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议论段五步法
(5)第五步,写结论句: 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 重申这一段的分论点。
(观点句) 它首先是一种 知识就是力量。 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 (阐释句) 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 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三 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 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 (材料句) 誉的伟人、超人。 霍金靠的是什 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 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 (分析句) 可见, 慧,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 (结论句) 能够给人自由。
是什么?
明确:契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
• 观点二: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 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 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 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 点是什么? 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 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 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 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 明确:契合点是“曹刿请见,并能入见。” 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 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 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素材整理
人物 简述事迹
湖北 长江 大学 方招 等10 多名 19岁 大学 生
2009年10月24日,湖北 荆州宝塔湾地带,两名 少年不慎落水。为了营 救落水少年,湖北长江 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 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 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 不幸遇难。机械渔船老 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 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 一手交钱一 什么挣钱啊?活人不救, 手捞人…… 捞尸体,白天每人一万 二千元,晚上一万八千, 一手交钱一手捞人……”
你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就 大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
“怎么拉?怎么靠?”请归纳具体做法 。
• 步骤: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 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 的内容大胆舍弃。
学以致用
同是一个材料,论点不同,你怎么“靠”? 邰丽华是“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组委会对其的颁奖词是:从不幸的低谷到 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 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 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 展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 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素 材 分 类
3.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 如“XX门”、2011感动中国人物、日本地 震引发的核事故(社会中有关爱国、素质、 教育等热点事件 )
材料有限,而话题多变。怎么办?
• 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 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 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 呢?给你真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 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 扭,那就是失败了。
课堂示例2
同是一个材料《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公将 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论点不同,你怎么“拉”?怎么 “靠”?
课堂示例2
论点(感悟):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3、位卑未敢忘国忧
• • • • • • •
1、 敏 而好学,不 耻 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2、古来圣贤 皆寂寞 , 惟有 饮者留其名 。 3、 江畔 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4、 东篱 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 盈袖 。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6、君子 生 非异也, 善 假于物也。 7、 弦弦掩抑 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议论段五步法
(3)第三步,写材料句:列举典型事例, 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 紧扣分论点。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多 写细节信息,不要过多叙述,。
议论段五步法
(4)第四步,写分析句:分析说理。 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光列举 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举 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 就没有说服力了。
要写好议论段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 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 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 句、材料句、分析句、结 论句。
一、议论段五步法
(1)第一步,写观点句:段的首句设置 本段的分论点,对总论点进行分解论证。 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本段要论 证什么问题。
一、议论段五步法
(2)第二步,写阐释句:论点和论据间 的衔接和过渡。 可引用名人名言,从理论上对分论 点进行论证(理论论证)。要注意名人 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 不能起论证作用。
实扣
标题扣题(立骨扣题) 内容扣题(文与题有本质联系) 首段扣题(开头Leabharlann 一段扣题) 段首扣题(每段首句扣题)
扣 题 方 式
明扣
点化扣题(事例后扣题议论)
结尾扣题(结尾扣题)
全扣 反复扣题(标题、内容、段首、 结尾等都扣题)
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 料的眼力。
素 材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分 类
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
素 材 分 类
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如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 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 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 观点一: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 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 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 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 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学以致用
论点:“谈意气”、“ 坚韧—我追求的品质” 、 “乐观”、“战胜困难”、“逆境与成才” 、“缺陷与完美”、“奇迹”、“命运在自己手 中”……
美文欣赏
• 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 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 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 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得 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 手指勾勒人性的美,用舞姿诠释生命的真 谛,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若无意气,她 怎能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高峰? ——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
重要数据 适合话题 不足5米的地 道德 方活人不 良知 救,捞尸 体,白天 信念 每人一万二 价值 千元,晚上 一万八千, 育人环境
适用名言
人而无德,生而何 益。 作者:法国谚语 道德是永存的,而 财富每天在更换主 人。 作者:普卢塔克 劝君莫作亏心事, 古往今来放过谁? 出自:宋· 佚名《名 贤集》 要开良心店,莫赚 昧心钱 ——民谚

一名参与施救的大学生告诉媒体:“在两个少 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着一艘机械渔船,我们同 学都给渔船的老板跪下了,求他们看能否捞救方招 等三人,老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 我们靠什么挣钱啊?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 一万二千元,晚上一万八千,一手交钱一手捞 人……”后经媒体调查发现,当地存在一个牟取暴利 的民间打捞队,专靠捞尸体赚钱。一时间引发众怒。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 点是什么?
明确:契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
• 三段例文对材料的表述都有不相同有的突出 点,论点一突出“请见”;论点二突出鲁庄 公采纳建议;论点三突出“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 这都是根据论点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到:同一个材料,通过拉拉靠靠,
美文欣赏
• 契合点:邰丽华有意气(意志和气概) • 行文中有自觉的扣题意识
• 一:湖北“捞尸索钱门”
• 【事件】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宝塔湾地 带,两名少年不慎落水。为了营救落水少年,湖北 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 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遇难。就在人们为见义 勇为者扼腕叹息时,一则新闻却使整个事件向另一 个方向发展。
• 观点三: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 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 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 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 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 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 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 【点击】这个事件曾经是网上点击率最高的 新闻,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心中百感交集。三 名19岁的大学生为了营救落水少年,献出了 年轻的生命,他们拯救的不仅仅是两个少年, 更是日益沦陷的社会道德;那些捞尸者的冷 漠和唯利是图,激起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愤怒, 还有公众对于曾经美好道德的向往。希望在 这件事情之后,类似的“捞尸索钱门”能够 从此绝迹,进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他人求助 时伸出援手。
课外延伸
• 以感动中国· 2010年度人物“信义兄弟” 孙水 林 、孙东林为原材料写一段话,证明下面几 个论点。 • 孙水林腊月廿六决定赶在封路前驱车从北京 赶回武汉,给先期回家的民工发放工钱。由 于路面结冰,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 家五口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 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 工的手中。
心有灵犀一点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目标
1.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养成积累、 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2.学会多角度运用素材的方法。
高考作文的材料 哪里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 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文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 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 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