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德、黑格尔的法律思想

康德、黑格尔的法律思想


三、主要法律思想

2.法律的概念。法律在黑格尔的概念中,更多 地指实定法。在他看来,法律就是人为的“规 章制度”,其特征包括:为人所知;拥有力量 (拘束力);普遍有效。
三、主要法律思想

由此可见,黑格尔对自然法与实在法进行了区 分。在他看来,法律作为国家制定的规则,具 有相应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又来自三个条 件:一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性,包括其历史和自 然必然的一切情况;二是法律体系在外部的、 特殊的各种对象和事件中的适用;三是法庭作 出的实际判决。
三、主要法律思想

(三)道德 从形态上看,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它是意志 在能动地、积极地作用于自身内部而实现的。 与抽象法的禁令性质不同,道德主要求助于自 身行为与外在法律的契合。当然,道德是他人 只能评价而无法干涉的内心信念。
三、主要法律思想

1.故意和责任。这里所称故意,包括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以及一定程度的过失在内。人只有在 故意的情形下,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 是必须建立因果关系的锁链。同时,要善于区 分“必然的结果”和“偶然的结果”(不相应 的结果)、没有得到完全发展的结果(如犯罪 中止和未遂)和已得到完全发展的结果(犯罪 既遂)。
二、法律的定义及一般原理

(三)义务 康德重述了乌尔比安有关义务的说法,把法律 义务分为三类:一是内在的义务,即“正直地 生活”,其意味着不能把自己仅仅作为供别人 使用的手段;二是外在的义务,即“不侵犯任 何人”;三是“联合的义务”,即“把各人自 己的东西归给他自己”。
三、实在法的理论体系

三、实在法的理论体系

(四)国际法与世界法 康德认为,国际法的关系包括一个国家与另一 个国家的关系,一个国家中的个人与另外国家 中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另外一个国 家的关系。
三、实在法的理论体系

“永久和平”是康德所追求的理想,永久和平 的构造必须依赖世界法的产生。康德认为,共 和政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第一,每个国家 的公民体制都应该是共和制;第二,国际权利 应该以自由国家的联盟制度为基础;第三,世 界公民权利将限于以普遍的友好为其条件。所 谓普遍的友好,是指“一个陌生者并不会由于 自己来到另一块土地上而受到敌视”。
康德的法律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法律的定义及一般原理 三、实在法的理论体系 四、康德法律思想的评价
一、生平与著作

康德(1724~1804),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 家。自幼天资聪颖,成绩优秀,于1740年考 入哥尼斯堡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 工作。年青时迷恋于自然科学,曾著有《自然 通史和天体理论》一书,提出了有名的关于太 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
三、实在法的理论体系

(二)刑法 康德的刑罚理论建立在报复的正义主义基础上, 其重点在于论述刑罚的正义性合理性。刑罚是 为了恢复人类的理性和谐而作的必要努力。但 是康德反对滥施刑罚,康德提出了尊重人格、 罪刑法定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同时还深 入分析了刑罚的目的、范围、手段及审判、赦 免等一系列主要的刑法问题。
二、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一)哲学体系 大致而言,其脉络包括: 哲学→逻辑学(研究绝对观念自在自为的科 学)、自然哲学(研究绝对观念外化的科学)、 精神哲学(研究绝对观念由外化到回复自身的 科学) 精神哲学→主观精神(人类学、现象学、心理 学)、客观精神(抽象法、道德、伦理)、绝 对精神(艺术、宗教、哲学)

3.抽象法的第二环节——契约。契约是两个主 体间为转移所有权而达成的合意。契约的特征 在于:它是从双方的任性(纯粹主观性)出发 的,是各个单一意志间的偶然的一致性;它以 个别外在物为客体。
三、主要法律思想

4.抽象法的第三环节——不法。这是行为人对 于所有权和契约的否定,是行为人自为地与普 遍意志对抗。不法的形式包括:(1)无犯意 的不法。行为人做了不法的事,但没有不法的 念头;(2)诈欺。行为者有决使他人把不法 行为误解为合法。这里包含着法的假象,说明 诈欺者表面上还是承认法的存在的;(3)犯 罪。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自在自为的不法。所 以,必须给予犯罪者以刑罚的惩罚。
一、生平与著作

黑格尔同样属于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几乎研究了 一切科学部门,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哲学、逻 辑学、历史学、美学、宗教学到政治法律,并且在每 一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代表作为《精神现 象学》、《逻辑学》、《小逻辑》、《宗教哲学》、 《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 等,而其法学方面的代表作则为《法哲学原理》。 “在西方,虽然和《法哲学原理》同名的书屡屡出现, 但是迄今为止尚找不到第二本法哲学著作能够与它匹 比的”。
一、生平与著作

黑格尔(1770~1831),是继康德之后德国又一著名 唯心主义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集大成者。黑格 尔出生于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城一个税务书记官家庭, 从小就读书好学,文科中学毕业后,曾在图宾根神学 院学习神学,期间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大学毕业后, 曾担任几个家庭教师,1801年到耶拿大学任教,1805 年升为副教授,后来又担任过纽伦堡中学校长,1818 年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
四、康德法律思想的评价

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康德以“自由”作为法 律的根基。正是源于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康 德认为自由就是个人对他人专断意志和控制的 独立,并成为人根据人性而具有的唯一原始的、 固定的权利。这一概念,为“人的尊严”观念 的成熟与立宪,进行了完整的理论阐述。
黑格尔的法律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三、主要法律思想
三、主要法律思想

(二)抽象法 1.人格与抽象法。所谓人格,是知道自己在本性上属 于某种无限的、普遍的、自由的人。人格所包含的东 西,首先是他的权利能力,即权利的可能性。因为, 人格是意志的具体载体,而意志是一种能动的东西, 包含着人格的种种要求、追求和愿望。所谓抽象法, 正是一般地表现这种权利可能性的东西。但抽象法的 内容主要是以禁令的方式,去防止个人对其他人的侵 犯。
解,这一定义涉及三个方面的内 容:第一,法律只涉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外 在的和实践的关系(以行为为中介);第二, 法律只表示一个人的自由行为与别人行为的自 由的关系;第三,法律只考虑意志行动的形式, 而不考虑意志行动的内容。法律的普遍原则是: 一个人意志的自由行使,能够和其他任何人的 自由并存。
(一)民法 民法即关于财产私有权的法律。在康德那里,并没有 完整的所有权概念,他所用的近似说法是“我的和你 的”。康德区分了两种意义的占有,即感性的占有 (指可以由感官领悟的占有)和理性的占有(指可以 由理智来领悟的占有)。前者可以理解为实物的占有, 后者可以理解为纯粹法律的占有。康德认为,占有的 对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行为和相互关系。康 德强调,真正的占有是理性的占有。
三、主要法律思想

2.抽象法的第一环节——所有权。所有权是人 把自己的意志充满于特定的物中,而没有给他 人意志留有涉入的余地。所有权的特征在于: (1)其主体是人即意识到自己主体地位的主 体;(2)所有权的客体是物;(3)所有权是 绝对性的权利。所有权通过占有、使用和转让 体现出来。
三、主要法律思想
三、实在法的理论体系


(三)宪法 康德认为,公共权力产生于人类脱离自然状态 之后,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国家而形成的。 国家权力分为三类,即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 权。三权之间属于彼此协作、相互补充又相互 从属的关系。 公民是文明社会的成员,它具有自由、平等、 独立三重法律属性。同时,公民又有积极公民 与消极公民之分。
二、法律的定义及一般原理


(二)权利 康德认为,一项权利应当具有两个方面的要件:一是 这项权利有其法律的依据,即“资格”或“权限”; 二是对权利的侵害会导致对侵害者的强制。当然,这 种权利有两种例外情况:一是衡平法,为没有强制的 权利;二是紧急避难权,这是没有权利的强制。 康德把权利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权利和实在法规 定的权利;二类是天赋的权利和获得的权利。
三、主要法律思想

犯罪是对普遍的法的否定,刑罚是否定之否定, 目的在于恢复普遍的法。刑罚包含着报复,但 它是由法官代表普遍意志施行的,因而是正义 的。这种报复与主观意志的私人报复即复仇不 同。私人复仇往往不能保证正义性,并可能造 成世代敌对的恶性循环。刑罚的报复也不是 “同态报复”,而是理智的报复,即在价值上 或损害意义上显得是同等的报复。
三、主要法律思想

3.善和良心。善是衡量抽象法和道德的绝对尺 度。因为善是彻底实现了的自由和人类世界的 最终目的。良心则是人用善来规定自己意志的 内部活动,是他内部的绝对自我确信。真实的 良心,表现为希求自在自为地是善的东西的心 境。
二、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主观精神代表人类最初的心理活动;客观精神 则表明正义行为标准的客观存在;绝对精神的 回复,则表现为人类精神最高崇高的艺术、宗 教、哲学认识的完成。同时,其哲学体系是由 “绝对观念”开始,并由观念而终。
二、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二)法哲学的定位 按照黑格尔的解说,法哲学就是以“法的理念” 为对象的科学。其使命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客 观精神的运动,揭示法的概念及其进化过程, 从而引导人们追求法的真理,也就是自觉地按 照客观的法的要求规制自己的行为,推动历史 的发展。同时,从学科体系上而言,黑格尔明 确指出,“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
一、生平与著作

此后着重研究哲学,有《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著作, 建立了著名的“批判哲学”体系。其法学上的 专门著作为《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印书 馆1991年已出中译本),此外,其相关哲学 著作中也有大量的法哲学方面的内容。
二、法律的定义及一般原理

(一)法律的定义 在康德的用语中,法律和权利是同义词。他认 为,“可以理解权利为全部条件,根据这些条 件,任何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按照一条普遍的 自由法则,确实能够和其他人的有意识的行为 相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