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课件整理
风啊!千万别停息,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将我这一叶轻舟, 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李清照这首词开篇两句
赏析
开头两句写天、云
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接云涛连晓雾,
试分析“接”“连”二
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
字的妙处?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 云涛、弥漫的大雾自 然地组合在一起,展 现出一幅辽阔、壮美 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 的境界。
渔 家 傲
宋 李 清 照 .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 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 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是婉约派的代 表。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 “易安体”。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 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 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赵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李清照
解释:
星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银河。 帝所: 天语:天帝的话语。
18岁那年,李清照 嫁给了21岁的太学 生赵明诚。赵明诚是 位翩翩公子,读书极 博,酷好书画,尤其 擅长金石鉴赏。他的 父亲官至宰相,也是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二人门当户对,意趣 相投,时常诗词唱和, 共同研究金石书画, 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结婚时,赵明诚21岁,在太学 读书,尚无俸禄。夫妇二人节 衣缩食,经常典当质衣,到大 相国寺搜罗金石书画。当时, 大相国寺是京城最为繁华和热 闹的所在,寺内可容万人贸易, 有专门出售书籍、字画和古玩 的地方。一旦发现难得的古籍 文物却囊中羞涩,赵明诚会毫 不犹豫地脱下衣服作抵押。回 到家中,夫妻二人灯前对坐, 说说笑笑,摩挲展观,无限浪 漫与温馨。 闲暇之时,他们赏花赋诗, 倾心而谈,有时还会玩上些智 力游戏。他们斟上香茶,随意 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 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 猜中者饮茶,不中者不得饮。 每次比赛,李清照总是赢。当 赵明诚抽书查证时,李清照已 满怀自信地举杯在手,开怀大 笑,直笑得茶水溅出了怀子。
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笼云涛。银河欲转, 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
天帝传话善相邀。殷
闻天语,殷(yīn)勤
问我归何处。
勤问:归宿何处请相 告。
我报路长嗟(jiē)
我回报天帝说:路
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途漫长啊,又叹日 暮时不早。学做诗, 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 冲天飞正高。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 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 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 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 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 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 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 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绍兴二年(1132 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现 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
济南、章丘、青州、金华等四处“李清照纪念馆”
这是:章丘市明水镇的百脉泉公园,坐落在这个公园西北角的“清照园” 是专为女词人李清照修建的又一处纪念馆,
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 考据家, 青州期间李清照写了 大量的文学 作品,赵明诚也在妻 子的帮助下 完成了《金石录》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 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 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 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 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 便文采出众。
南渡以 前,李清 照足不 出户,多 写闺中 女儿情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 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 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 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 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 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 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 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 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 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 多见的.
在一个深秋的黄昏,她独 自漫步在落叶黄花之中, 无边的寂寞阵阵袭来。国 破家亡的严酷现实,颠沛 流离的悲惨遭遇,终于凝 结成浓缩她半生痛楚的绝 唱《声声慢》:“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在远房亲戚的疏通和劝说 下终于结束了追赶。
涛、晓雾、星河、 千帆,景象极为壮 丽
天接云涛连晓
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
试分析“转”“舞”
二字的妙处?
“转”、“舞”两字,则 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 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 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 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 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刮 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 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 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 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 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 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天接云涛连晓雾, 路长、日暮: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 仿佛梦魂归帝所,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 嗟: 慨叹。 谩: 徒然,空。 闻天语, 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殷勤问我归何处。 九万里: 长空万里,出自《庄子·逍遥
赵明诚偶尔出京远游,李清照倍 觉思念与伤感。“薄雾浓云愁永 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 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是赵明诚在外地 时,李清照寄给他的。离别之情, 相思之苦,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深 挚动人。赵明诚读后叹赏不已, 发誓要写一首词超过妻子。他闭 门谢客,冥思苦想三昼夜,填词 50首,把这首词混杂其中,请朋 友品评。朋友反复吟咏,说只有 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后期作品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 情调悲伤
背景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作者经历了靖 康之乱,她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很明 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 的哀叹。早期明快、爽朗的情调已经消失,而代之以浓厚的 感伤情绪。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 活束缚的人。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 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 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作 者在梦中横渡天河,直入天宫,并大胆地向天帝倾诉自己的 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苦境地,然后 象鹏鸟一样,磅礴九天,或者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 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词风豪迈 奔放,很近似苏轼、辛弃疾。黄了翁在《家园词选》中说这 首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李清照婚后在京城度过了7年快乐时光,他 们的生活有如琴瑟和鸣,浪漫而又高雅。正 当他们埋首书斋之际,政局却发生了地震般 的动荡,其父李格非与朝庭全力排斥的所谓 “元祐党人”有牵连,罢职远徒。而这个案 件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审判的。李清照 便亲自写诗给自己的公公。三天之后,家产 被封,自己的丈夫被罢免官职。于是,她一 同丈夫去故里青州居住。 赵明诚重病时期,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 给这位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过。赵明诚死 后,谣言四起,说他把石壶托人献给金国。 李清照为了洗刷冤屈,她便想把多年携带的 古董一起献给宋高宗赵构。她追随着皇上逃 亡的路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踏上了惶 惶不可终日的逃难历程。从南京到越州,经 明州、奉化、宁海、台州,然后漂泊到海上, 又过海到温州,皇帝最后回到杭州。李清照 一路追随,雇船求人,历尽辛苦,像一叶孤 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途中,她贫病交加, 身心憔悴,她与赵明诚收集的金石书画也丧 失殆尽。
当时,李清照颇享词名,笔下佳作在 士大夫中间流传甚广。当时依然是太 学生的赵明诚自然对李清照的才情有 所耳闻。时间是良媒,那一字一句意 深新雅。所谓“文如其人”,赵明诚 不自知地便将这才华横溢温婉多丽的 小女子印进了心里。 后来,赵明诚明白一件事,那就 是他确认对于李清照的爱,单纯明确, 并且义无反顾。赵明诚当时对李清照 的倾慕早在古人的记载当中就已显露 无遗。元代伊士珍所著《琅嬛记》里 便记载一则关于赵明诚的故事,美其 名曰“芝芙梦”。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 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唯忆三句, 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 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 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 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 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赵明诚 对李清照的倾慕已经一览无余。也正 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李清照与赵 明诚的初见。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 一生的幸事,它带来的光辉足以照亮 余生里的漫长与冀望。他们这一刻都 成了时间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