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全文目录中文文摘: (2)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 (2)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一)公共物品 (2)(二)政府失灵 (3)(三)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二、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现象 (3)(一)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3)(二)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分析 (4)1.“丛林法则”不足导致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低效 (4)2.政府部门的“扩张本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4)3.政府公务员的自利性诱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寻租”行为 (4)4.公共物品供给决策过程的“公共性”缺失造成公共决策失误 (4)5.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与政府供给方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4)三、如何规避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问题 (5)(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5)(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5)1.政府内部引入竞争 (5)2.政府提供的部分公共物品实现市场化 (5)3.打破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垄断局面 (6)(三)建立服务型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中文文摘:我国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重要主体,然而在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出现了供给行为低效化、利益化、法外化的不良特征,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政府失灵”。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政府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失灵”的现实原因。

审视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地位和问题,从而对我国政府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字: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对策性建议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公共物品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出发,了解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有利于进一步解析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的低效问题。

(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1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1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

所谓商品的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或者购买者可以2很容易地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商品的竞争性是指消费商品的数量与生产这一数量的成本有关。

○1/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1/view/690856.htm(百度百科)(二)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1(三)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政府的经济职能空前突显,体现在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对市场运作进行干预和调节,弥补市场的自发性缺陷,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我国政府一直处于主导性地位,甚至出现政府垄断供给公共物品的局面。

在政府职能重心由政治统治向公共治理转变的时代,特别是在官僚主义和权力腐败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的严峻现实中,规避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出现的“失灵”现象,强化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职责是赢得民心的重要基础。

所以我国应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克服“政府失灵”;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公共物品生产的竟争性;提高公共物品收费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性;科学界定公共物品的产权,有效避免“免费搭车”。

二、我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现象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对公共物品理解和界定上的模糊,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和社会力量的弱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物品供给的缺位或不足、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低下、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公平缺失等方面。

(一)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经营的机构进行生产,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政治性企业。

大量的准公共物品也是由政治性企业垄断的,一方面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另一方面供给的准公共物品质次价高,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由于垄断收益的存在,进入准公共物品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往往被以整顿为名,驱出该行业。

从而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缺位或不足、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低下、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公平缺失等。

以铁路为例,由于经营的低效率,我国铁路的货运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原因分析公共物品领域中,“政府失灵”表现为在政府机构日益庞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的同时,由于生产方式单一、生产与供给缺乏竞争和绩效评估制度,造成资源配置和生产的低效率,公共物品生产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针对我国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出现的“失灵”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讲行分析。

1.“丛林法则”不足导致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低效我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效率低下,耗资巨大,公共部门突出存在的一种缺陷。

主要表现: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缺乏竞争机制;政府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公共物品消费者缺乏监督信息;政府垄断公共物品定价权,致使公共物品价格持续走高2.政府部门的“扩张本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帕金森定律早已证明,政府自身具有扩张的本性,即无论政府的工作量增加还是减少(甚至无事可做),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

政府扩张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资源配置低效,社会福利减少,其直接结果是财政赤字,当赤字压力过大时,便会迫使政府增加货币发行,诱发通货膨胀。

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组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的现象,被称为“内在效应”,“内在效应”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政府机构臃肿、精简失败、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不难找到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员缘何难以走出“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

3.政府公务员的自利性诱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的“寻租”行为政府人员及其公务员也是“经济人”存在自利性,使其在使用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权力时,在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物品时往往考虑自身利益而减少公共物品的数量,降低公共物品的品质,甚至根本“不作为”。

从而使得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特殊利益集团和个人的腐败行为,以公共权力获取集团和个人利益,导致了腐败与低效同生。

4.公共物品供给决策过程的“公共性”缺失造成公共决策失误政府部门为供给公共物品而做出的公共决策与市场主体的市场决策有很大差异,前者要复杂得多,并存在诸多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不易制定科学高效的公共政策,并容易导致公共决策失误,这非但起不到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反而会加剧“市场失灵”,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甚至引发社会灾难。

公共决策之所以易于失误,除去其本身的复杂性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有公共决策方式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无法确切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使政府不能有效供给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主体是政府部门而非民众。

5.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与政府供给方式单一之间的矛盾公共物品实证研究表明,公共物品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单一的政府供给渠道的不足。

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唯一供给者已经失去了合法性的依据。

正如世界银行所指出:“在许多国家中,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其它商品及服务由公共机构作为垄断性的提供者来提供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

①。

根据以上对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我们知道政府角色的扩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后果,规模庞大且角色日益扩张的政府被证明是无效的。

其发展报告呼吁重新审视政府的角色,更多地依靠公民、社区和市场。

基于现状,我们必须针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出现的问题,对其自身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改革。

三、如何规避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失灵”问题(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加强政府建设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主要做到:1).优化完善政府机构,防止机构臃肿;2).合理定位政府职能,防止政府职能“越位”,避免政府职能“缺位”;3).形成科学的公共物品定价程序和机制;4).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5).建立强化监督机制,消除腐败行为。

(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1.政府内部引入竞争在各级政府机构内部建立竞争机制,把市场竞争原则引入非市场组织的政府机构中。

把一些政府公共事务在政府内部出售,形成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在提供同一种公共物品时竞争。

若干部门就提供某一项公共物品提出相互竞争的预算之后,政府按照最低的成本选取。

从而减少因政府行为的垄断特性而带来的效率损失,政府也可把竞争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允许公共部门负责人将公共物品生产过程中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奖励本部门工作人员,或用作预算外开支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公共物品的成本,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而在地方政府之间也要强化良性竞争让作为消费者的公民进行选择,这必然能够激励其提高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质量。

2.政府提供的部分公共物品实现市场化“公共部门所提供的许多服务基本上具有市场的特质。

”○2这为特定公共物品的市1场化供给提供了可能。

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把某些特定公共物品(主要是准公共物品)按商业化原则进行商业性收费经营,从而改变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的特点。

某些公共物品的价格外延边界是确定的,所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可以通过市场定价的方式向消费者收费,将“搭便车”行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消费范围之外。

同时还能解决公共物品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①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l.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②【美]1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