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靖远县高湾乡位于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50km,葛淌寸地处乡政府西北部 3 km,县乡公路从该村穿过,交通便利。
该村共8个社470户2500人,现有大牲畜4196头(只),耕地面积8800 多亩,其中水浇地2890 亩,人均水地1.27亩,属靖会电力提灌工程三场塬灌区灌溉范围。
项目区田间渠道大多为土渠,渗漏淤积严重,且时有塌陷,渠道输水能力降低,农田得不到正常灌溉,水费成本高,群众负担重,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已成为项目区农业增收、农民增产的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高湾乡政府邀请县水务部门技术人员实地踏勘认为,对项目区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可增加渠道输水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乡政府积极争取靖远县扶贫项目资金,机遇难得,为此,高湾乡政府请靖远县水利水保勘测设计所技术人员于二0—二年一月完成《靖远县高湾乡葛淌村村渠道衬砌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2工程概况工程为续建项目,规划衬砌三场塬工程八二支渠渠道,设计提水流量0.08m3/s ,控制灌溉面积1000亩。
主要建设内容:衬砌渠道 3.8km ,建分水口76座,过路涵管19座。
1.3 工程等级及规模依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 2—78 规定,该工程属五等小(2)型,建筑物为五级,正常运行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
1.4 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该工程概算总投资为33.93 万元,除群众自筹劳力折价3.93 万元外,申请国家投资30 万元。
1.5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的实施,不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工程建成后,除灌溉农田外,沿荒山荒坡栽种经济林木,不但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提高了绿色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给当地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生态效益显著。
1.6 效益评价该工程实施后,可发展水地1000 亩,考虑该村粮食已经自给,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当地群众的种植习惯,主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计划种植西瓜、枸杞、洋芋,种植比例为4:3:3,西瓜亩产4000kg、400亩共160万kg ,洋芋亩产3000kg、300亩共90万kg、枸杞亩产200kg、300亩共6万kg、则年产经济作物256万kg、增加产值408万元,亩产出4000 元,人均增加收入2125 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同时沿荒山荒坡栽种经济林,盛果期到来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可见,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显著的。
2、基本资料2.1自然地理概况及社会经济状况靖远县高湾乡位于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50km,葛淌寸地处乡政府西3 km,该村南与三场村接壤,西北靠群山,东接高崖村,县乡公路从该村穿过,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
该村共8 个社470 户2500 人,现有大牲畜4196 头(只),耕地面积8800 多亩,其中水浇地2890 亩,人均水地1.27亩,属靖会电力提灌工程三场塬灌区灌溉范围。
近项目区田间渠道大多为土渠,渗漏淤积严重,且时有塌陷,渠道输水能力降低,农田得不到正常灌溉,水费成本高,群众负担重,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气象、水文项目区深居内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降雨量稀少,四季多风。
年平均降雨量为244mm,且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7—9 月份, 多年平均蒸发量1815mm蒸发量为降雨量的7.4倍,干旱指数为7左右, 该地区温差大, 日照充足, 冬霜期来临早, 春融迟, 据测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无霜期180天,多年平均气温8.8 C。
灌区风向多为东南风,春季风速大,冬季较小,历年最大风速 9m/s ,历年沙尘暴 天气最多日数为 46 天, 大多发生在春夏交接之际。
干旱多 风是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
该地区属黄土梁状地形,除季节性洪水外,无地表径流,但该地区为屈吴山沟谷潜水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地下水埋深在150— 250m 之间,适宜开采应用,潜力巨大。
2.3 工程地质项目区为黄土丘陵山塬区, 区内广泛分布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 Q3al-pl )冲、风积黄土,具有湿陷性,开挖管 线及闸阀井要注意对基础进行夯实,特别是泵站处理一定 要预浸翻夯。
各沟道由于经过多年洪水冲积,地质条件相 对较稳定,渠道及分水口等基础处理相对较容易,原土翻 夯即可。
项目区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北端,腾格里沙漠南缘,属低缓的黄土梁状地形, 海拔高程在 1600— 1750 米之间, 沟 谷发育多为“ V ”型缓坡沟,黄土被切割成梁状,土层厚 50-120 米之间,地表除少数山头岩石裸露外,均为黄土所 覆盖,地表植被除农作物外,均为半荒植被。
灌溉区土壤属洪积土, 其母质为黄土, 质地均匀疏松,0.068%,全磷 0.109%,全钾 1.76%,速效磷 10.08ppm 。
适al-pl 土层深厚,可耕性好,有机质含量为1.007% ,全氮平均宜种植多种经济作物。
该地区地震烈度依据中国科学院编著的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该地区属叫级强震区,建议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 度。
料:工程所在区域内土料分丰富,土质为马兰黄土和黄土状土。
各填方渠道所需土料可就地取用,利用渠道挖方段的弃土进行填筑。
但各土层的天然含水率很低,在3~ 3.6% 之间,其最优含水率在15~19%之间,最大干容重可达1.55~1.68g/cm3 。
砂砾料:项目区的沟道砂河内广泛分布砂砾石,砂石料干净,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可就地开采混凝土骨料,开采后必须进行筛分水洗,以达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的级配颗粒。
工程区内石料较为丰富,可开采块石及片石用于工程建设。
储量丰富,砂子需要到祖历河沿岸拉用。
施工水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砼的预制、现浇及渠道夯实等要用水,灌溉供水期可直接从三场工程五级干渠提取,非灌溉期可在临时蓄水池中蓄水备用,其水质符合施工用水标准。
3、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时机成熟,机遇难得,投资渠道畅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今年全国大旱,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抗旱保增收,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力度,这为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项目区土地广阔,符合片区扶贫开发条件,县扶贫部门及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群众建设工程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具有一定的自筹能力。
可见,工程建设资金是有保障的。
2)项目建设施工条件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实施在能源、交通、材料等方面条件便利。
渠道已成兴,工程量小,项目区距离公路不远,农路交织,交通运输方便;区内高压输电线路密集,施工用电有保障;砂石料等天然建筑材料运距近,质优价廉,可见工程施工条件是是分可行的。
3)项目建设技术条件具备, 施工力量雄厚。
靖远县具有“抓水移民”的成功经验。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靖远县就被列为“三西”建设重点县,国家在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随着建设项目的规范运行,白银市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市、县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技术队伍逐步壮大,基本上达到了知识化、专业化。
在技术设计、组织施工、项目落实、质量管理等方面有一整套技术体系,可确保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而且经过几年的易地搬迁工程及其他小水工程的实施,建筑施工队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可见,项目建设是十分可行的。
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实施该工程可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积极性。
项目区大多数为土渠,渗漏损失大,且时有塌陷,导致灌溉成本高,农民负担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稳定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稳定人心,是完全必要的。
2)实施该工程经济效益明显,具有示范带头作用。
项目区近年来,调整种植结构,经济作物西固区安籽瓜产业不断壮大,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今年虽然是历史罕见的大旱之年,但当地群众人均纯收入仅西瓜一项仍然超过2500 元以上,可见如何充分挖掘项目区水土资源潜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此规划对项目区田间渠道全部进行防渗衬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稳定人心,为靖远县片区扶贫开发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十分可行的。
4、工程任务及规模分水口 76 座,过路涵管 19 座。
工程设计提水流量 0.08m 3/s ,控制灌溉面积 属五等小( 2 )型,建筑物为五级,正常运行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
5、工程规划设计5.1 工程水源 工程直接从 三场塬工程八二支渠 引水, 设计流量 0.08m 3/s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 GB50288- 9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SL203-97)主沟道土地平整后,采用明渠小畦灌溉,衬砌方案有是采用梯形断面,现浇C15砼底,边坡采用 C15砼 块,防渗效果好。
二是采用 U 形断面,C20砼U 型槽预制 装配,防渗效果好,虽造价高,预制难度大,但不易冻胀。
水力条件好,故选用第二种方案5.4 工程设计 项目实施后,发展灌溉面积为 1000 亩,洋芋 500 亩,西瓜 500 亩,其种植比例及灌溉参数见下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 93)工程为续建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衬砌渠道10km ,建1000 亩。
5.2 设计主要依据1) 5.3 渠道衬砌工程比选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n)式中:Q 设计流量(mi/s )A ――各类作物灌溉面积(亩)m ——各类作物最大一次灌水定额n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n =0.70经计算 Q=0.08m 3/s 。
(1)、渠系布置渠道断面设计为 U 型,干渠每隔50m 设一条斗渠,斗渠长在 80m-200m 之间,纵坡为i=1/1000(2)、渠道断面设计干、斗渠道设计为 C20砼预制“ U'型槽衬砌,农渠不衬砌,圆弧半径 0.20m,上口宽0.52m ,深0.4m ,设计水深 0.30m 。
壁厚0.06m ,渠道基础处理为原土洒水翻夯渠道缝宽30mm 每5m 设伸缩缝一道,伸缩缝内填聚氯乙烯胶泥膏止水,1:1 : 4沥青砂浆封口。
按照小型泵站工程流量计算公式为: Q=mA/( 3600TtT ――灌溉周期(天)取 T=10t ――每天开机时间,取 t=22小时0.5m 。
流量 m 3/s 流速 m/s 渠深 m 水深 m 口宽m 糙率 纵坡超高 m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由于为黄土地基,渠道基础应分层碾压密实,填土中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易腐物及冻土等,要求填土干容重大于1.55吨/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