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汉语方言研究

湖南汉语方言研究

湖南方言研究摘要: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总是忠实的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而通行在这个区域的词汇则最能直接体现这个地域的文化。

湖南地区文化体现的载体是湖南多种多样的方言,更准确的讲最直接的体现是这些方言里面独特的词汇语言。

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是湖南方言的词汇特点及其文化影响。

关键字:方言、词汇、文化湖南位于华中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除此之外,他的机械工业、旅游业、农业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浪潮湖南的经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希望家乡的经济能够保持这种与时俱进的势头,更上一层楼。

然而历史的沿革赋予我的家乡湖南的不仅仅是这些,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发展的无疑是湖南的地区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湖南是我的家乡,当别人问我是那个地方的人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大声回答:我是湖南人。

这种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一直都在我心中。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总是忠实的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而通行在这个区域的词汇则最能直接体现这个地域的文化。

湖南的历史文化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作为这种独特的文化的载体之一,湖南的方言永远是扮演着主角的角色,而湖南的方言词汇则以其传统性,多样性,形象性等丰富而动感的特点传神的表现出湖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

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

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它主要分布在湘江、资江流域的40个市县。

在湖南地区,湘方言使用的人口约3085万,占全国人口的3.2%一.湖南省的汉语方言(一)湖南省概况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大部分区域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

毗邻六省市区,北与湖北接壤,南与广东为邻,北接湖北,东界江西,西连贵州、重庆。

省界极端位臵,西起东经108度47分,东至东经114度15分。

全省总面积为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2%,居全国第十位。

省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62034平方公里,占29.3%,平原27786平方公里,占13.1%,水面13538平方公里,占6.4%。

耕地5836.50万亩,占18.4%,林地面积19096万亩,占60.1%。

全省地势三面环山,呈马蹄形盆地,省内有115条较大的河流,流入洞庭湖,而后注入长江。

湖南周代为荆州南界。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

秦臵长沙郡、黔中郡。

汉以后郡州更迭,至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臵湖南观察使。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臵湖南布政使司。

湖南现设地级市13个,地级州一个,市辖区34个,县级市16个,县65个,自治县7个。

省会长沙。

全省总人口按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9.9%,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1%。

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前几位依次是:土家族2639534人,苗族1921945人,侗族842123人,瑶族704564人。

(二)湖南省的汉语方言分类2.1 湘语湘语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此外还涉及广西、四川、陕西、安徽等省。

湖南境内的湘语可分为五片,使用人口约3438万。

1.长益片分布在湘江、资江中下游,共18个县市,使用人口约1296万。

(1)长株潭小片:共十四个县市(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株洲市,株洲县,湘潭市,湘潭县,汨罗市,湘阴县,平江县,南县,安乡县),使用人口约965万。

(2)益沅小片:共三个县市(益阳市,沅江市,桃江县),使用人口约283万。

(3)岳阳小片:包括岳阳县,使用人口约50万。

2.娄邵片分布在湘西和湘中南部地区,共23个县市,使用人口约1292万。

(1)湘双小片:共六个县市(湘乡市,韶山市,娄底市,双峰县,安化县,衡山县),使用人口约361万。

(2)涟梅小片:共四个县市(涟源市,冷水江市,安化县,宁乡县),使用人口约220万。

(3)新化小片:新化县、冷水江市两个县市,使用人口约158万。

(4)武邵小片:共九个县市(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新邵县,武冈市,洞口县,隆回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使用人口约563万。

(5)绥会小片:绥宁县、会同县两个县,使用人口约50万。

衡州片分布在旧衡州府的中心部分,共六个县市,使用人口约389万。

(1)衡阳小片:共三个县市(衡阳市,衡阳县,衡南县),使用人口约296万。

(2)衡山小片:共三个县市(衡阳市,衡山县,衡东县),使用人口约93万。

4.辰溆片分布在沅江中游,共三个县(辰溪县,溆浦县,泸溪县),使用人口约150万。

5.永全片分布在湘南永州部分地区和广西北端地区,共八个县市,使用人口约311万。

2.2 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在湖南属于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北、湘南和湘西,分别属于几个方言片。

使用人口约1891万。

1.常澧片共十个县市(常德市,汉寿县,桃园县,石门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县,安乡县,慈利县,华容县),使用人口约726万。

2.永吉片共九个县市(吉首市,古丈县,保靖县,花垣县,醴陵县,永顺县,龙山县,张家界市,桑植县),使用人口约281万。

3.怀靖片共九个县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市,怀化市,中方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凤凰县),使用人口约230万。

4永郴片分布在湖南南部永州市与郴州市。

这一带是双方言区,说土话的人90%都会说官话。

共十四个县市,使用人口约654万。

(1)永北小片:共三个县市(永州市,芝山区,东安县),使用人口约159万。

(2)永南小片:共六个县市(道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新田县,宁远县,蓝山县),使用人口约253万。

(3)郴州小片:共五个县市(郴州市,桂阳县,宜章县,临武县,嘉禾县),使用人口约242万。

2.3 赣语湖南省境内的赣语主要分布在湘东以及湘西南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约1042万。

1.大通片共六个县市(岳阳市,岳阳县,临湘市,平江县,华容县,浏阳市),使用人口约273万。

2.宜浏片共两个县市(浏阳市,醴陵市),使用人口约157万。

3.吉茶片共三个县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使用人口约136万。

4.耒资片共五个县市(耒阳市,常宁市,安仁县,永兴县,资兴市),使用人口约342.5.洞绥片共三个县市(洞口县,绥宁县,隆回县),使用人口约134万。

2.4 客家话湖南省的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相邻的地区,以及湖南省南部与广东相邻的一些地方。

使用人口约118万。

1.湘东片共八个县市,使用人口约49.3万。

(1)平浏小片:共五个县市(平江县,浏阳市,醴陵市,江华瑶族自治区),使用人口约37.1万。

(2)炎茶小片:共三个县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使用人口约12.2万。

2.湘南片共八个县市(汝城县,桂东县,资兴市,安仁县,宜章县,新田县,临武县,桂阳县),使用人口约69万。

2.5 土话土话分布于湘粤两省交界地区,后来经调查发现,与湘粤两省相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区,有的方言也叫土话。

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土话列为未分区的汉语方言,把江南南部一带地区的土话,总称为湘南土话,分布于郴州市、郴县、宜章县、桂阳县、临武县、嘉禾县、新田县、蓝山县、宁远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道县、双牌县、永州市、零陵县、东安县等16个县市。

并说明这是土话和西南官话的双语言地区。

2.6 乡话乡话主要分布在湘西北的沅陵以及溆浦、辰溪、泸溪、古丈等地。

乡话区在地域上连成一片,面积约600平方千米,使用人口总数约40万,其中沅陵占一半以上。

乡话内部有一些不同,其主要分布地点是:沅陵县:原麻溪铺全区,原太常区的舒溪口乡、栗坡乡,原乌宿区的棋坪乡、清水坪乡、高砌头乡、落鹤坪乡,原凉水井区的渭溪乡、张家坪乡、张家滩乡,原麻溪铺区的池萍乡、坳坪乡等。

古丈县:高峰乡、岩头乡、山枣乡、草堂乡、高望界林场、罗依溪镇的曹家坪村溆浦县:木溪、让家溪、大渭溪乡泸溪县:八什坪乡、上堡乡、白沙镇、李家田乡、梁家潭乡的一些村组辰溪县:船溪乡、伍家湾乡、谭家场乡的一些村组(三)湖南省汉语方言的关系3.1 湘语和西南官话的关系湖南境内的北部、西部和南部都有西南官话分布,与鄂、渝、川、黔、桂的西南官话相连。

湖南被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西南官话从北、西、南三个方向锁包围,湘语在与西南官话的长期不断接触和碰撞中,受到了西南官话的巨大冲击和与日俱增的渗透。

这种冲击和渗透所造成的影响由于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在湘语的中心地域,如长益片的长株潭小片和娄邵片的湘双小片所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偏离中心区域的地带所受的影响大。

在湘西、吉首、保靖、花垣、古丈、沅陵等地区都是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擦塞音,平声读不送气浊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此为湘语的特点。

但声调特点确是西南官话的模式:吉首、保靖、花垣三地入归阳平,与西南官话代表点十分贴近;古丈、沅陵虽保留入声调类,可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与西南官话常见调值很相近。

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对于声调的敏感和关注程度已经改过了对于声母读音特点的注意。

当地群众中存在的“土人感”认为自己的方言更像“湖北话”、“四川话”、“贵州话”,因此,将吉首等地划归西南官话更为适宜。

至于同处于湘西的溆浦、辰溪、泸溪三地方言声母特点同吉首等五地一样,而声调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即去声分为阴阳两类,这一点符合湘语在声调上的普遍特点。

泸溪的浦市镇和辰溪虽有一江之隔,而且语音也存在差异,但仍然容易通话,而浦市镇同吉首等地方虽没有江河阻隔,言语交际反而要困难一些。

因此,辰溪三地不必随吉首等地一同划入西南官话,而应划归为湘语。

在湘西南,西南官话同样地在以强势方言的地位与湘语是、争夺地盘。

怀靖片中的芷洪小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

芷洪小片包括芷江侗族自治县和洪江市。

如果从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特点看,该小片符合湘语的条件,但从声调特点看该小片方言又明显带着官话的色彩。

这些情况和湘西吉首一带的方言类似,因此,芷洪小片也同样地以划入西南官话为宜。

在湘北,紧邻湖北的常澧片是西南官话深入湖南的重要阵地。

西南官话通过常澧片由北而南对湘语施加影响。

湘语长益片中的益沅小片首当其冲的受到西南官话的冲击。

是湘语影响了西南官话,还是西南官话对湘语的渗透?我们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在入声演变的问题上,益沅小片的方言曾有“入归去”和“去归入”之争。

如果放到西南官话和湘语接触的大环境下考察,了解常澧片中某些方言入归去的现象,对益沅小片的入声演变问题按“入去归”处理,正好说明这种演变模式和西南官话有着某种渊源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