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矸石热电厂安装减温减压器及系统工程编制日期:2014年9月1日目录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施工顺序4、施工准备5、施工方法6、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7、工期及工期保证措施8、安全保证措施9、管道安装质量检验计划10、网络进度图一.工程概况减温减压器是立达矸石厂重要的供热辅助设备,主要是在机组运行故障及出现极端天气需大负荷增大供热量时向大热网供应加热汽源,增加大热网供热负荷,进入2013~2014年度采暖期鹤岗南部供热管网供热面积已达430万m2,临近电厂设计供热面积459万m2,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2014年下半年供热面积将达到甚至远大于电厂设计供热面积,减温减压器将作为保证供热的重要保障设备连续运行2个月以上,而现有1#减温减压器是建厂初期安装的WY100-9.8/540-0.294/168-16/158型减温减压器,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实践,发生不同程度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减温减压器本体金属结构出现裂纹,严重影响运行安全;2.压力调节门阀座冲刷损伤断裂,无法进行压力调整;且运行时噪音大影响运行监盘;3.减温水调节阀线性度不好,管道无节流装置且阀杆、阀头经常脱落,造成减温减压器运行失稳;4.减温水不能在有效管段内完全雾化,造成热网加热蒸汽带水,冲刷加热器管束,严重时会造成管束泄漏。
以上缺陷均为重大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和热网的供热效果,为此提出对原有减温减压器进行更新改造。
二.编制依据:2.1《减温减压装置》(JB/T6323-2002)2.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12)2.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2.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2.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89)2.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8《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121-2000)2.9《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T5031-1994)2.10《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2.11《管道支吊架-选择和应用》(MSSSP58-1991)2.12《管道支吊架材料设计制造》(MSSSP58-1993)2.13《管道支吊架手册》电力设计院2.14《火力发电厂保温材料技术条件》(DL/T776-2001)2.15《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5072-1997)2.1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三.施工顺序本工程管道施工有以下施工节点:1.首先将原有减温减压器本体拆除至减温减压器出口管、压力调节阀及减温水系统拆除。
2.在原减温减压器入口门后加装电动焊接闸阀,然后在分别安装新减温减压器本体,压力调节阀及减温水系统,同时进行设备、管道的防腐、支吊架安装及阀门配套电造工作。
3.由于减温器的入口参数为高温高压,各施工器具应准备齐全,尤其是热处理设备,在焊接前可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符合后编制焊接工艺卡,经批准后实施;4.热控与电气部分的施工在减温减压器施工结束后进行,各基础、设备支架应符合标准规定,取源部件与主体同时施工,包括防腐及保温,在试压时做好相应部件的保护工作。
四、施工工序:4.1管道施工前要对原有施工场地的管线、电缆及构筑物等进行确认,明确位置,并标设明显标志。
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管线、电缆、光缆及构筑物等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如与施工管线相碰,通知建设单位确认后协商解决。
4.2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入现场具备连续施工条件,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等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向所属单位提出开工申请,所属单位同意开工后,发出开工令,开始施工。
4.3施工前,应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现场核查,逐项查清障碍物构造情况,以及与管网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应保证管道及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证各种电缆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证各相邻建筑物在施工中和施工后,不至发生沉降、倾斜、塌陷。
五.施工方法5.1设备及检验5.1.1减温减压器装置:型号:WY100-9.8/540-0.294/168-16/158出口流量:100t/h;进口蒸汽压力:9.8MPa,进口蒸汽温度:540℃;出口蒸汽压力:0.294MPa,出口蒸汽温度:168℃;减温水压力:16MPa,减温水压力温度158℃。
5.1.2所需材料:900弯头3个(DN50,R=1.5D)、钢管:6米,Φ60*5DN150PN54100V电动闸阀1个,DN150PN54100V减压阀1个,DN150PN54100V止回阀1个,DN50PN200截止阀1个。
5.1.3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的检验(1)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的材质、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3)合金钢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或其他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并作好标记。
合金钢阀门的内件材质应进行抽查.每批(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时到货)抽查数量不得少于1个。
(4)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和晶间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管子及管件,供货方应提供低温冲击韧性、晶间腐蚀性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得低于设计文件的规定。
(5)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在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管,不得混淆和损坏,其色标或标记应明显、清晰。
材质为不锈钢、有色金属的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在储存期间不得与碳素钢接触。
暂时不能安装的管子,应封闭管口。
(6)阀门的壳体试验压力不得小于公称压力的1.5倍,试验时间不得少于5min,以壳体填料无渗漏为合格;密封试验宜以公称压力进行.以阀瓣密封面不漏为合格。
(7)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及时排尽内部积水并吹干。
除需要脱脂的阀门外,密封面上应涂防锈油,关闭阀门,封闭出入口,作出明显的标记.并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阀门试验记录”。
5.2管材的存放、装卸及布管5.2.1管子吊装时注意轻吊轻放,避免摔、撞、磕、碰。
注意保护管口。
5.2.2钢质管道要进行集中防腐,所以管道的摆放要选在一个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合理地点。
5.4管道防腐5.4.1本工程管路保温采用复合硅酸盐作为保温材料。
5.4.2保温结构。
供热管道的保温结构,由内向外是防腐层、保温层、保护层和色漆(或冷底子油),保温层厚100mm。
5.4.3防腐层为底漆(樟丹或铁红防锈漆)两遍,不涂刷面漆。
保温层由选定的保温材料组成。
保护层、沥青玻璃丝布、镀锌铁皮。
5.4.4供热管道的保温施工。
保温施工程序:防腐层施工、保温层施工、保护层施工。
5.4.5做好三级验收工作,不符合标准的不验收。
5.5管道焊接技术要求5.5.1焊前准备:5.5.1.1焊接坡口边缘不得有裂纹、毛刺和缺棱。
5.5.1.2选派具有焊接资格证书的焊接人员担任焊接工作。
5.5.2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5.5.2.1焊接设备选用逆变式电焊机。
5.5.2电弧焊工器具5.5.2.1焊机电缆线外皮良好、无破损5.5.2.2选用焊钳应轻巧,接触良好,不易发热且便于焊条的更换5.5.2.3测量坡口和焊缝尺寸应采用专用的焊口检验尺5.5.2.4修整接头和清理焊渣飞溅应使用专用清理工具5.5.3焊接材料焊条使用前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置于专用的烘焙箱内进行烘焙,温度为320℃时间为 1.5小时,使用时放在便携式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5.5.4焊前准备坡口制备:采用V型坡口型式5.5.4.2坡口及其内外壁两侧15—20mm范围内应将油漆锈垢和氧化皮等杂物清理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5.5.5对口装配及点固焊5.5.5.1对口装配前应认真检查被焊部位及其边缘20mm的范围内有无不允许缺陷(裂纹、重皮)确认无缺陷后方可组装。
5.5.5.2对口装配时应选定管子的支撑点,并垫置牢固,以防焊接过程中产生移位和变形。
5.5.5.3严禁在管子上焊接临时支撑物5.5.5.5点固焊用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选定的焊接技术条件与正式焊接时相同。
5.5.5.6点固焊和施焊过程中,不得在管子表面引燃电弧和试验电流,点固焊时,可采用直接在坡口内点固的方法,点固点不少于6点且每点长度不少于15mm。
5.5.6焊接工艺5.5.6.1采用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焊接方法5.5.6.2焊接时要保证后一层焊道对前一焊道起到回火作用,焊接时每层焊道厚度的控制约为焊条直径。
5.5.6.3.在工作中由于坡口过宽,工作中要控制焊接速度,不准大量的进行填充焊接工作,焊条的摆动幅度最宽不得超过焊条直径的4倍5.5.6.4焊条电弧焊时应控制焊接线能量在25KJ/cm以下,应对焊接速度、焊接电流做相应调整.5.5.6.5为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采用两人对称焊接,同时注意不得两人同时在一处收头,以免局部温度过高影响施焊质量。
5.5.6.6焊接中应将每一层的焊道接头错开10-15 mm同时注意熔焊时平滑过度,便于清渣和避免出现“死角”。
5.5.6.7焊工操作技术要熟练,认真观察熔化状态,注意熔池和收尾接头质量,以避免出现弧坑裂纹。
5.5.6.8每层每道焊缝焊接完毕后,应用砂轮或钢丝刷将焊渣,飞溅等杂物清理于净,尤其应注意中间接头和坡口边缘,经焊工自检合格后,方可焊接次层5.5.6.9外部焊缝焊接结束后,用磨光机对加热器内部的根部焊缝进行清根后方可进行内部焊缝的焊接工作。
5.5.6.10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应将焊缝表面焊渣清理干净。
5.5.7质量检验和标准5.5.7.1焊接完成后必须进行焊工自检和专业检验,焊接接头质量除焊缝均整、尺寸符合规定外,尽量消除咬边缺陷,以减缓焊接接头的应力水平。
5.5.7.2焊接接头按规定进行金属检验。
5.5.8焊缝返修5.5.8.1焊接接头外观及内部不符合标准时,轻者打磨补焊,严重者应割断重新焊接。
5.5.8.2返修补焊的焊接接头,一般同一焊口不得超过两次,否则应割断重新焊接。
5.5.9焊接安全技术措施5.5.9.1焊接工作人员工作时穿戴好焊接专用防护用品。
5.5.9.2采用气焊切割作业时接口应绑扎牢固。
5.5.9.3电焊工在工作时应做好防触电措施。
5.5.9.4高处作业时系好安全带。
5.6管线压力试验管道的耐压试验应在热处理、无损检验合格后进行,耐压试验一般采用液压试验。
5.6. 1.液压试验一般使用洁净水作为试验介质,当采用可燃液体介质进行试验时,其闪点不得低于50℃。
5.6.2.试验时,应测量试验温度,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并且高于相应金属材料的转变温度,严禁材料试验温度接近脆性转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