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

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

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崔峦以下内容为崔峦老师2012年7月在全国第八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暨2012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学习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来讨论今年秋天的阅读教学比赛从哪些方面来改进?提出意见:一、要进一步增强课程标准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的文件,有人甚至说:语文教育领域的宪法。

它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我们每一位小语人都要增强课程标准意识,不要向有些名师学习,他们的脑子里没有课标。

要自觉地用2011年的课标指导我们的教学。

自觉地依据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减少随意性,克服在教学目标上有些地方不达标有些地方超标的问题。

如:低年级,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目标不够落实,而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模仿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把分析课文内容当做了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这次讲得很清楚,识字写字是第一阶段的学习重点,低段阅读教学基本的事:识字写字、读好课文、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积累语言。

中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和高年级几乎没有区别,在抓篇章的理解,分析整片课文的内容。

根据课标的要求中年级应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应该着重培养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和初步把握内容的能力。

中年级前期应该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段意,揣摩写一段话的能力。

这样才能很顺利地过渡到高年级的学习。

高年级存在的问题是不分题材、体裁,不分主次的单元教学模式,重得意而轻得言。

高段不仅要理解主要内容,还要体会文章表达方式、也要理解表达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学会阅读诗歌,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以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指导高年级的孩子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基本方法,总之在把握年段目标上要深入地研读课程标准,吃准年段目标,这是提高我们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二、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初中阶段都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小学应该怎么做?大家一定很清楚了。

低年级这次我们准备做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老师们,在我们的课上要体现识字写字为重点,在整个教学中识字写字、学词不管从实践上、练习上和时间上要保证,低年级一定要打牢识字写字、学词的基础。

中学大学出现的问题根子在小学,小学又主要我们低年级的老师。

我们要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体现认写分开的原则,要求认的字和写的字,要求不同,教法不同。

指导要具体,教师要做示范,我们的各位参赛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参赛教师一定要写一手规范字,用好字征服评委,否则这方面你会失分的。

就如我们课标上说的要顺应孩子的天性。

注意调动他们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

我想这次低年级的教学要想有比较大的改变,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在这方面有突破不可。

教低年级的儿童就不能和中高年级的儿童那样。

我们不仅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要想一想如何让儿童更喜欢识字写字更喜欢语文。

中年级的识字写字要从扶到放的过程发展,中年级要加强词语教学,重视词语的理解、辨析和积累运用。

因为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口头和书面表达用的是词不是字。

老师们要经常做好辨析、积累和运用的工作,要让学生拥有大量的表达的积极词汇。

还要鼓励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尽可能多的灵活运用口头书面语言。

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学,因为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的识字学词能力。

写字的指导也一样。

昨天高年级的写字指导有点低段化了,还可以处理得更好。

引导高年级的孩子理解词句的意义。

根据课标提出的要求,安排每天都有时间安排着练习和贯彻写字。

共同点是各年级都要提高书写的质量,具体执行要有区别。

每节课的十分钟,低年级主要是借助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写词,而且要具体指导,扎实训练。

中年级除了练习书写字词以外,也包括书写段落。

另外一些随堂的小练笔也应该包含在10分钟之内的。

高年级在书写练习过程中更侧重句子、段、行款整齐,低年级田字格,中年级方格,高年级横条格,高年级的书写还要有一定的顺序。

但是加强书写应该要从每个年段都落实。

低年级的教学要加强指导训练,中高年级教学在进行书写时要经常提醒,让每个孩子都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级,在这方面创造性的识字写字教学方面要创造更好的经验。

三、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次课标在前言中就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课程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在讲到课程性质的时候说: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新版课标中“运用”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相信课标制定者是有他们用意的。

用是学的终极目的。

运用是本,是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运用才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不是说运用和理解是对立的,我的理解这个运用应该包含理解。

它是一个很宽泛的词语,而不是过去教学大纲中讲到的“培养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当前,加强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助于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说读写的实践我认为都是运用,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在习作、综合实践性阅读中、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多方面落实。

在阅读教学上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1.理解是运用的基础。

培养理解、感受、欣赏、评价的能力,通过培养这几种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这是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和促进。

联合国颁发的《儿童权利公约》,要培养富于儿童个性的、运用母语的积极的能力。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歌德:“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

”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多的关注了内容,而形式关注得不够,阅读教学应该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

还要领会作者怎样用语言文字来阐述内容表达情感而得言。

阅读教学中既要关注内容词句的含义,又要关注表达形式和写法。

低年级重点抓好的词语和句式,让孩子知道这次词语和句子好在哪里,引导他们学会迁移学会运用。

中年级主要是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时候要学习运用。

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鲜明生动。

在了解段意、写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上一两段话。

高年级要从文本中学习有序的表达,有重点的表达,有特点的表达。

2.指导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

要从不同的文本特点出发,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在交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的同时要关注不同的方法,怎样运用说明方法、展开想象、整合信息等。

3. 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增加结合阅读的练笔。

随堂的练笔不是多多益善不是每课必练,不要为练笔而练笔。

低年级的练笔可以结合文本的词语、文本的句式,写上一句两句话。

还有复述、叙述、创编故事。

中高年级可以更加多样,文章和课文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练笔也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形式的。

比如:可以安排结合文本内容的练笔。

如《燕子专列》,结合文本内容的练习,还有缩写、扩写、改写等。

如《小摄影师》可以续写,长课文、故事性强的可以缩写。

也可以改写,比如学游记的课文,介绍景点等。

练笔的方式多样的,防止模式化,更不应该流于形式。

很多学生在练笔中写空话、套话、成人话,往往是学生被老师被逼无奈而形成的。

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体现阅读训练的过程,加强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课标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体验、提升情趣。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和老师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所以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保证学生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空间,要有一定的训练的量,要有灵活多样的方式。

其实这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不要搞得这么复杂,按照叶圣陶先生说的:自学、讨论、分析。

我建议老师们减少头绪,把阅读教学搞得简单一些,内容精简,环节要简略,但是要突出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后思考,要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

要让学生自己经历读通读懂的训练过程,老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步子往前走得大一点儿,这样才能解放学生。

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嘴、眼睛、耳朵和手。

我们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们帮助学生学习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老师要按照课标的说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一方面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四、进一步创新阅读教学。

低段阅读教学要保护儿童的兴趣,使学生学得快乐,顺应儿童的天性。

中高年级要形成一个气场,能够吸引住学生专注地学,老师们有很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我们可以思考这些策略:1.识字写字的指导策略,重在低段。

2.理解识字写字的策略。

3.在朗读中初步培养学生初步语感的策略,特别是读好长句子的策略。

4.从文本中提取文本信息。

5.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用整合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师与生、生与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6.读懂一段话的方法和策略。

7.借助图画阅读,展开想象的阅读策略。

8.利用阅读期待,猜想、推测等方法进行阅读的策略。

9.用画结构图的方法理清段落或文章调理的策略。

10.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策略。

11.借助朗读理清内容,体会情感的方法策略,以读代讲。

12.利用学习提示,自学提纲,作业单,引导默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

13.引导不同文体的指导策略。

14.指导略读文章粗知大意的策略。

15.指导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提取信息的策略。

16.利用即时评价,辨明正误,点明学法的策略。

17.点拨读法的策略。

阅读中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分年段有层次,教师范读要自然,不要矫揉造作。

加大默读训练的比重,课上要动静结合,通过默读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请老师们记住四句话:年段目标要吃准!识字写字要培根!语用能力要加强!阅读教学要创新!体现课标精神,四个进一步加强,做到实与活,改变教学形态,要大胆往前迈一步,从常规中突围,呈现个性化的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面貌,这是我们为深化阅读教学作出的贡献,也是我们举办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最大价值!导读:崔峦老师讲话的对象是全国的特级教师和即将参加第8届全国阅读教学大赛的选手们,但对于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细细读这篇讲话稿,我们对小学语文的几项基本功会有更深的了解:识(扎扎实实识字)、写(工工整整写字)、读(认认真真读书)、背(原原本本背诵)、作(快快乐乐习作)、说(大大方方口语交际)、习(反反复复训练习惯);我们在制定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时会更慎重,会基于课标,基于年段,基于文体,基于文本表达;我们对“小学语文”的本质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小学语文”姓“小”也姓“语”,运用是根本,我们要加强语言实践,促进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探索阅读教学各种策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