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名词解释所有制、产权、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② 个体经济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经济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① 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② 居于主体地位③ 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④ 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3.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①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② 属于主导地位的经济③ 同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④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①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② 同个体经济没有区别的经济③ 国家要消灭的经济④ 起主导作用的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①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④ 同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的经济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① 不应当多样化② 只能是单一的③ 可以也应当多样化④ 完全是自由的7.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① 能否实现公平的分配② 能否提高公有化的程度③ 能否顺利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④ 能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状8.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①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② 个体经济③ 混合经济④ 私营经济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方面的基本制度是()① 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③ 社会主义公有制④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不分主次地共同发展10.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所组成的企业属于()① 公有制经济② 私有制经济③ 混合所有制经济④ 股份制经济1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较低②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③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1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须()①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③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④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1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①部门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②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③劳动者个人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1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④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1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①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③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③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④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①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② 集体所有制③ 个体所有制④ 私营经济⑤ 个体所有制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①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② 它为城乡人民提供大部分日用工业品③ 它提供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④ 它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⑤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支柱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 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比较低③ 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④ 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多层次性⑤ 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4.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①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② 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③ 公有制的高级形式④ 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完全平等的公有制形式⑤ 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与全体劳动人民相结合的一种公有制形式5.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① 个体经济②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独营经济⑤ 股份合作制6.国有经济的产权包括对财产的()① 所有权② 占有权③ 使用权④ 处置权⑤ 收益权7.我国的私营经济是()① 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经济②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③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④ 存在剥削关系的经济⑤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三资”企业包括()① 私营企业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③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④ 外商独资企业⑤ 企业集团9.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① 所有制规模的大小②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④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⑤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①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④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⑤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1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形式有()①按劳分配③按资金收入分配③经营者收入和风险收入分配④剥削收入⑤人体劳动者的收入1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情况()①不变基金②流通基金③积累基金④消费基金⑤可变基金1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①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③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④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⑤上缴国家税金的需要14.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①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②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③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④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⑤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形式有()① 工资收入② 奖金收入③ 津贴收入④ 利息收入16.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① 社会保险② 社会福利③ 社会补贴④ 社会救济⑤ 社会优抚四、简答题1. 全民所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2. 简述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及其作用3. 简述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4. 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5. 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五、论述题1. 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 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3.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产权:指各经济行为主体在经济运行中对财产的具体权责利关系。
公有制: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指一定公有制基础上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同一性质的公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实现形式也可以为不同的公有制所采用。
国家所有制:指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即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由代表全民利益的国家来代理。
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个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和使用,以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的经济形式。
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企业主私人所有,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主和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因此所有制基础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它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指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
混合所有制: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
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社会所有制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
如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就是一种广义的混合所有制。
狭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成分联合形成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它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它的基本要求是把劳动作为惟一的尺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新价值依据生产要素所有权转化为的收入。
各种收入的源泉仍然是生产者的抽象劳动。
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④4.①5.②6.③7.④8.①9.② 10.③ 11.①12.① 13.② 14.① 1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④⑤2.①②③④⑤3.①②③④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④⑤8.②③④9.②④⑤ 10.①②④11.①②③④⑤12.③④ 13.①②③④14.①②③ 15.①②③16.①②④⑤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 答:①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它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 国有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保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
③ 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
它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方面也起着主导作用。
① 国有经济是保证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保证其他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2. 答:⑴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是这种集体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这种实现形式规定:① 最主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归集体所有;② 通过承包合同,将土地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权转归农户;③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整体的生产布局和公积金、公益金的确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④ 田间作业及其技术选择,实行农户分散经营管理。
因此,这是一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农民是集体的主人的制度特征。
但80年代末以来,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受到某些限制,从而制约这种制度绩效的进一步发挥。
3. 答:⑴ 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① 从国民经济的整体来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国有资本愈来愈不足以支撑巨大的国有经济“盘子”;② 从国有经济的分布来看,由于国有资本分散于过多的企业和行业,国有经济的盘子虽大,单个企业的资金却过少,不能实现规模经济;③ 从企业层面来看,政企不分、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改革后,片面地放权又使激励与约束不对称的矛盾更加尖锐。
⑵ 国有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①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让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②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③ 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样化,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