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李清照优秀课件
5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 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 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 隐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 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叹息。 谩:徒然,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 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3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 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
代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 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 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 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 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 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 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 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6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大意:
天空和海上如云一样的波涛、
清晨的雾气连在一起,银河似乎 在转动一般,无数的帆船飞舞前 进。
好像在梦中我的灵魂回到了
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了天帝说 的话。他关切地问我,打算到什 么地方去?
渔 家 傲(
宋) 李 清 照
1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 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 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 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2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悲叹地告诉天帝,人生道
路漫长,现在已到暮年。学习诗 词创作,空有让人惊叹的佳句。
我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飞向万
里高空。风不要停息,把我这蓬 草一样轻快的小舟吹到三座仙山 去,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7
诗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词
诗 词
赏
赏
析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展现出怎样的艺术 析
风格?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
长”“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三山”等。 ?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路长,隐括屈原 《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 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 “学诗谩有惊人”: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 不休”。 ? 九万里风鹏正举:《庄子 · 逍遥游》:“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
赏 析
“嗟”指“叹息”,诗人运用“路长”、 “日暮”的典故,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 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 知所措的叹惋。
“谩”,空空、徒然的意思,诗人运用“惊 人”典故,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①慨叹有
才无用、怀才不遇;②表达出对南宋黑暗社会 现实的不满;③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
13
小组合作探究
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词人在本词中的形象。 ? 全词主要运用了用典寓意的写作手法。如“路
长”“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三山”等。 ? ①从“殷勤问我归何处”即可见作者寄寓着美好 的理想,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抱负的词人。 ? ②从“我报路长嗟日暮”可看出词人晚年孤独无 依的痛苦经历,可见她是一个落魄的词人。 ? ③从“学诗谩有惊人句”可看出词人空有才华却 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可看出她是一个空 有抱负却无法实现的无奈词人。 ? ④从“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看出词人豪 放不羁的一面,可看出她是一个乐观的词人。
16
17
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 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词作中对于开阔 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 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8
诗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词
诗 词
赏
赏
析 “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蕴含怎样的物理 析
缘由。
11
诗 “九万里风鹏正举。
诗
词
词
赏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
析
析
请简要赏析。
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充满浪 漫主义色彩和豪放的风格 。
比喻或用典,词人把自己比成大鹏, ①表示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②也流露 出对南宋黑暗现实的不满③以及对自由 生活、理想人生的向往。
12
小组合作探究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全词主要运用了用典寓意的写作手法。如“路
14
小组合作探究
全词表达了词人那些情感?
全词表达了词人①空有才华却 怀才不遇的愤懑,②对南宋黑暗现 实的不满,对自由自在、理想人生 的向往。
15
小结
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
及与天帝的问答,表达自己空有才华 却怀才不遇的愤懑,隐喻对南宋黑暗 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和向往。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 特色,词风豪迈奔放,景象壮阔,气 势磅礴。
知识?
诗句中蕴含了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物理知识,诗人 以船为参照物,觉得 “星河”仿佛在转动。
9
诗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诗
词
词
赏 析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赏 析
起过渡作用。 由上阕写梦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10
诗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词
诗 词
赏 析
品味句中“嗟”“谩”二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