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小组工作方法

第五章小组工作方法

第五章小组工作方法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小组工作的概念也称为团体工作,是一种以小组活动形式(两个或更多的人)开展的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一、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地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和分享为手段,从而达到改善案主的社会功能、促进个人或群体的健康成长的社会目标。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1、教育小组2、成长小组3、支持小组4、治疗小组1、教育小组主要目标是帮助成员学习新的知识与技巧。

通常是由专家介绍知识和技巧,采用结构式的小组过程,小组成员分享感受并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

例如家长教育小组:父母亲学习如何管教子女的行为。

如养殖、种植技能培训小组、青少年性知识培训小组、时事讨论小组。

2、成长小组鼓励和支持成员的健康发展。

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如帮助夫妻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学习倾听、理解、包容等技巧。

建立受虐妇女的成长小组,帮助她们对待人生的态度,重新帮助他们确定目标和理想。

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3、支持小组把具有同质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其组员一般都有相同的问题、经历或经验,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想与感受,一致性使他(她)不再感到孤单,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支持。

达到问题解决和成员改变的目的。

新近丧偶小组、父母离异儿童小组、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4、治疗小组通常是指心理治疗小组。

心理治疗小组对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侧重于协助成员改变问题行为或生理、心理、社会创伤后的治疗。

在心理治疗小组中,工作者被视为专家、权威人士,他们与成员一起诊断问题,制定治疗目标。

例如:为染上毒瘾的青少年而设立的小组、对施虐者的治疗小组、抑郁病人小组等。

【历年真题】(单选)在下列小组中,( c )属于成长小组。

a.中学生公德教育小组b.单亲家庭自强小组c.青少年的野外拓展训练小组d.癌症病友小组e.为毒瘾者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历年真题】(单选)社会工作者招募自闭症孩子的父母组成小组,通过组员分享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等活动,增强组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这个小组属于( d )a成长小组b治疗小组c教育小组d支持小组三、小组工作的特点与功能1、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认同感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度特定的小组文化和社会关系氛围(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活动的目标和活动方案应由小组成员一起参与决策。

小组开始前要针对小组的名称、目标和规划与小组成员进行仔细的说明,小组成立之初,小组活动计划多由工作者制定,而后慢慢移交到组员手中,发挥组员的潜能。

(3)注重团体的动力小组存在的价值在于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以及组员对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

动力来自于:小组特性、领导者的个人特点、小组成员;小组领导的方式、成员的参与、沟通模式、合作与互助、冲突等。

团体动力是影响成员改变的关键。

2、小组工作的功能(1)塑造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小组——临时性社会共同体共同体意识是小组得以维系的根本条件主导组员的平等意识、主人翁意识、被接纳的文化感受,组员彼此认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2)提供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境小组—-真实的社区—-小组外的真实世界模拟社区:被肯定、接受、分享真实社区:信心提升、融入社区、适应社会(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人====被帮助的机会社工:指导者、所有组员的合作者和伙伴(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员与社工之间的互动分享,在每一个人的周围必然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

支持网络对每一位小组组员的潜能发挥、自我改变和提升的影响是持久和深刻的。

【历年真题】(多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基本特征包括(abc )。

a.小组过程使组员学会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b.组员之间可以通过分享经验而相互支持c.组员之间有共同目标,以群体力量解决问题d.组员间必须共同进退,组员个别需要并不重要e.小组过程中,组员学会完全认同小组工作者的决策【历年真题】(多选)社会工作者招募自闭症孩子的父母组成小组,通过组员分享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等活动,增强组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这个小组属于( d )a 成长小组b 治疗小组c 教育小组d 支持小组第二节小组工作的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

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

1、理论基础——系统论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1)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2)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3)小组领袖的培养(4)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二、治疗模式•治疗模式是将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小组工作方法,它通过提供服务给具有不同需要的个体,利用小组的经验来克服组员的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问题等,协助个人康复,获得最佳的社会功能。

•治疗模式是一种"临床性的服务",用来协助适应不良的个人恢复和增强其社会功能。

1、理论基础•最早源于精神医学和心理学:行为修正模式、学习理论,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和再社会化理论。

•个人的社会关系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得到治疗和康复,改变有问题、有缺陷的行为方式,习得适应社会生活的经验,由此获得自我发展,改变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2、治疗模式的实施原则•治疗模式的小组组员通常是具有精神异常、行为障碍或偏差的个体,入组之后常需要矫治性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预防性或发展性的帮助和指导。

•治疗模式的小组工作广泛地被应用于精神病治疗、心理治疗、青少年越轨行为或不良习惯的矫正等领域。

•综合性原则: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临床社会工作的知识•建构性原则:学习新行为,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设定每一个组员的个别性治疗计划,同时综合分析寻找小组共同成长的目标。

三、互动模式(交互模式、互惠模式)互惠模式将小组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小组组员间为满足共同需要而产生的互动过程。

其小组的目标在于小组成员的交互影响,共同活动,分享情感。

这一模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反应关系,强调个人必须从群体生活中学习。

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

关注的既非社会目标,也不是个人,而是互动、互助的过程本身。

1、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

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小组是个人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的有效场所;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掘组员的自身潜能,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的信心、知识和能力。

2、互动模式的实施原则由于互惠模式注重利用群体互动的力量助人自助,在目前的小组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它适合各个生命周期的个体,既可用于解决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用于解决中年人工作、生活中的压力问题和老年人因为年老孤独难以适应晚年生活的问题。

(1)开放性的互动目标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更在个人、小组、环境等之间的开放和互动(2)平等性的互动沟通、理解、互动达成共识,共同达成目标(3)面对面的互动【历年真题】(多选)下列工作模式中,( ae )属于小组工作模式。

a.互动模式b.地区发展模式c.社区照顾模式d.危机介入模式e.社会目标模式【历年真题】(单选)学校社会工作者张某招募十名高二学生,就如何提高学习动力,运用互动模式开展小组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互动模式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b 在互动模式中组员一般来自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c 互动模式强调组员间的平等以及个体独立性d 互动模式主要帮助组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本节课结束,谢谢!第三节小组工作的过程一、准备阶段二、开始阶段三、中期转折阶段四、后期成熟阶段五、结束阶段一、工作准备阶段1、组员的招募及遴选2、确定工作目标3、制定工作计划4、申报并协调资源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1、组员的招募及遴选(1)招募成员•主动向本机构寻求帮助的某些人员;•已由本机构服务的某些对象;•其他机构转介来的特定服务对象;•主动报名参加的某些人员;•社区居民向本机构介绍的某个人员(2)遴选和评估•共同或相似问题,共同兴趣或愿望•年龄和性别(如果有此要求的话)•文化水平和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家庭状况•职业状况•对参加小组的要求(3)确定组员社工按照本小组的类型、特点及人数要求等,确定参加本小组的成员。

•组员了解小组工作的意义和特点•小组工作的具体程序和可能的活动项目•有关政策•鼓励组员表达对小组的期望2、确定工作目标3、制订工作计划——小组计划书主要环节4、申报并协调资源(资金、场所、人力)小组规模:人数多少3-50人5人小组适合讨论8人小组适合完成任务活动性、辅导性、教育性小组规模可稍大但超过25人,成员之间的紧密性明显降低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的持续时间小组聚会的频率每次活动时间的长短小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有助于促进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安全、安静、舒适的活动场地和环境活动所需的座位安排(圆形,面对面)其他所需设置和辅助材料(纸、笔、奖品等二、工作开始阶段1、开始阶段组员的一般特点•矛盾的心理行为特征•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沉默而被动:观望、等待、进程缓慢•对社工的依赖性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重点在于帮助小组组员之间建立信任关系(1)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2)帮助小组组员理清对小组的期望,提供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识(3)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4)制定小组规范(5)制造信任的小组气氛(6)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3、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领导者的责任和角色(指导小组发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筹划小组活动鼓励者的责任和角色(鼓励组员主动表达自己对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各种期望,尽快适应小组环境组织者的责任和决策(组织一些有助于组员之间相互了解的活动,促进组员之间尽快建立相对的熟人关系三、中期转折阶段组员关系走向紧密化的时期,也是小组内部权力竞争开始的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