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黄河图片,猜河流
教师描述: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条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向东,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观察景观图片,很快就
能知道是黄河。
图片导入,既能让
学生对黄河有一个
感性的认识,又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它又是一条含沙量巨大,让我们忧愁不已的河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
(板书课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明确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讲授新课
(投影)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1、大诗人李白曾吟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海洋,那么黄河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的什么山脉?又注入什么海洋?
教师补充:黄河的长度约为5400千米。
2、在图2.41中,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并观察它们位于什么省区?
3、小组合作,进一步来了解黄河。
1)流经的省区(P7)
2)流经的地形区(P23)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脉;渤海)
学生读图,明确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相
应的地图来获取答案。
明确:降水较少,蒸发
通过阅读地图获得
新知,培养学生阅
读地图、分析地图、
应用地图的能力。
3)流经的温度带(P32)
4)流经的干湿地区(P36)
4、综合以上的分析,说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量大,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投影)二、黄河的奉献
(过渡)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知道黄河的奉献吗?
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49页,总结归纳。
1、黄河蕴藏丰富的水能,因为黄河中上游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可以建立水电站。
如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
2、黄河塑造了一些平原,如上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下游的华北平原
3、黄河水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如“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
师所提供的图片,分析
总结。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
总结黄河的奉献,
可以激发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
(投影)三、黄河的忧患
(过渡)黄河是含沙量巨大的河流,多次决
堤泛滥,民不聊生。
它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母亲河”病了,而且相当严重。
有人形容黄河患了“秃头”“腹泻”“脚肿”等多种疾病。
我们一起来会诊黄河,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
材以及前面所学知识,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上游草场退化,荒漠
化严重结合干湿地
通过分析黄河的忧
患,唤起学生对治
理黄河、保护黄河
的责任感,意识到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
小组合作,会诊黄河
了解病情: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
各有哪些表现?
探知病因: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对症开方:治理忧患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就。
(表格总结)“救救黄河”区图,分析当地的气候
以及畜牧业状况,找到
解决措施。
2)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a、读图“黄河干流泥沙
沿途的变化”分析泥沙
的来源。
B、提供黄土
高原图片、黄土高原气
候图、乱砍滥伐图片分
析原因
3)下游形成“地上河”
提供小浪底调水调沙的
图片。
4)凌汛结合材料分
析发生的河段、原因。
要性。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对黄河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总结后教师出示本课时知识结构,结束本课。
学生谈收获,归纳总结
本课学习的内容。
将本课时主要内
容总结归纳,帮助
学生理清知识结
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