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 从东方航空油料套保巨亏案例分析PPT
中国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 从东方航空油料套保巨亏案例分析PPT
•所有权与经营权不统一
国有企业数亿的资产非管理层所拥有,用别人的钱来赌,成功了升迁加快, 工资提高,皆大欢喜。亏了就归咎为市场风险,管理层最多平级调换职位
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混乱
东航方面承认,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交易员、风险控制员和 复核清算员都同属于财务会计部,不利于独立地审核、控制和判断
复杂交易监管国资委和证监会推委
1、东方航空衍生品交易合约分析 2、国际航空业衍生品交易对比分析 3、对航空公司衍生品风管改进的建议
二、政府作为出资人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1、责任人惩处法律法规不完善 2、法规执行落实不到位
三、国有大型企业的衍生品投资将何去何从
国际航空业衍生品交易对比分析
• 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的国航和东航均发生了衍生品亏损,作为上市公司的上 海航空也爆出了亏损,可见国内航空公司衍生品风险管理较弱是全行业普 遍存在的问题,南航没有发生亏损并非是内部机制完善而致,而更多的是 刘绍勇一人的判断正确,侥幸成份很浓。而已对航油进行保值对冲已经长 达七年时间,风险防范机制和管理程序相对健全的国航却成为这次套保巨 亏之首,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对比意义不大。
他们都怎么了!
前言
‚几乎所有涉足外汇、进出口业务的央企都与衍生品交易 有染,远不止按规定持有境外期货交易牌照的31家央企。
这些衍生品合同总共涉及的名义本金高达上万亿元。虽然
实际现金交割损失还只有数百亿,但相对2008年全部央企 仅约6000亿元的盈利来说影响仍是巨大的。‛
‚中国中铁‛之殇
• 中国中铁为例,铁路建设投资是中国‚4万亿‛经济刺 激计划的重头戏,中国中铁占据中国铁路建设领域40%
•
我们放眼国际的航空公司,普遍进行套保的航空业,2009年4月17日,随
着三大国有航空均交出2008年的经营业绩,三大航空公司以总计279亿元 亏损创下中国民航史上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额,放眼全球,中国这三家航
空公司的亏损额也几乎占了全球航空公司去年亏损额的一半左右。为什么
规模在全球15位以后的中国两大航空公司却“领亏”全球呢,。我们以 东航与美日和香港地区的国际航空公司进行对比进行风险:
看跌期权
特殊合约 (Buffer)
“零成本”合约的陷阱
“抵损储备”条款
抵损储备表面上给了企 业以一定的缓冲期,使 触发价格远高于国际同 行水平。
“期权展期”条款
期权展期是期权结构的期 权,即对家有权利把合约 往下展期半年或一年。
2.签订合约的原因分析
• 签订合约的原因分析:
市场原因:
即刻盈利
零成本
外部决策机制改革
内部决策机制改革
•
聘请专业的金融衍生 品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 金融衍生品专家小组,专 家小组对公司现有仓位优 化及具体操作方案提交专 业意见,供领导小组决策。
• 建立搜集宏观经济信息 的渠道,其中包括国内 一些大的研究机构、国 外投行、国际航协所提 供的相关报告,以减少 国外投行对中国航空公 司的影响力。
中国国航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燃油套保交易损失
H股募资澳元结构存款汇兑损失 H股募资澳元结构存款汇兑损失
中国远洋
上海航空 中信泰富
远期运费协议(FFA)投资损失
2年期WTI原油保值交易损失 澳元外汇期权合约损失
41.21亿元
1.72亿元 166.02亿
目
录
一、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交易损失分析
1、东方航空衍生品交易合约分析 2、国际航空业衍生品交易对比分析 3、对航空公司衍生品风管改进的建议
管理层更换
政府注资
银行授信
东航外部补救措施一
作为主要负责人李丰华并没有承担东航巨亏的责任,国 资委只是象征性地将其转至其他职务,这种责任追究不明是 国有大型企业敢于铤而走险的原因之一。
管 理 层 更 换
南方航空在去年7月原有套保合给到期后,没有签订新的
合约而没有在此次油价雪崩中受损,刘绍勇作为南方航空的
总经理得到肯定。其实,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南方未受损 并非是其风险控制措施完善所致,侥幸成分为大。其调任东
方并不会为东航带来风管的经验。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型企业领导调离调任离并非是股 东考量的结果,而是以中组部评判政府官员的做法。李丰华 的离任与刘绍勇的调任更多的是在形式上给股东及全国人民 一个交代的缓兵之计,其作为事后补救的实质作用极小。
我们看到东航较南航30亿政府注资多获得了40亿资
金实为为“套保”损失买单,更实为全国人民为外国投 行赔款40亿元。完全的股权注入实施是对企业的一种纵
容,参考AIG、花旗等以优先股注资对企业有更有的激
励作用,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
东航外部补救措施三
东方航空上市12年,亏损162亿元,分红仅
2.9亿,注资前负债高达98.50%,未来2年内预计
银 行 授 信
持续亏损的企业,如果不是政府授意,银行是不
会提供如此大额的融资额。将760亿的资金风险转
移到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其风险也是巨大的。 资信良好、回报潜力好的中小企业贷款难上
加难,东航一家“给多少亏多少”的“已破产”
企业获得了千亿元的银行追加贷款。 银行政治风险大于了市场风险„„
目
录
一、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交易损失分析
舆论导向
属价内合约 东航在2005年2007年三年时间里, 通过套期保值分别 获利1.23亿、2.13 亿、5.86亿元人民 币,投机获利成为 主要盈利来源
即卖出期权的收入 可抵消掉买入期权 的成本,为了减少 套保的成本,或者 说为了眼前的利益, 而愿意以更大损害 的风险为代价,这 种短视行为也造成 了合约的签订。
二、政府作为出资人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1、责任人惩处法律法规不完善 2、法规执行落实不到位
三、国有大型企业的衍生品投资将何去何从
1.东方航空衍生品交易合约分析
合约形式 看涨期权 合约内容 分析
当油价超过118美元时,投资银行将 油 价 涨到 138美元以上的风 向东航支付差价,但最多只能支付 险并没有获得任何保障,可 给航空公司20美元。 以说合约收益有限。 当油价处于下行空间并跌破82.75美 没有锁定损失,且因双倍赔 元时,东航需要双倍赔付,无价格 付放大了油价下行的损失风 下限 险。 抵销赔偿损失的储备。根据合约, 表面看起来对东方有利,实 当油价超过110美元/桶后,投行除 为陷阱,使合约复杂化,难 了向航空公司支付一定差价以外, 以计算实际成本,且使购入 还为航空公司提供下行储备。储备 其他衍生品进行对冲的难度 量为油价与110美元/桶的差价,但 增加。 合约期间,储备最多只能攒10美元。
国资委希望证监会利用其专业能力监督国有企业的衍生品合约, 但证监会认为属出资人责任,使衍生品交易处于监管空白,且没有相关法规
国企频发的深层次原国
所有权与经营权不统一
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混乱
复杂交易监管国资委和证监会推委
我们认为深层次的原因 要从国企本身的弊病上 寻找答案。国有企业决 策链条过长,责任不明, 交易员责权不匹配,缺 乏激励约束机制,国企 从上到下,容易被投行 销售人员以各种形式‚ 公关活动‛摆平,容易 签下暗含杀机的合同。
市场分额,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去年全年,中铁奋战
在全国各地及国外建设工场的数万名职工创造的营业利 润为52.52亿元,但因H股募集资金澳元汇兑损失就亏掉 了41.37亿元,数万中铁人的劳动成果转移到国外投资 者手中…… • 4万亿到底给了谁!
‚金融领土‛的争夺
• 中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违规衍生品交易损失 的是全国13亿人民的财富,加之衍生品的交易对手多为
石油接近150美元/ 桶时,以高盛为代 表的投行给出了200 美元的预期,并配 以复杂的模型和石 油研究机构相关论 证,但其本身却成 为看空的主要动力
这些均为市场因 素所造成的,不 仅国有企业,其 他类型企业在风 管措施不完善时 都可能遇到,但 在国有企业中大 幅度发生就其更 深的根源
.
2.签订合约的原因分析
3.事后的相关补救及处理
•
管理机制改革
•
业务机制改革
成立了金融风险应急 领导小组,进一步检查和 完善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 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处理 程序,优化操作程序,提 高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东航内部 补救措施
将交易员和复核清 算员在财务会计部内分 设。同时,将风险控制 员分设在公司审计部, 以加强交易操作过程中 的审核监督。
东航管理层仍坚持认为衍生品交易在“套保”范围之内,称 其“套保”的航油量并没有超过用油量的35%,且目前的浮亏可 以用航油现货来弥补。但若不是国家及时注入70亿元资本金,东 航事实上已资不抵债、面临破产。这一“套保”说辞在这一事实 映衬下,难免过于苍白。 从以上几点我们看出国航和东航的风险管理上的缺陷是巨大
三、国有大型企业的衍生品投资将何去何从
航空公司的长期 收入取决于油价、 经济状况以,参 与其他公司如何 套保
走“中庸 之道”
建议
通常最多只能 锁定未来几个 月收入,最好 是在收入已固 定的情况下, 再将成本锁定
不用复杂 的衍生品
•使 用 简 单 衍 生 品,航空公司 比较容易衡量 其风险
做短期 套保
国际投行,这场衍生品危机俨然成了中国与外国的金融
战争,甚至是民族利益得失的反映。一场无烟的战争, 失败的是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其更是对13亿人民辛 勤工作的剥削,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提到国家战略 安全的高度上来,惨痛的教训切勿再发生。
目
录
一、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交易损失分析
1、东方航空衍生品交易合约分析 2、国际航空业衍生品交易对比分析 3、对航空公司衍生品风管改进的建议
国际各大航空公司套保情况对比
航空公司 美国西北航空 燃油占营运开 2008年燃油套保比 支比例 -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