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工程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系统评价: 2循环经济:3层次分析法:4集成管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管理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提高管理科学性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工程方法主要有:1969年美国学者霍尔(A.D.Hall)提出的,又称为;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切克兰德(P.Checkland)提出的;90年代中国学者钱学森倡导的,又称为。
2、系统流程图的改进一般遵循ECRS四原则,即:、、和。
3、风险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和损失与效益的对称性。
4、正交表的记号L8(27)所包含的具体含义分别是L表示、8表示、2表示、7表示。
5、集成管理结构设计可分为三种类型:以关键要素(技术、市场、知识)主导的结构设计,即一维:。
以寻求最佳区域为主导的结构设计,即二维:。
以提高联动优化水平为主导的结构设计,即三维。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我国古代运用系统工程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典范是( )。
A、都江堰B、京杭大运河C、黄河治理D、灵宝渠2、下列关于系统定义描述错误的是( )。
A、系统是一个整体B、一个系统的结构就是所有组分间关联方式的总和C、对于系统中的任意两个组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种D、模型是对原系统特性的简化表达形式3、关于切克兰德模式,下面说法中()是错误的。
A、霍尔结构主要解决“硬”问题,而切克兰德模式主要解决“软”问题B、切克兰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调查学习法C、切克兰德使用概念模型代替数学模型,用可行满意解代替最优解D、切克兰德模式适合解决工程系统的问题4、循环经济的本质()。
A、发展经济B、环保经济C、生态经济D、市场经济5、关于集成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集成管理要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新思维来对待各种资源要素B、集成管理不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资源C、集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D、集成管理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
6、关于管理系统分析的四个工作原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整体优化原则B、协调有序原则C、静态平衡原则D、与时俱进原则7、下图是一个有向连接图,它的邻接矩阵是( )。
A 、⎥⎥⎥⎥⎥⎥⎦⎤⎢⎢⎢⎢⎢⎢⎣⎡0110000001000110010000000B 、⎥⎥⎥⎥⎥⎥⎦⎤⎢⎢⎢⎢⎢⎢⎣⎡1110001001001110011000001 C 、⎥⎥⎥⎥⎥⎥⎦⎤⎢⎢⎢⎢⎢⎢⎣⎡0111101001001110010100000 D 、⎥⎥⎥⎥⎥⎥⎦⎤⎢⎢⎢⎢⎢⎢⎣⎡1111101001001110011100001 8、下列关于时效管理的步骤①明确目标与方向②做好执行计划③分门别类开展工作④事前充分准备⑤善于助手辅助⑥提升工作能力正确的是( )A 、③①②⑤④⑥B 、①②③④⑤⑥C 、②①③④⑤⑥D 、④①②③⑤⑥9、CPV 分析,又称盈亏分析或量本分析。
它是根据企业的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PV 分析属于下列哪种分析方法( )A 、点的分析方法B 、线的分析方法C 、面的分析方法D 、体的分析方法10、关于系统评价,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 、系统评价只是在系统即将终结之时进行B 、系统评价越晚其意义越显著C 、系统评价活动与系统需求、系统开发无关D 、在系统工程的每一阶段都应进行系统评价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2、 简述企业知识增值管理“⊥”形模式的内容。
3、什么是系统创新?系统创新要掌握哪些规律。
4、简述述正交试验法及其步骤。
五、计算题(共12分)为提高某种材料质量,需加入一种稀有金属,估计最佳加入量在2000~300克之间,试用0.618法,确定第一、第二试验点。
若第二点较好,再确定第三试验点。
若第三点较好,再确定第四实验点。
管理系统工程 课程考核试卷(B)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系统评价:就是综合评定系统的价值。
具体地说,它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系统决策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提炼,利用综合评估模型,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对系统各种方案的价值属性进行评定,从中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社会效益好的最佳方案。
2、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3、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它最适宜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决策问题,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实现科学决策的有力工具。
4、集成管理:集成管理就是要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造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资源要素,拓展管理的视野和疆域,提高各项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于优化刮泥对象的和谐有序性,增强企业的集成效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三维结构体系、硬系统方法论、软系统方法论、综合集成法、韧系统方法2、排除取消、合并、重排、简化3、突发性、客观性、无形性、多变性4、正交表代号、试验次数、水平个数、因素个数5、集成平台、集成矩阵、集成立体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2、C3、D4、C5、B6、C7、A8、B9、A 10、D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答:系统概念与任何其他认识范畴一样,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的客体,而这一客体在形式上表现为诸要素的集合。
我国系统科学界对系统的通行定义是: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明确系统的特征,是我们认识系统、研究系统、掌握系统思路的关键。
系统应当具的特征有:(1)整体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环境适应性。
2、简述企业知识增值管理“⊥”形模式的内容。
知识增值管理“⊥”形模式有利于形成公司知识和员工知识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企业员工个人隐性知识向企业显示知识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显性知识向个人隐性知识的转化。
在前一个转化过程中有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而后一个转化则表明了个人成长环境的优化对企业员工带来知识收益。
借助这一知识增值循环,有助于企业称为知识学习型组织,这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意义重大。
3、什么是系统创新?系统创新要掌握哪些规律。
系统创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以具体内容为几点的创新,系统创新侧重于创新的组织管理技能,是一项创新的组织管理技术,是对组成系统的诸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结构、系统流程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的、全面的组织过程,以促进系统整体功能不断升级优化。
系统创新要掌握一下三种规律:一摩尔定律,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建立定时出击机制的重要意义;二马太效应,是指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滚动累积,出现强烈反差,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三梅特卡夫法则,是指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的节点数的平方。
4、简述述正交试验法及其步骤。
正交试验法是在实际经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一种规格化—正交表,科学地挑选试验条件,合理地挑选试验条件,合理安排试验程序,通过较少次数的试验,找到达到预定指标的较优方案的一种科学试验方法。
进行正交试验一般有五步:第一步,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考核指标;第二步,挑选参加试验的因素及其水平,制定因素水平表;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正交表,确定具体的试验方案;第四步,进行试验和结果分析;第五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试验的方案或选定满意的方案正式投产。
五、计算题(共12分)为提高某种材料质量,需加入一种稀有金属,估计最佳加入量在2000~300克之间,试用0.618法,确定第一、第二试验点。
若第二点较好,再确定第三试验点。
若第三点较好,再确定第四实验点。
(1)第一试验点为试验范围0.618处公式:(大 - 小)×0.618 + 小代入数值:(3000 – 2000)×0.618 + 2000 =2168(克)第二试验点为上一试验点(好点)的对称点公式:大 + 小–上次留下的好点代入数值:3000 + 2000 – 2618 = 2382(克)(4分)(2)若第二点较好,确定第三试验点公式:大 + 小–上次留下的好点因第二点较好,故舍去坏点,即第一点2618克以外部分,此时,“大“由3000克改为2618克。
代入数值:2618 + 2000 – 2382 =2236(克)(4分)(3)若第三点较好,确定第四试验点公式:大 + 小–上次留下的好点因第三点较好,故舍去坏点,即第二点2382克以外部分,此时,“大“由2618克改为2382克。
代入数值:2382 + 2000 – 2236 = 2146(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