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全)
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的关系
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药动学参数及应用 1.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 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意义(1)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 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 布少。(2)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推测 药物剂量
二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
生明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作
用很弱甚至无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
用强度方面的差异,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强心苷
毛果 芸香碱
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②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 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 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
3.膜动转运 胞饮 胞吐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排泄
生物转化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1.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2.影响吸收的因素 ①药物因素: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给药途径和时间、次数 1.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 ①起效时间不同 静注﹥吸入﹥肌注﹥皮下﹥口服﹥ 直肠﹥ 皮肤 ②作用效果不同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2.给药时间 ①饭前用药起效快,饭后用药刺激性小 ②根据用药结果选择用药时间,催眠药,利 尿药 ③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昼夜差别 ④半衰期短的药物,应增加给药次数 ⑤毒性大或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间隔
药理学
三.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
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 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医学与药学的桥梁。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 代谢过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 、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 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 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2.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3.对酶的影响:酶促或酶抑制剂 4.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5.影响免疫机制:免疫增强或抑制药
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
3.胆汁排生物泄转:化肝肠循环
胆道
药物
无活性结合物
胆囊
肝脏
门静脉 肠道吸收
酶
原型药物
小肠
肠道
4.其他途径
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药物和机体(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 律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传统本草阶段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二.近代药理学阶段
德国R.Buchheim(1820-1879) 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 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 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三.现代药理学阶段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 被动转运 2 主动转运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①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 小(非 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 。 ②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 依靠载体 有竞争性和特异性 ③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
无活性药物 极少数
活性药物 产生活性
药物的体内过程
②注射给药 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 避免被破坏,起效快 ③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 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 ④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
药物的体内过程
二.药物分布 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
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 ①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
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 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②配体与药物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 受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 特定部位 ,也即配体结合位点。
C.生化性拮抗:酶诱导作用 D.化学性拮抗:络合作用等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动学方面 ①妨碍药物的吸收 A.胃肠道pH改变 B.形成络合物 C.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②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酸性药物结合能力强 ③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加速或减慢生物转化 ④影响药物排泄: A.尿液酸碱性可影响酸碱性药物的重吸收 B.水杨酸等主动转运分泌药因竞争载体影响排泄
药物的作用机制
③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 的内在活性 A.激动药: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 而产生效应。 B.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微弱的效应力 药物 C.拮抗药:阻断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
药物的作用机制
2.药物与受体结合后的反应
药物的作用机制
3.受体的特性 ①饱和性:数量有限 ②特异性:有选择性 ③可逆性:可被置换 ④高灵敏度: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 ⑤多样性
药物的作用机制
4.受体调节 ①定义: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 各种 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 其 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 ②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 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
药理学与新药研发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申请证书
上市
II期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安 全有效性
药物制剂
候选化 合物
设计
合成
筛选
初步安全有 效性研究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 律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化学物质
药品 (符合应用、 便于使用、 贮运安全)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二.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1. 阐明药物作用规律与其机制,为临床合理 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减少或避免不 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现有药物的新用途 3.为其他医学学科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 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B.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 别效应
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
C.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②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 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A.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 激动剂与该受体结合
B.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 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 恒定 的百分比消除。 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 3.非线性消除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 因素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2.药物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
举例:肾上腺素
3.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 腺素)
4.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
一 药物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 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 用 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 相 关部位发挥作用 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
药理学
药理学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药理学 1.本课程为药物制剂专业课 2.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 3.学习药理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①有面子 ②指导用药
药理学
二.药理学的基本内容 1.总论 2.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4.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 5.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6.化学治疗药物 7.抗寄生虫药物 8.抗肿瘤药物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①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②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
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③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 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④撤药反应:突然停药病情加剧,又叫反跳 ⑤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接触致敏原) ⑥特异质反应: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 反应 ⑦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
起药 物 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即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所改 变, 使前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其结果 是药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①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 用。
A.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 作用的
代数和,称相加作用。
屏 障 胎盘屏障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生物转化
1.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结构和药理活性发生的改变 2.方式 氧化、还原、水解 结合反应
第一相反应 第二相反应 3.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 ①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