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忆导入:我们曾经读过许多关于名人的故事。
还记得徐悲鸿吗?他最擅长画什么?(他画的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
)梅兰芳呢?(他小时候刻苦学艺,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今天,我们又将走近一位名人,他与徐悲鸿、梅兰芳还是好朋友,梅兰芳还拜他为师学习画画,他就是——齐白石。
(板书“齐白石”)听说过他的名字吗?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谈对齐白石掌握的资料。
看来,同学们对这位大画家并不陌生。
简介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画坛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诗、书、画、印无所不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画。
(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检查:①出示生字、生词,正音,②出示句子,指导读通顺。
(表扬预习充分的同学掌握得更轻松、扎实)。
3、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齐白石的画写了些什么?哪个自然段听后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齐白石的画一样?(听后概括:介绍了齐白石的童年生活,画的内容、贡献、特点,最后谈人们的感受,并板书)三、精读品味:1、学习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说说你看到了几幅画?哪四幅?小黑板出示相关句子。
你最喜欢哪一幅?相机学习。
①“两只小鸡……蚯蚓”。
如果要你给这幅画取个题目,会是什么?假如你真看到这样的情景,会觉得怎样?(有趣)这是大师的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谁能读出这种“趣”。
②“他画停在……肚腹”。
你觉得这幅怎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谁能读出这种“活灵活现”的感觉?我想这幅画要是让刚才那两个嘴馋的小鸡看见了,又要展开争夺大战了。
③“他画一群……游动”。
生自由谈看后体会。
关于这群蝌蚪,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齐白石当时已92岁高龄,一天,老舍到他家登门拜访,出了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目请齐白石画,几天后,齐白石画成了,可画面上只有一群小蝌蚪顺着山泉向下游,却没有一只青蛙,你们说齐白石是不是画离题了?(虽没有画鼓腮鸣叫的青蛙,但仿佛听到了蛙声从山上传来,充满了想象的意境。
)谁再来读读,让我们也想象一下蛙声,指名读,你们听到蛙声了吗?④“他画的虾……起来!”生读。
徐悲鸿画马闻名世界,郑板桥画竹令人叫绝,齐白石画虾声名远播。
80岁后的齐白石画虾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关于画虾的故事,课外上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具体,晚上好好看看)齐白石的虾是透明的。
真虾什么样?中国画用毛笔和墨汁,写过毛笔字的同学可能有点感受,画成透明状实在不容易,可见齐白石功力深厚。
再读这句,能不能读出栩栩如生之感。
欣赏完这四幅画,你有什么感受?(生夸奖:逼真、奇妙、栩栩如生、生动亲切,并板书)带赞美之情再读4句话。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拍手称赞,怪不得课文开头就说他是——著名的画家。
2、学习第1自然段。
释“著名”,突出了齐白石在绘画界的地位之高,充满敬佩之感。
齐读。
过渡:齐白石为什么能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画得那样生动亲切呢?3、学习2、3自然段。
童年生活在哪?(湖南湘潭附近一个叫杏子坞的小山村)贫困到何种程度?(抓“饥荒”一词理解)正是因为贫穷,齐白石没怎么上学,他在外祖父的私塾里只读了半年书,自己便在家自学《三字经》、《千字文》,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看书、一边画画。
这样的生活对齐白石有不好的影响吗?不但没有,相反,出示“童年——源泉”这句话。
重点理解这句。
先释“源泉”,水流起头之处,在这里绘画源泉就是画的内容、素材,也就是画什么?再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什么他画的东西总也画不完呢?他的生活经历里到底有些什么可画之物呢?(学生自由畅谈:生活用具,动、植物等等)。
小结:白石爷爷家有个星斗塘,塘中荷花盛开,鱼虾成群,白石爷爷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他一定看过小鸡们争食蚯蚓,一定看过小蝌蚪顺流而下,一定看过小老鼠们偷蛋吃……长期地细心观察,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细小事物画得那样生动传神。
再读2、3自然段。
四、评价总结:齐白石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刻苦勤奋,他执着地、用心地画着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直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他由一位普通农民到木匠,最终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
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西班牙有个大画家毕加索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齐白石画的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为什么大家对他会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继续查阅白石老人相关资料。
板书:齐白著名画家童年生活:(2-3)贫困石画的内容、特点、贡献:(4-6)亲切生动的人们的感受:(7)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
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3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 学习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 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齐读课题。
2. 复习生词:想看看齐白石画了些什么么?读出密码就能看到。
(CAI出示生词:著名、贫困、经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微不足道、欣欣向荣。
学生每读准一个就出示一幅齐白石的画作)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3. 自由读课文,回顾全文主要内容:用复习的生词串起来介绍齐白石。
(CAI出示填空,自由读书,同桌交流后指名答)齐白石是我国()的画家。
他出生在一个()的乡村。
童年这一段(),丰富了他的农村生活经验,成为他(、)的绘画源泉。
他画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他的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生活的幸福美好。
4.明确本课学习要求:齐白石的画与众不同,今天咱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画的特点。
二、品读课文4——6自然段。
1.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给我们具体介绍了齐白石的的几幅画?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介绍了哪几幅画?指名答。
(1)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喜欢它什么?小组交流后指名答。
重点指导:A.感受小鸡争夺蚯蚓的乐趣,指导读。
B.想象蝌蚪嬉戏时的快乐,指导读。
C.欣赏蝗虫美好、灵动,感受劳动气息,指导读。
D.感悟小虾的栩栩如生、齐白石绘画技艺的高超,指导读。
(2)根据学生喜好分角色读小鸡、蝌蚪、蝗虫、小虾的句子。
(3)引导理解:生动亲切。
A.齐白石的画真让人感到——(引导学生从书上找词接答:生动亲切板书:生动亲切){学法指导:抓关键词}B.他怎么能把这些画画得那样生动亲切呢?这和什么有关?(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C.在齐白石的眼里,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画,难怪作者说——指导读句子“如果没有……生动亲切的。
”(4)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妙。
(齐读第4自然段)2.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齐白石还画了哪些事物呢?默读课文5、6自然段,勾画。
(1)指名答。
(出示相关句子)(2)齐白石画的这些东西和什么有关?(引导说出与生活、劳动有关)(3)那他怎么想到要画这些呢?(体会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指导读句子。
(4)齐白石画的这些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不起眼的东西叫什么?(理解:微不足道。
出示相关句子)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透过齐白石的笔却有了深长的意义。
这深长的意义正是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生接)热爱。
指导读句子。
(5)对比原有中国画和齐白石的画,体会“清雅孤高”和“民间的活泼精神”。
A. 其他名家都画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对比欣赏一下。
(出示名家画作)你能说说这些画和齐白石的画有什么区别么?B. 用书上的哪个词能概括这些名家画作的特点?(清雅孤高)而齐白石的画就显得怎样?(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C. 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生齐读)中国画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经过他这一改,就变得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了。
(板书:民间活泼精神)(6)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教师引读,生接读5、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1. 让我们走进齐白石画中的美丽世界。
(欣赏齐白石的画作)把你们最高的评价送给齐白石吧!(齐读第7自然段)2. 看板书小结本课所学知识:齐白石的画确实与众不同,他的画不仅(生接答)生动亲切,而且富有(生接答)民间活泼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3. 还想看看齐白石画了哪些有趣的东西么?(出示画作)请你选一幅你喜欢的画,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它们。
4.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齐读5. 延伸课后:生活多么美好啊,只要我们像齐白石一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
请同学们课后把你们的收获记录下来吧!板书设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