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产业结构分析

四川省产业结构分析


与北京、广州、上海相比,四川省在所在经济区域中的产业结构差 距较大。根据近几年统计数据来看,2005-2009年,北京第一产 业占GDP的比重在1%左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升,2009 年高达75.9%,比京津冀地区高出23个百分点;广州第一产业比 重在2%左右,而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57.7%以上,比珠三角地区 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上海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1%, 而且比重还在逐年缩小,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 以上,并且在逐年增加,比长三角平均水平要高出10个百分点。北 京、上海和广州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格局,在各自所在 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优势明显,充分发挥了各自作为区 域经济中心应有的作用。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四川作为西 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如下表所示:
二、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 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十分重要。推进工业化可以 获得必要的增长速度,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则在扩大劳动就业的同时促进经济 效益的提高。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 和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从四川的资源优势出发,在推进服务业发展中应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四川 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政府应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九寨沟、黄龙、峨眉 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旅游风景区的基础 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强化旅游管理、抓好旅游商品开发、搞好旅游促 销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建成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 旅游大省。
图2
1980~2007年四川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化
三、第二产业内部中重型化趋势明显 ,资 源类产业发展迅速
从轻重工业关系看 ,近 30年来四川省工业结构经历了四个阶段。 • 改革开放初 ,重工业比重为60%左右 • 进入上世纪 80年代后 ,四川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重工业发展放缓 ,重工业比 重在 60%以下。 • 1997~2002年 ,四川轻重工业基本持平 ,而且在 1998年第一次出现了轻工 业比重高于重工业比重的现象 ,这与当时重庆市成为直辖市后 ,四川省在重庆 市的重工业减少有关。 • 2003年至今 ,四川重工业比重均高于 6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有色金属矿采业等资源类产业 区位商在几年间有明显上升。
图1
1978~2007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二、第一产业内部中种植业比重持续下降 , 畜牧业快速增长
四川省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 1980~2007年下降幅度超过 32% ,牧业比重 1980~2007年增长幅度接近 30% , 2003年已超 过种植业 , 2007年达 54%。同时渔业比重稳步增加 ,林业比重上 升缓慢。目前 ,四川第一产业内部呈“ 牧业 >种植业>渔业 >林 业 ” 的结构特征。
2007年
11.7:49.2:39.1 19.3:44.2:36.5 16.0:46.3:37.7 1.1:25.7:73.2 6.6:46.1:48.8
2008年
11.3:48.6:40.1 17.6:46.2:36.2 15.6:48.1:36.3 1.1:25.7:73.2 6.0:44.8:49.3
四川省产业结构分析
班级
目录
1
2 3
产业结构总结
产业结构演变
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产业结构总结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西南 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 国”之美誉。到2013年四 川省第一、二、三产业都 有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 调整为13.0:51.7:35.3。
一、产业结构现状
2013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 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5.6亿元,增长3.6%;第二产 业增加值13579.0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1亿 元,增长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45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为13.0:51.7:35.3。居全国第八位,西部地区第一位。
2.1:39.5:58.4
2.4:51.3:46.1 0.8:47.3:51.9
2.1:38.9:59.0
2.4:50.3:47.3 0.8:45.5:53.7
2.3:40:57.7
2.3:47.8:49.9 0.76:39.8:59.4
产业结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 产业结构急剧变动 ,四川 经济快速发展
谢谢观看
• 2013年,全省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5.4%,第三产 业增加值增长11.2%,三次产业协调性增强,逐步形成一、二、 三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2013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13.0: 51.7:35.3,与2012年的产业结构13.8∶52.8∶33.4相比,产业 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 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 “止跌趋稳”迹象。2002年以来,四川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 体呈现逐步下滑态势,201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3.4%, 与2011年持平,初步扭转了近十年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步 下降的态势。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全省劳动力和资本正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三次产业的这种转变,符合经济发展的长期变动规律,既体现了 三次产业之间量的对比关系,也包含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和经 济总体实力的增强
四 、第三产业内部中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 但比重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来 ,四川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等服务业比 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 业、 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 持续下降 ,而金融及其他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2007年 , 四川交通运输仓储、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 融业、 房地产业、 其他产业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13.3%、 16.3%、8.0%、9.4%、 10.4%、 42.6%
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为了促进四川省产业结构 优化和调整,我们小组成 员结合了四川省的实际状 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资源优势,按新型工业化要求大力推 进重点产业
通过对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和资源等基本要素比较分析,我们提出以 下六个应当重点发展的产业:
• 食品饮料业。四川在食品饮料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以名酒、名烟、川菜、 肉制品、绿色保健品等为拳头产品,扩大名品比重,提高市场占有率,建成 国家饮料食品工业基地。 • 有色金属工业和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工业等行业是 四川工业的传统优势行业,地区间相对较少可替代性,应作为四川未来5到 10年的重点优势行业加以培育和支持。 • 钢铁工业。从资源保证角度看,四川攀西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矿产资源最富 集的地区之—,发展冶金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应进一步通过企业重组,促 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005年
• 全国 12.4:47.3:40.3 • 四川 20.3:41.3:38.4 • 西部 17.6:42.7:39.6 • 北京 1.4:29.4:69.2 • 京津冀7.1:43.9:49.0
2006年
11.8:48.7:39.5 18.6:43.7:37.7 16.2:45.2:38.6 1.2:27.8:70.9 6.6:43.6:49.8
2009年
10.6:46.8:42.6 15.8:47.4:36.8 13.8:47.6:38.6 1.0:23.1:75.9 5.6:41.6:52.9
• 广州 2.5:39.7:57.8:
• 珠三角2.8:50.9:46.3 • 上海 0.9:48.4:50.5
2.4:40.0:57.7
2.4:51.7:45.9 0.9:48.5:50.6
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大 ,但层次仍 然较低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可分为四个阶段: • 1978~1990年 ,第一产业占导 ,三次产业 结构为“一、 二、 三 ” • 1991~1998年 ,第二、 三产业比重先后超过第一产业 ,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 1999~2004年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形成“三、 二、 一 ” 的产业结构 • 2005年后 ,三次产业结构重新调整为“ 二、 三年来,四川省第一产业比重有了较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 逐年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较为稳定,至2013年,四川省三次产 业结构为13.0:51.7:35.3,三次产业结构逐年优化。但与全国、 西部以及其他地区相比,四川省的产业结构对于建设西部经济高 地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
• 与全国相比,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还有一定差距。根据20052009年的统计数据,四川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要高 出全国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的差距有所缩小;而 第三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有扩大的趋势,从2005年 落后1.9个百分点,到2009年落后差距扩大到了5.8个百分点。 • 与西部地区整体水平相比,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根 据2005-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比西部地区高2-3 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都低于西部地区。可见, 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对于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 经济中心的支撑力不足。
• 装备制造业。四川的装备工业具有较长的历史积累,特别是在机 械、电子、军工等行业。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 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历史机遇,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 式走出新路子。 • 盐业及化工。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盐卤、天然气、硫磷及水、能 源等资源组合较好,为四川化工发展提供了优势。四川应突出发 展已有的四大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四川盐业和化学工业的技术水 平和整体竞争力。 • 医药制造业。根据四川中药材资源品种多、数量大,以及医疗事 业相对发达、医疗科技水平较高、医疗科技机构人才较多的特点, 积极寻求医药制造业发展的机会。中草药等天然药物的发展,将 带动农村的非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