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视光特点及配镜原则 ppt课件
儿童视光特点及配镜原则 ppt课件
编辑版ppt
31
配镜原则
单纯近视眼
首先区别真性假性近视
正位眼 给最好矫正远视力的最低度数 早发近视眼 早戴常戴+眼轴+CVK 散验+复验
编辑版ppt
32
配镜原则
单纯近视眼 斜视眼 近视+外斜 给足 高度=分次给足 近视+内斜 适当减球
编辑版ppt
33
配镜原则
散光眼 近视性散光 给足 高度 酌减 远视性散光 给足 高度 酌减 混合散光 右-2.00D+3.25*90
编辑版ppt
7
儿童散光
绝大多数为规则散光 2岁<+0.75D属生理性 散光度逐渐减少
编辑版ppt
8
2、儿童视力的变化特点
视力由低常→正常 动态变化 5岁基本发育成熟 6岁时相对稳定
编辑版ppt
9
临床上对远视力判断
视力低常
视力异常
5~6岁≤0.8
4~5岁≤0.6
≤0.4 ~ 0.5
3~4岁<0.6 双眼视力相差≥ 2行者
儿童视光特点及配镜原则
编辑版ppt
1
一、儿童视觉发育的规律性
1、儿童屈光的变化特点 2、儿童视力的变化特点 3、儿童立体视觉形成的特点
编辑版ppt
2
1、儿童屈光变化一般规律
屈光状态与年龄
–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多呈远视眼 – 随年龄↑ 远视眼↓ —正视眼—近视眼↑ – 正视化的起点是远视,变化过程不可逆 – 远视眼的实质是发育不全 – 近视眼的实质是发育过度
编辑版ppt
23
特殊类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低视力 斜视 脑瘫 斜视发生率40.2%
弱视16.9% 眼球震颤16.9% 视神经萎缩7.1%
编辑版ppt
24
四、儿童视光检查及配镜
常规项目 视力、屈光 远近视力、双眼单视功能、 静态屈光 眼位、眼底、眼球运动 注视性质、角膜曲率、超声眼轴
编辑版ppt
注意影响检测结果的多种因素、慎下结论
编辑版ppt
10
视力筛查
视力异常
先天异常 眼底病 弱视
斜视
↓
↓
↑↘
↓
白内障 ROP 散瞳验光 戴镜+弱视训练 手术
视力低常 ↗ ↘
↘↓
可疑弱视 发育迟缓 ↓ ↓ ↘ 定期观察—恢复正常
编辑版ppt
11
3、儿童立体视特点
立体视的发育由出生后数月开始 1—3岁达高峰,5岁达成人水平
编辑版ppt
21
弱视与屈光不正
远视眼、散光眼、屈光参差 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2.83% 单眼斜视和高度屈光不正是导致
弱视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编辑版ppt
22
先天性眼病与屈光异常
上睑下垂与散光 白内障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青光眼与进行性近视眼 遗传性眼病及多种先天综合征
继发性病理性近视眼
+0.02D~- 0.39D者占89%
编辑版ppt
5
一般规律
原先屈光度
将来可发展成
0~+0.50D
近视眼
+0.50D~+1.50D 正视眼
+1.50D尤以>+2.0D 远视眼
编辑版ppt
6
意义
具有预测性:
– 4~5岁<+2.00D – 6岁<+1.50D – 7岁<+1.30D – 可能为正视眼或近视眼
25
验光目的
诊断性验光 配镜验光 流行病学验光
编辑版ppt
26
儿童屈光测定的原则与要求
客观 检影+电脑 静态 调节麻痹下 快速 去除不合作因素 准确 验光师水平+态度
编辑版ppt
27
配镜目的
光学矫正性(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不可被取代的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
治疗性(弱视斜视屈光不正视疲劳)
编辑版ppt
3
各年龄段屈光状态变化图示
近视
60 屈
光
10
30
岁
40
远视
编辑版ppt
4
我国儿童屈光生理普查值
0.5~1%阿托品眼膏 Tid*3天 学龄前儿童常规散瞳检影 4岁+2.19±0.40D 5岁+2.17D±0.44D 6岁+1.65±0.45D 7岁+1.40±0.59D 从5~6岁起到13~14岁逐年改变
Titmus立体图测试1.5岁—13岁正常儿童 3.5岁3000 ″ 5岁140″ 5.5岁100″ 6岁80″ 7岁60″ 9岁40″
编辑版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二、儿童屈光不正
儿童近视眼 远视眼 散光眼 屈光参差
编辑版ppt
13
1、儿童近视眼
分类 低度 ≤2.0D 中度2.25 ~ 4.0D 高度4.25 ~ 6.0D 重度>6.0D (病理性) 假性近视 (调节力强,散瞳后远视眼)
编辑版ppt
16
2、儿童远视眼
早年屈光生理值均为远视 调节与辐辏可保持生理协调与平衡正常 多有弱视 矫正关键 尽早了解远近视力
准确测定与矫正屈光
编辑版ppt
17
3、儿童散光眼
多为规则性复性远视散光 有散光者近视发展较快 混合性散光随着年龄增长 可演变为复性近视散光
如 4岁+1.75D – 3.25*5 9岁-0.50D - 2.75*10
(三棱镜、助视镜)
防护性及美容性
编辑版ppt
28
配镜原则
单纯远视眼 正位眼 生理性远视 可不矫正 如 4岁双眼视力0.7,散验结果 双+2.25D+0.50D*90
>生理性远视 给客观检影总数2/3 以获得最佳视力为准 如 4岁双眼视力0.4,散验结果 双+4.75D+0.50D*90=0.5
编辑版ppt
14
学龄前儿童时期发生的近视眼
发生率<2% 总是发展的 有家族史者发展较快 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属于病理性改变过程
编辑版ppt
15
近视眼治疗
目的 提高远视力,降低近视屈光度 防止近视发展,预防并发症
现有方法多并不成熟 光学矫正—配镜为主,以散瞳检影为准 1~2年更换一次 后巩膜加固术,渐进多焦镜片?
处方 双眼+3.50D+0.50D*90
编辑版ppt
29
配镜原则
单纯远视眼 斜视眼
远视+内斜 初次全矫+观察眼位 6月后确定 适当减球+手术
远视+外斜 获得年龄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 <+2.00D~年龄=可不给
麻痹性斜视 三棱镜消除复视
编辑版ppt
30
配镜原则
远视性弱视眼 (调节功能降低)
首次戴镜原则上给足 或减+1.00D,减总量的1/3 以后每年减+1.00D
编辑版ppt
18
4、儿童眼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度相差>2.0D 主动抑制—诱发弱视,斜视 治疗原则 充分矫正,戴镜,弱视训练
编辑版ppt
19
三、常见儿童眼病与屈光的关系
斜视与屈光不正 弱视与屈光不正 先天性眼病与屈光异常
编辑版ppt
20
斜视与屈光不正
内斜视与远视眼 外斜视者近视眼较多 垂直斜视与屈光的关系不密切 Duke--Elder报道学龄前儿童中 共同性斜视占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