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分类学2、课程英文名称:Plant Taxonomy3、课程编码:011194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草业科学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汉)9、学时:总学时48(理论课学时28,实验课学时20)10、学分:3.0学分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了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一般特征,掌握被子植物分类及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重要科、属的基本特征,识别常见的代表植物和经济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描述、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分类学的产生、目的和任务,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进展概况,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植物分类学的产生、目的和任务;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一章藻类植物教学内容:低等植物特征;藻类植物的特征,形态,繁殖方式,分布;蓝藻门(原核生物),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藻类植物细胞的演化,植物体的演化,繁殖方式的演化,生活史的演化;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理解藻类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掌握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藻类植物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蓝藻门、绿藻门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等。
教学难点:藻类植物的发生与演化第二章菌类植物教学内容:菌类植物的特征,形态,繁殖方式,分布;细菌门(原核生物),粘菌门,真菌门;菌类植物植物体的演化,繁殖方式的演化,生活史的演化;菌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菌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理解菌类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掌握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菌类植物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真菌门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等。
教学难点:菌类植物的发生与演化第三章地衣教学内容:地衣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分布;地衣分类(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掌握地衣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教学重点:地衣的形态构造及分类第四章苔藓植物教学内容:高等植物特征;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苔纲,藓纲;苔藓植物的发生与演化;苔藓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理解苔藓植物的发生与演化;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苔藓植物的特征,苔纲和藓纲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教学难点:苔藓植物的发生与演化第五章蕨类植物教学内容: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真蕨纲;蕨类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蕨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理解蕨类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掌握蕨类植物的特征,蕨类植物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蕨类植物的特征,木贼纲和真蕨纲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教学难点:蕨类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第六章裸子植物教学内容: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盖子植物纲);裸子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裸子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理解裸子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掌握裸子植物的特征,裸子植物重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裸子植物的特征,松柏纲和盖子植物纲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教学难点:裸子植物的的发生与演化第七章被子植物教学内容: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及分类原则;被子植物营养器官、花及花序、果实类型形态学术语;植物分类单位,植物的命名法规,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双子叶植物纲主要介绍毛茛科、石竹科、杨柳科、藜科、蓼科、苋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蔷薇科、豆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伞形科、木犀科、夹竹桃科、茄科、旋花科、葫芦科、唇形科、玄参科、紫草科、菊科、车前科、胡桃科、鼠李科、葡萄科等常见科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单子叶植物纲主要介绍兰科、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科、百合科、鸢尾科、石蒜科等常见科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朗奎斯特系统。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理解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被子植物的的特征及分类原则;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被子植物分类及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约30个常见科的基本特征,识别其常见的植物种类。
教学重点:常见科的识别特征及其代表植物教学难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2、实验课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验方式: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基本要求:(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
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镜,掌握各植物类群代表植物的观察、描述等方法,学习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绘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
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掌握常见科、属的识别特征;识别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验研究。
(4)实验1 人1 组,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实验一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观察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常见代表植物;观察真菌门常见的代表植物;了解水绵的接合生殖过程。
实验内容: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常见代表植物一般特征;真菌门常见代表植物一般特征;。
实验二裸子植物(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形态特征;观察、识别裸子植物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内容:裸子植物的一般形态特征;识别裸子植物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三杨柳科(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杨柳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识别杨柳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内容:杨柳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杨柳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四十字花科(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十字花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识别十字花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内容:十字花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十字花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五蔷薇科(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蔷薇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识别蔷薇科常见代表植物实验内容:蔷薇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蔷薇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六豆科(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豆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识别豆科常见代表植物;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及使用。
实验内容:豆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豆科常见代表植物;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
实验七藜科(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藜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识别藜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内容:藜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藜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八菊科(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菊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识别菊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内容:菊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菊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九禾本科(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禾本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观察、识别禾本科常见代表植物。
实验内容:禾本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禾本科常见代表植物。
四、学时分配五、作业、练习的安排与要求为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依据每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和作业,主要包括小型标本的简易制作和阅读相关资料等。
六、相关联的课程1.先修课程:植物学2.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建议教材:①植物学,贺学礼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②植物学,郑湘如,王丽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③植物分类学,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年8月(第二版).2.建议参考书目:①植物分类学,崔乃然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②植物分类学,富象乾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③植物界的系统及种子植物分类学,阴知勤主编,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④植物学(上、下册),陆时万,吴国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第二版).⑤新疆植物志(1—6卷),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2005.八、考核1.考核方式与方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20%、作业10%),期末成绩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