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①寒伧②打盹③鲈鱼④佳肴A . ①chen②dūn③lù④xiáoB . ①chen②dǔn③lú④yáoC . ①chěn②dǔn③lù④yáoD . ①chěn②dūn③lú④xiáo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惶急张皇失措筹划一愁莫展B . 慰藉满地狼藉销魂销声匿迹C . 潦倒眼花缭乱纳萃鞠躬尽瘁D . 烦燥口干舌燥精巧筋疲力竭3.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 公园里的门和窗的设计都是花费了很多心思的,结实简朴而别具匠心。
B . 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建筑布局、样式结构和上世纪所建教学楼大相径庭。
C . 张家界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D . 在中殿和前殿里还有独一无二的人像柱饰头的雕刻。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 . 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 .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 . 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5. (2分) (2017八下·龙华期中) 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 . ③④②①B . ④③①②C . ③①④②D . ④②③①6. (2分)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 .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B . 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C .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D .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二、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2018·云南) 古诗文默写,根据提示填空。
(1) 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安得广厦干万间,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________,到乡翻以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5)《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绿色,是富于生机的颜色,请你写山连续两句含有“録”字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8. (12分) (2019八上·株洲期末) 文言文阅读不责碎玉吏韩魏公在大名① ,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B .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C .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D .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3)结合文段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9. (17分) (2017八上·鼓楼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B)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2) A,B两处划线句位置能互换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3)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
《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意境,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第1段开门见山,起笔峻拔有力,作者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照应了题目。
B . 第2段宕开一笔,描写高原景象,点出白杨树的生存背景,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C . 第7段先说白杨树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夸它是“伟丈夫”,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D . 第9段提到楠木,这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白杨树的“极常见,极易生长”。
10. (8分)(2018·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
①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的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
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
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
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
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
②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
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
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 . 盛况空前的村寨传歌B . 婉转动听的村寨漫歌C . 以歌会友的村寨聚会D . 避疫免灾的“金满斗会”(2)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歌声让作者陶醉。
B . 表现歌声的舒缓自如,婉转动听。
C . 歌声与阵阵松涛和鸣,张弛有度,震撼人心。
D . 突出了男女老幼合唱歌声的和谐之美。
(3)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 老人虽年过七十,但仍身体健壮、精神矍铄。
B . 把老人唱的歌比作“歌库”,表现歌唱内容的丰富。
C . 重点表现老人本色当行,吹奏的曲调多样,技艺高超。
D . 样样在行热情传歌的老人维系了歌会的世代相传。
(4)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 从选文看,歌会的“热闹”表现在参加的人多范围广、歌唱的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