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第5期总第122期开放导报ChinaOpeningHerald0Ct.2005No.5TbtalNo.122【宏观经济】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刘宪法[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广东深圳518029]【摘要】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关键词]经济运行比较高风险经济波动经济周期[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5)05-0057-04[作者简介]刘宪法(1955一),河北邢台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
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
一、萧条前的美国经济与当前中国经济的比较所谓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是指大萧条爆发前10年间一战结束后1919到1929年10月的美国经济。
80年后的今天,再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发生在80年前的美国经济,与1998年以来至今的中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1.都经历了一次经济衰退先看美国。
1917年4月美国正式作为协约国一方参战,美国经济进入战时管制时期,成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全面掌管美国经济。
在大量政府支出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由战前的3%左右,上升到18%左右。
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进入了为时2年(1920—1921)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五国通过协商,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今后还应加强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建立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通过铁路、管道、物流、信息等网络,将合作区域向东扩大到朝、韩、目,向南扩大到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通过多边磋商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努力创造和谐环境避免激烈竞争,推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跨上新台阶,通过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民族冲突,消除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
美英地缘战略家一向重视欧亚大陆,将其视为控制世界的地缘战略中心地带,主张在巴尔干和中亚制造不稳定。
欧盟国家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认识到美英地缘战略的潜在威胁,针对其鼓吹的所谓“邪恶轴心”论调,提出要形成“欧亚大陆稳定弧线地带”。
中国、欧盟、俄罗斯和亚洲各国,存在共同利益,应该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挫败美英鹰派地缘战略家的图谋。
[参考文献][I]彼得施瓦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M].大西洋月刊出版社,1996.(参见中文译本“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前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1年。
)[2]杨斌.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一一美国隐蔽经济战与改革陷阱[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3】亨利基辛格.伙伴关系的回顾:英国和美国对战后外交政策的态度[M].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1982.【4]亨利基辛格.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威胁[R].1974(未发表,华盛顿国家档案中可以找到。
)J5J格雷・帕拉斯特访问斯蒂格利茨一个冰冷的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你去地狱的四个步骤…观察家[英国],2001,(4)㈧倪健中国家安全fM】_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7】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英国J间接路线战略lM】㈣布莱尔外交顾问库玻的新帝国主义论…环球.2002.(11)1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l新华出版社,199911n|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lM】求实出版社,1989【11l五角大楼正寻找冷战后的新敌人【Nl[美国]纽约时报,1992{】2—17【12】杨斌软战争一美国经济军事霸权挑战中国【M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收稿日期:2005-07-04责任编辑:张玉阁)的经济衰退期。
其主要原因为:(】)战时政府开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骤然减弱;(2)国外需求(出口)大幅度下降;(3)战时政府发行的债券贬值,引起金融体系危机,并导致通货紧缩。
美国经济这次衰退的表现为:(1)经济增长大幅下降。
经济增长速度由高峰时期的18%,下降到。
8%;(2)大量银行破产。
1920年和1921年破产的银行达到661家;(3)物价水平急剧下降。
据当时的劳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21年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了46%;(4)失业率上升。
大量的从一战战场上退伍回国的美国军人,找不到工作,失业率大幅上升。
再看中国。
1998年中国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出现了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其表现为:(1)经济增长乏力。
经济增长率由1996年的9.6%,降到1999年的7.1%;(2)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1998年主要物价指数均出现负增长;(3)大量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失业率上升。
2.政府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先看美国。
美联储为了应对这次经济危机,一改长期以来自由资本主义政府奉行的清偿主义原则,采取了以下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干预主义的宏观调控措施,实行了没有凯恩斯理论的凯恩斯政策。
(1)建立了公开市场运作机制。
1923年,成立了本杰明・斯特朗领导下的公开市场投资委员会(OMIC),这标志着美国公开市场操作正式运作;(2)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回购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降低贴息率;(3)采取低再贴现率政策,使再贴现率长期保持在市场利率之下。
除了以上扩张性货币政策之外,美国政府还推行了一些干预市场的政策,如以道义劝说的方式,干预劳动力市场,控制工资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扶持农业,实施农业信贷和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等。
再看中国。
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的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有(1)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
自1998到2002年,中国政府连续几年每年增发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长期国债,累计增发规模达6600亿元,直接带动投资在32000亿元以上。
(2)放松银根,包括下调利率和准备金率,放宽贷款政策等。
3.复苏后都经历了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先看美国。
1921到1929年是大萧条前美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个阶段,美国确立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1)经济增长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虽然经济增长率也存在着波动,但没有出现过严重的经济衰退。
据估计,1921.1929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为4.4%,是美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2)价格基本稳定。
1921到1929年间,美国的价格波动较小,变动率基本上是在5%之内。
再看中国。
自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强劲增长的势头,其特征是:(1)高增长。
增长速度在9%以上;(2)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率低。
4.都在不同程度上进入大众高消费阶段根据罗斯托的观点,大众消费阶段的主要表现为大众消费的潮流从基本食物、穿衣、住房的消费转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
美国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大众消费阶段,其主要表现:(1)汽车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家庭,汽车消费迅速普及。
1920年美国3个家庭拥有l辆车,1929年基本上实现了1个家庭1辆车。
(2)房地产业出现空前的繁荣。
汽车消费的普及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到了1925年达到了顶峰。
一直到1946年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房地产业才恢复到1925年的水平。
(3)电气化时代到来,家用电器开始普及。
电力革命促使如电冰箱、电扇、洗衣机、烤箱、收音机等家用电器进入美国家庭。
再看中国。
1990年代中国完成了以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为主导的”消费革命”,进入新一轮的“消费革命”阶段,即所谓的大众高消费阶段。
由于中国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大众高消费阶段主要发生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
但是,有一点是十分明显的,即中国社会的消费主流已经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转向改善住房、汽车、计算机、通信等高级消费品的消费。
5.都进入了资本密集化生产方式的阶段先看美国。
始于19世纪末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美国经济结构迅速向资本密集化和规模经营的方向转变。
曾经是美国经济支柱的农业、棉纺织业、木材加工业,迅速为机械制造、钢铁、汽车等重工业所代替。
美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化程度大大提高。
这一过程虽然是在一次大战前已经基本完成,但在1920.1929年电力使用的普及,以及随着以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为标志的福特生产方式在各制造业的普遍采用,使资本密集化的过程进一步加深。
再看中国。
中国目前正处在国民经济的重型化阶段,资本品的生产即重工业的生产大大地快于消费品的生产即轻工业生产。
自2000年以来,中国重工业生产速度持续高于轻工业生产3—5个百分点,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由1998年的50.7%,上升到2004年的66.5%。
经济的资本密集化程度大大提高。
6.都经历了资产泡沫在美国,1925年前主要是土地泡沫,1925年后主要是股市泡沫。
土地泡沫开始于佛罗里达的土地投机。
1920年佛罗里达出现了土地热,其后土地热不断升温,到了1926年,佛罗里达遭受严重的飓风袭击,使土地泡沫破裂。
股市热持续的时间更长。
从1921年开始,美国股市进入了大牛市,股价一路上扬。
1925年以后,美国的股价增长进一步加速,到了1929年9月,股价达到了最高点,不到4年时间,S&P综合指数上涨了3倍。
再看中国。
应该说中国的资产泡沫化程度不如当时的美国,但资产泡沫化的现象同样存在,只是发生的时序相反。
2002年以前主要是股市泡沫,2002以后在部分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房地产泡沫。
7.都存在着内外不均衡的问题战后,英国进入了一个长期衰退期,经济增长下降,失业人数大增,英磅大幅贬值,外债激增。
这种情况下,大量黄金流人美国。
当时英国是黄金的储备大国,英镑仍然是国际通用货币。
这时的美国尚不想以美元取代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美国为了支持英镑,抑制黄金流入,不得不增加货币供给,降低美元利率。
虽然原因不同,当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当年美国类似问题。
由于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一些国际游资到中国寻找投机机会,大量美元流入国内,央行被动投放人民币。
同时,央行也不得采取低利率政策,担心进一步刺激境外游资流入中国,将会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
问题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会不会重复80年前美国经济所经历的大萧条的故事。
二、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初步判断,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进入较大幅度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1.变化中的三大长期因素应该看到目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1)低成本的劳动力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资本密集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十分明显。
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
同时,劳动力市场价格趋于上升。
近两年在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另外,目前国家积极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如劳动保障制度,也会提升劳动力的实际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