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效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5
6.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是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引起的 病理性免疫反应。
特点:与药物剂量无关 不可预知 过敏源:药物本身、代谢产物、杂质 常在第二次用药后出现 结构相似者发生交叉过敏
过敏反应
药疹、药热 皮肤瘙痒 剥脱性皮炎 过敏性休克 ……
预防措施
•询问过敏史 •皮试 •凡有过敏史 或皮试阳性 者应禁用
• 剂量-效应关系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与效应
ppt课件
3
2. 可具有首关消除的是: A.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人体循环的药量
减少
B.硫喷妥钠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循环药量减少 C.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
降低
D.口服普萘洛尔经肝灭活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以上都不是
ppt课件
4
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牢固的 B.不易被排挤 C.是一种生效形式 D.见于所有药物 E.可被其它药物排挤
6. 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量效关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ppt课件
7
第三讲
药物效应动力学
ppt课件
8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简称药效学 ◆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 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量效关系
ppt课件
9
药物的基本作用
ppt课件
10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药理效应:
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发生 的变化。
• 药物作用:引起效应的初始反应。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药物在体内蓄积 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三致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
反应停--海豹肢畸形
注意:妊娠三个月内,应避免使用 药物,如确需用药,应尽可能 选用无致畸胎作用的药物。
3. 后遗效应 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残存的药理效应
4. 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症状)加剧
5. 继发反应 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阿托品 抑制腺体分泌
全麻前给药 治疗作用
胃肠绞痛
副作用
松弛胃肠道平滑肌 副作用 治疗作用
2. 毒性反应:是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而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血药浓度达到中毒 浓度,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引起的 严重不良反应。
◆ 比较严重,可预知,应避免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发生 多损害CVS、CNS、R
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ppt课件
11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压上升 激动血管平滑肌受体(药物作用)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 (药理效应)
ppt课件
12
药物基本作用: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原有功能活动增强 --兴奋作用 ◆原有功能活动减弱 --抑制作用
在同一机体内,药物对不同的器官 可产生不同的作用。
7. 特异质反应: 是指个体对某些药物的异常敏感性。
特点:通常与遗传有关
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药物在 体内代谢受阻所致
ppt课件
28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ppt课件
29
药物的量效关系
1. 什么是量效关系? 2. 如何反映量效关系? 3. 从量效曲线上应掌握的药理学基本概念。
ppt课件
30
一、量效关系
基础学习
药理学(pharmacology)
ppt课件
1
第二讲回顾
• 首关消除、肝肠循环、肝药酶(诱导剂、 抑制剂)、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生物 利用度、恒比消除、恒量消除
• 药物体内过程:
ppt课件
2
1. 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 C.口服给药通过首关消除而吸收减少 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 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一般不易吸收
预防疾病
负面效应
不良反应
(一)防治作用
• 定义:是指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治疾病 的药物作用。包括:
• 预防作用: 疾病或症状发生前用药所产生的作用
• 治疗作用: 药物针对治疗疾病需要所呈现的作用
ppt课件
18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是指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 对症治疗:是指改善疾病症状的治疗 替代治疗: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的不足
◆ 定义: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 痛苦的反应。
◆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药物依赖性等。
严重的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
ppt课件
21
1.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作用。
◆ 固有作用,可预知
◆随用药目的不同,与防治作用可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兴奋和抑制 作用可相互转化。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某一个或几 个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 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
ppt课件
14
• 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 选择性高,应用范围小,不良反应少 ◆ 选择性低,应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
临床用药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ppt课件
19
练习
分析以下哪些是预防作用,哪些是治疗作用?治 疗作用中,哪些是对因治疗,哪些是对症治疗?
1.缺碘地区儿童定期口服碘丸。 2.感冒者口服阿司匹林降低体温。 3.痢疾患者口服庆大霉素溶液。 4.乙肝患者注射干扰素。
ppt课件
20
(二)不良反应
4. 肝药酶: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
5.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选择性低是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基础
• 药物的剂量改变时可明显影响其作用范围: ◆ 剂量增加,药物作用范围扩“包治百病”的灵丹妙 药?
• 如果有,这样的药物临床治 疗效果好不好?
ppt课件
16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正面效应 药物
治疗疾病
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