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11-第十一章静不定结构解析

材料力学11-第十一章静不定结构解析

第十一章静不定结构目录第十一章静不定结构 (3)§11.1 静不定结构概述 (3)一、基本构件 (3)二、静不定结构 (3)§11.2 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 (4)一、只有一个多余约束的情况 (4)二、有多个多余约束情况 (5)§11.3 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利用 (7)§11.4 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 (8)第十一章 静不定结构§11.1 静不定结构概述一、 基本构件1. 桁架:直杆通过铰节点连接,何载作用在节点上,每一杆件只承受拉伸或压缩。

2. 刚架:直杆通过刚节点连接,每一杆件可以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

3. 连续梁:连续跨过若干支座的梁。

二、 静不定结构1. 静不定结构:支座反力不能完全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出的结构。

分外力静不定结构和内力静不定结构。

2. 几何(运动)不变结构:结构只存在由变形所引起的位移。

3. 多余约束:结构中超过使体系保持几何不变结构的最少约束的约束。

桁架(内力静不定结构)刚架1(内力静不定结构)连续梁(外力静不定结构)维持结构几何不几何可变多余约束多余约束用4. 静不定次数的判断:去掉多余约束使原结构变成静定结构,去掉多余约束的个数为静不定的次数。

多余约束RR解除一个活动铰,相当于解除一个约束;解除一连杆,相当于解除一个约束;解除单铰,相当解除两个约束5. 基本静定系:解除静不定结构的某些约束后得到的静定结构。

6. 静不定结构的基本解法:力法和位移法。

§11.2 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一、只有一个多余约束的情况 如图所示结构,求其约束反力解:1. 将约束解除得到基本静定系B1XF R2F R22. 何载单独作用在B 点产生的位移()a l EIPa P -3621-=∆3. 沿约束反力方向单位何载1单独作用在B 点产生的位移EIl 311=δ4. 协变条件 1111X P ∆+∆∆= ,即 01111=∆P X +δ解之得: ()a l lPa X -=32321二、有多个多余约束情况 如图所示结构,求其约束反力将B 端约束解除:变形协变条件⎪⎭⎪⎬⎫=∆+++=∆+++=∆+++000333323213123232221211313212111P P P X X X X X X X X X δδδδδδδδδ对于n 次静不定结构⎪⎪⎭⎪⎪⎬⎫=∆+⋯⋯++⋯⋯⋯⋯⋯⋯⋯⋯⋯⋯⋯⋯⋯⋯⋯⋯=∆+⋯⋯++=∆+⋯⋯++00022112222212111212111nP n nn n n P n n P n n X X X X X X X X X δδδδδδδδδ 上述求图示刚架中杆DE 中点C 点的水平位移。

方程称为正则方程或典型方程。

方程系数为⎰=∆=∆lj i ji ij dx EIM M例题:求图示刚架中杆DE 中点C 的水平位移。

3X2X解:1. 选取相当系统该刚架是三次超静定结构,解除固定端B 的三个多余约束,并以单个多余约束力代替。

2. 计算力法正则方程中的系数和常数项。

EIFa adx EI Fx 23a 033P 1-=-=∆⎰ EIFa dx a EI Fx 6)x (3a 0333P 2-=--=∆⎰ EIFa adx EI Fx 22a 033P 3-=-=∆⎰ EIa adx EI a adx x EI x 343a 022a 022211=+=∆⎰⎰R2E1EIa dx EI x a adx EI a adx EI x 35)(3a 0a 032322a012122=-++=∆⎰⎰⎰ EIdx EI adx EI dx EI 3a 3111a 0a 032a 0133=++=∆⎰⎰⎰ EI a dx EI x a a adx EI x 3a 0a 033222112)(=-+∆=∆⎰⎰ EI a dx EI a dx EI x a 23303a 0223113=+=∆=∆⎰⎰ EIa dx EI x a dx EI a dx EI x 2a 0a 0332a 011222)(=-++=∆⎰⎰⎰ 3. 建立力法正则方程,求多余约束力 经化简得:⎪⎭⎪⎬⎫=-++=-++=-++064301210603968321321321Fa F aF aF Fa F aF aF Fa F aF aF R R R R R R R R R 解得: F 731=R F ,F 21-2=R F ,Fa 721=R F 4. 求C 点水平位移 可知刚架各杆弯矩为:BE 段: F )74(21x )M (x 12131ax F F R R --=+= ED 段: F )2(73x )M (x 212232ax F aF F R R R -=++= DA 段: F )73(21x )()M (x 3212333ax F aF F x a F R R R --=-+-+= 所以: EIFa dx F x M EI x M dx F x M EI x M a 845)()()()(30333D =∂∂=∂∂=∆⎰⎰ §11.3 对称及反对称性质的利用利用结构上何载的对称或反对称性质,可使正则方程得到一些简化。

1. 对称结构:结构几何形状、支撑条件和各杆的刚度都对称于某一轴线的结构。

2. 对称何载:何载的作用位置、大小和方向都对称于结构的对称轴的荷载。

3. 反对称何载:何载的作用位置、大小是对称的,而方向是反对称的荷载。

一般说来:弯矩M 和轴力N 是对称的,而剪力Q 是反对称的。

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其对称截面上只存在对称内力M 和N ,对称结构在对反称何载作用下,其对称截面上只存在反对称内力Q 。

有些对称结构,其何载即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但可以把它转化为对称的和反对称两种荷载的叠加。

例题: 图示等截面圆环,其横截面直径为d ,在水平位置受两F 力作用,沿铅垂方向有直径为d 的直杆CD ,其两端为刚性连接。

设F 、R 、d 及E 已知,求杆CD 的内力。

解:1. 利用对称性,选取相当系统当圆环中直杆CD 还未达到失稳阶段时,杆内只有轴向压力。

取圆环上半部分,因对称,圆环直径截面上的内力为弯矩M 和轴力N F ,载荷为2F ,由平衡条件有N N 2F F CD=,故为二次超静定。

2. 求相当系统的内力及其对约束力的偏导数 由1/4圆环,不计剪力和轴力的影响,截面θ处:)cos 1(Rsin 2FM )M(θθθ--+=R F N 1M)M(=∂∂θ, )cos --R(1M )M(θθ=∂∂3. 根据位移条件,建立补充方程(1)B 处角位移为零,由卡式定理得:0F )M(EI )M(M V l N=∂∂=∂∂⎰dl θθε 得: 0)12(22=--+ππR F FR M N (2)B 处垂直位移为零,即0F )M(EI )M(F V l NN =∂∂=∂∂⎰dl θθε 得:0)243(41)-2(=--+ππR F FR M N 由上面二式解得: F 842--=ππN F 4. 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求得杆CD 的内力为F 8)4(222--==ππN N F F CD §11.4 连续梁及三弯矩方程在工程结构中,为了减少梁的变形和应力,经常采用给梁增加支座的办法。

设想将每个支座的上方,将梁切开采用铰链连接,并在铰链处作用弯矩,使其与原梁等效。

以弯矩作为多余约束反力,设n 支座截面的相对转角为n ∆,则 ()()nP n n n n nn n n n n X X X ∆+++∆++--1111δδδ=则协变方程()()01111==nP n n n n nn n n n n X X X ∆+++∆++--δδδ当基本静定系上只作用外何载时,跨度n l 中的弯矩记为nP M ,跨度1+n l 中的弯矩记为P n M 1+。

当作用单位力偶1=n X 时,跨度n l 和1+n l 内的弯矩分别为 n n n l x M =,111+++n n n l x M =由莫尔积分得()⎰⎰++++++∆11111n n l n n n P n l n nn nP nP EIl dx x M EIl dx x M =⎪⎪⎭⎫⎝⎛+⎰⎰++++n n l l n n n n n nd x l d x l EI 1111111ωω=上式中积分⎰nl n n d x ω是弯矩图面积n ω对n l 左端的静矩,设n a 表示跨度n l 内弯矩面积n ω形心到左端的距离,1+n b 表示跨度1+n l 内弯矩面积1+n ω形心到右端的距离,则上式可写成⎪⎪⎭⎫⎝⎛+∆+++1111n n n n n n nP l b l a EI ωω= 上式中第一项可看作跨度n l 右端反时针方向的转角,第二项可看作跨度1+n l 左端顺时针方向的转角。

采用莫尔积分可得1M 1-n M M 1+n M M n M M()131++=n n nn l l EI δ ()EI l n n n 61=-δ ()EIl n n n 611++=δ 将上式代入协变方程可得:()111111166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l b l a l X l l X l X ωω= 这就是三弯矩方程。

例题1. 求支座反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