监督者
地位

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 位置。地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工资、 头衔、资历、实权等等。其中一个因 素的改变就可以引起地位的改变。
地位取决于什么因素还有赖于群体成 员是否承认它们。


在不同的群体中,地位取决于不同的 因素,这将影响到群体的绩效。
凝聚力

定义

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 体内的程度。顾名思义,凝聚力指群体 成员彼此之间的“粘合力”。
群体的概念

定义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有机组合体, 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 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 共同的奋斗目标。 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 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 献自己的力量 有机组合性



群体会实施有利于自己生存的规范 群体希望能够更好地预测群体成员的行 为 群体希望能够确保其成员感到满意,并 且尽可能地防止人与人之间发生不愉快 的事情 使群体成员有机会阐述自己的核心价值 观念,说明这个群体与众不同之处,以 及群体的主要特点
美国公司的群体规范示例
群体要形成很高的生产力,必须建立良好的群体 规范。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 作共事方式,那么相互之间的摩擦和损耗只会降低 群体的生产力,甚至还不如个人单独工作时的效率。 大量研究表明,一个生产力高、易出成果的群体一 般都形成了良好的群体规范。 譬如,美国原阿莫科(AMOCO)石油公司对于 群体(小组)开会都专门建立了12条规则。它们是: (1)会议要有议程 (2)开会必须围绕中心进行 (3)会上要提建设性的意见 (4)要按时开会和结束 (5)每次只能有一个人发言
美国公司的群体规范示例
议程包括各项要讨论的条目、要显示的条目、每 条目所占的时间以及参加会议的要求。会议记录包 括各项活动条目、它目前的情况、要完成的日期以 及任务承担人。会议结束后,这些记录必须完整而 迅速地编辑、打印,并连同会上所有展示材料都分 发给会议参加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