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史

中美史

《中国美术史》复习范围一、基础知识1、最早壁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迹,是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或用赭红色画成勾连文图案,或用赭红间黄白色彩描绘三角纹图案。

2、《舞蹈纹彩陶盆》所属文化:马家窑文化3、莲鹤方壶及其纹样:春秋中期河南新郑出土盖顶莲瓣丛中企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壶身附有龙虎4、战国长沙出土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的名称:人物龙凤帛图、人物御龙帛图5、霍去病墓石刻的时代:西汉地点:陕西兴平道常村西北代表性作品:马踏奴隶石刻6、画像石定义:雕刻着不同的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厥的建筑石材。

画像砖定义: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与画像石类似。

7、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8、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兰亭序》、《官奴贴》、《姨母帖、《奉橘贴》、《快雪时晴贴》、《乐毅贴》、《黄庭经》9、秦朝统一文字:小篆10、北朝建造的佛教石窟有哪些?(4个):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11、昭陵六骏是谁的陵墓雕刻:唐太宗李世民12、唐代的草书书法家有哪些:张旭、怀素13、唐代著名的画马画家:曹霸、韩幹、陈闳14、唐代遗存的四座重要寺塔建筑名称与所在地点: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15、张彦远的画学著作:《法书要录》(书法); 《历代名画记》(绘画)16、江南画派的代表人物:董源17、郭熙及其山水画论著作:北宋山水画家,字淳夫,《林泉高致》18、《清明上河图》作者:宋张择端19、《千里江山图》作者:宋王希孟20、元四家及其艺术特点: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反应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消极,淡泊,逃避的态度21、永乐宫道教壁画的地点:山西2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作者:王冕23、南北宗是谁提出的: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一书中提出;内容: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尊变化、黜刻画。

24、成化鸡缸杯的工艺种类:“斗彩”瓷器25、吴门四家及其代表作:沈周《东庄》,文征明《真赏斋图》,唐寅《落霞孤鹜图》,仇英《桃源仙境图》26、清代木版年画的制作中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27、清代中期至民国时期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姑熟派:(萧云从);金陵派(龚贤);海派:(早:张熊,朱熊,任熊等,晚:吴昌硕,任伯年等);江西派(罗牧);虞山派(王鉴,王翚),黄山画派(戴本孝,梅清,梅庚等)二、名词解释(字数在150~300字之间)1.青铜礼器:是商周统治集团用于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宴饮,赏赐,婚冠等场合的青铜器。

按照当时的贵族身份等级制作使用,由器种,型制,大小组合关系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次序。

2.六法:中国画术语。

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所举“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为首要之法。

”其后论者益众,并逐渐应用到山水、花鸟等画料,且已习惯地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3.《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4.波臣派:明代人物画流派之一.为曾鲸始创始人.曾鲸,字波臣,故称"波臣派".受西方油画的影响,将中国画的线条水墨和西方画的光影明暗相结合,既有中国画的意境同时又兼具西方画的体积与质感。

是西方油画与中国画最早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物肖像画派。

5.四僧:是指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

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三、简答题(要求字数在300~500字之间)1、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几方面?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在历史上宋代的绘画(和明清的版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与要求。

1)宋代绘画内容,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能够通过瞬间的景象,具体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一定关系和在生活中的神情动态,当时汉族与外族间的关系在绘画中也得到了反映。

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2)宋代绘画艺术技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

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3)宋代一些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人直接从事绘画活动,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和提高在某一阶段上也有促进的作用,他们对于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的重视与有意识的追求,也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并为绘画技术积累了新的经验。

2、宋瓷工艺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宋代陶瓷处于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除为供应宫廷贵族烧造的高级陶瓷以外,民间需要的陶瓷也大大超过往代,陶瓷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都有名窑。

辽金地区吸收汉族工匠的制陶技术,也根据其需要和审美爱好创造出带有民族和地区风格的陶瓷工艺品。

因此,在统一时代风格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南北不同地区群芳竞艳的局面,形成多种不同体系。

宋代陶瓷仍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下彩绘瓷和各色窑变的彩釉瓷。

官窑规模庞大,技术精湛,民窑中技艺精绝者也被政府指定烧造供物。

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陶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成为宋代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3、元四家的艺术特点?吴镇:精于诗文书画,善画山水及墨竹,饱含诗意,画风清新可喜,笔墨雄秀清润,气象苍茫。

王蒙: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构图喜欢满满当当,撑足纸面,色彩对比强烈,用笔老辣朴实。

黄公望:他的山水"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善作水墨和浅绛两种山水。

具有"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看似简单而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景中多不画人,带有孤独寂寞的情感色彩。

他们的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依据;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

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趣。

4、扬州和上海作为十八,十九世纪的绘画中心,其社会氛围有什么特征(即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的出现的历史背景):1)在十八世纪的扬州,商业的繁荣,佳通的便利,艺术市场的开发,吸引了众多的画家在此集聚,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对艺术求新,求变得要求使得画风上的异端渐为大众所接受,加之清初野逸派画家先后在扬州的活动已为士人树立了风格取法的榜样。

导致这时期南方以扬州为首的绘画繁荣氛围。

2)在十九世纪,上海开埠之后,工商业的发展活跃了这里的艺术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的众多画家。

海派善于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法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心风貌。

5、两宋山水画的成就?宋代山水画继五代之后发展的更为成熟,皇帝、贵族、士大夫文人及富户商人都对山水画发生了兴趣。

作品有装饰于殿堂厅室的巨幅壁画和屏风,也有绘于卷册展放案头的小幅。

此时名家辈出,风格多样,画家继续重视深入观察体验自然景物,技巧上有了巨大创作。

北宋山水画主要沿袭五代以荆、关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着重塑造黄河两岸关洛一带的山水形象。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随着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家们更致力于塑造秀丽的江南山水形象,画风由北宋的雄壮浑厚转化为空灵雅秀,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洁的笔墨章法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

四、作品赏析,了解以下作品:1、弋射收获画像砖:成都出土,画面分上下两层。

上层为弋射场面:荷池岸边枯树下,两人张弓仰射,天空雁鹜惊飞。

其中一位射者仰身向后,右肘着地,作用力拉弓状,射者身后都有绑线架。

那雁鹜惊飞的紧张,猎人沉着的神态,特别是猎手富有弹力的丰满肌肉和引弓待发所蓄积的力度,充满着紧张、力量和韵律感,体现出一种气势。

弋射场面以天远鸟征的画法来填充空间,远近对象的比例大小不一样,填塞的附加物已逐渐被淘汰,这样加强了空白的空间效果,表明当时的四川工匠处理空间结构的能力较前人有了进展。

远处的树木稀疏的枝叶和水中的莲蓬都暗示了秋天的景色,与下层的收获场景相关联。

下层是收割场所:两人持镰割稻,三人在后拾稻捆束,一人送食,手提篮,肩挑稻束,生动地再现了蜀地收获季节的繁忙景象。

整个画面上下虽然是两种活动,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洋溢着亲切的生活情趣,犹如一幅耐人寻味的抒情风俗小品。

2、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该画像砖出土于1959年,江苏南京西善桥的南朝墓室中。

画像由200多块墓砖组成,人物形象皆作线雕而凸现在画面上。

画家捉刀如笔,准确生动,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

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颔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

3、簪花仕女图:此图用笔朴实,气韵古雅。

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此图没有花园庭院的背景,只绘了5位仕女和一名侍者。

她们那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的风貌,突出反映了中唐仕女形象的时代特征。

4、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

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

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