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高级护理姓名 1 2 3准考证号018410100501论文题目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2012年4月8日目录摘要 (1)1.高血压一般知识宣教 (2)1.1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2)1.2 分类 (2)1.3高血压诊断标准 (2)1.4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2)1.5 一般表现 (3)1.6 并发症 (3)2健康教育 (3)2.1何为健康教育 (3)2.2健康教育的方式 (3)2.3健康教育内容 (3)3. 结论 (7)参考文献 (8)【摘要】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有年轻化的趋势,血压持续升高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早期和规律治疗,实验证明,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可使病人对高血压有较清楚的认识,改变不良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生活方式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压病。
其实这些疾病是跟人们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不合理饮食,过度劳累等。
如果人们要知道一些有关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几率。
2oo8年3月~2008 年8 月,我们对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生活方式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在胜利社区随意选取100例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确诊标准参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分级标准。
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进行常规入院宣教,教育组按照自行设计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一般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进行系统、连续、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
6个月后对100例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
结果:教育组的健康生活方式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现就以下几方面来谈谈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1.高血压一般知识宣教1.1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2 分类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原发性高血压即指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可引起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占病人总数的90%以上,是危害人类健康,病死率,病残率极高的常见病。
而继发性高血压指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其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临场表现之一,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1.3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4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1.4.1遗传因素:父母均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均为理想血压者。
1.4.2性别与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35岁以后上升幅度较大。
其性别差异不大。
虽然青年时期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稍高于男性。
1.4.3饮食习惯:研究显示,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盐摄入可使部分受试者血压升高,而限盐可使血压下降。
膳食中钾钙不足也可使血压升高。
1.4.4肥胖:体质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压常随体质指数的增大而升高。
肥胖者特别是向心性肥胖和高脂血症者经常与高血压同时出现。
1.4.5 职业:脑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1.4.6其他因素:吸烟,长期噪声影响,精神刺激,持续的紧张状态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1.5 一般表现1.5.1 症状: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
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但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并非一致,也可出现鼻出血,视力模糊等症状。
1.5.2 体征:血压升高,并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波动。
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
1.6 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受损。
1.6.1 心脏:血压长期持续升高,使心脏尤其是左心室后负荷过重,左心室肥厚扩张,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心脏衰竭。
高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病人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6.2脑:长期高血压可形成小动脉的微小动脉瘤。
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
一过性脑血管痉挛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高血压也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
1.6.3 肾:持续性高血压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肾衰竭。
1.6.4血管: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导致视网膜出血和渗血。
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小动脉可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严重高血压可促使形成主动脉夹层破裂,常可致命。
2健康教育2.1何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2.2健康教育的方式2.2.1集体健康教育科室里成立健康教育学习室,提供相关专业知识书籍,供患者定时观看,同时定时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与行为疗法。
2.2.2 图文宣传利用科室走廊的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册等形式将教育内容展示给患者,以供阅读。
2.2.3示范训练教会患者如何测量血压、读取血压值、数脉搏。
2.2.4访视社区全科医生每月到高血压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血压并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
2.3健康教育内容主要针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改善其生活行为,这适应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正确使用降压药物。
2.3.1 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避免精神刺激(包括家庭和社会因素等方面产生的刺激),给予心理指导,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本病的关系,指导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正确释放情绪或是借助专业人员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轻松稳定情绪,并培养其宽容的态度,不轻易发火,避免暴怒、焦虑、忧郁和悲观,以达到遵循治疗方案,建立与高血压病长期斗争的信念的目的。
2.3.2纠正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病,故纠正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高血压病的饮食调理中,应注意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并减少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戒烟限酒,合理补充钙、钾、锌、镁、铬及维生素等,这些都对高血压病防治有利。
下面具体讨论一下高血压患者的正确饮食方法:低盐高钾补钙,戒烟限酒饮水①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钠盐在高血压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
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
钠盐摄入过多,对老年人心血管和血液黏滞度极为不利,对高血压病更是一个致病的危险因子。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
所以,一般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钠盐量应限制在5克以内,对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每日钠盐摄入量应限制在4克以内;对于一些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还应再低些,应限制在3克以下为宜。
②增加钙和钾的摄入量多补钙可以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因为钙的摄入,可以使外周血管扩张,有利于减少外周血管阻力。
含钙高的食物莫过于奶类及奶制品,这类食物不仅含钙丰富,而且也含有丰富的其它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对高血压并同时伴有高血脂症患者来说,最好饮用脱脂奶,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钾可以和钠盐进行中和,有效防止高盐摄入引起的血压升高,增加钾的摄入量有利于钠的排出,对轻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钾,尤其是大部分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土豆、红薯、香蕉、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
③戒烟限酒吸烟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0世纪瘟疫,是“慢性自杀行为”。
吸烟可使血管长期痉挛血压升高,故高血压患者应戒烟,不仅可使血压降低还可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研究资料证明,吸烟是一种既害己又损人的行为,被动吸烟造成的危害不亚于主动吸烟者。
因此,有学者指出:“除核战争,饥荒,瘟疫外,吸烟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酒,因为饮酒不仅可导致血压升高,而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
饮酒可兴奋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即使少量饮用,也应控制在每日50毫升以内,绝对禁止酗酒。
④饮水饮水可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脑中风的并发率。
尤其是夏天出汗多,血液易浓缩,在人们睡眠等血流缓慢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高血压患者要适时的补充水分,也可多吃些水果。
另外,水的硬度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高血压患者要避免“三高”饮食,宜食清淡,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食物,其中,总脂肪小于总热量的30%,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
提倡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猪油、油腻食品及白糖、辛辣、浓茶、咖啡等。
2.3.3 节制饮食,控制体重。
俗话说“饮食常留三分饥”,这对高血压患者特别重要。
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BMI=体重(kg)/身高(m)2,以20~24为正常范围。
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有益。
因为体重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体重增加了,伴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即静脉的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增加,因此血压升高;相反,体重降低,血浆容量及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亦随之降低。
2.3.4 劳逸结合高血压患者既要适量运动,又要注意休息。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或太极剑等有氧运动。
要循序渐进,开始为10~15 min /次,每周3~5次,以后逐步增加,AHA推荐所有成年人都应在每周的多数时间里保证30 min/d以上的锻炼时间,且多多益善[2];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睡眠欠佳者,睡前可听催眠曲,热水泡脚,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