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广超来源:菏泽梅花拳官方网站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曹广超/文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
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
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
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
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梅花拳源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梅花拳名的来历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梅花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
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
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梅花傲霜雪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
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 煤易梅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
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
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4)纪念意义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谊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二、梅花拳起源关于梅花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起源于开天辟地之时据燕子杰先生讲在1993年他于河北广宗县调查梅花拳时遇到十三世王孟庚。
王老反复吟着一首诗句:先有武当后有天,俺比武当还占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留下树木共山川。
反复说梅花拳开天辟地已有之。
与之相仿的还有一首歌谣:混沌初开天地分,梅花武当共相存。
开天劈地治世界,留下山川和树林。
这两首歌谣充分说明了梅花拳的历史久远。
(2)起源于西周据梅花拳内部经卷中载:周昭二十五,古佛生蔫,居伯阳后,占仲尼先。
昆仑祖师即古佛化名云盘,住昆仑山,他创造了两种拳,一种是梅花,一种是八卦,所以梅花拳在民间有属昆仑派的说法。
伯阳即老子太上老君。
周昭王(姬瑕)在位时是公元前十世纪末,若算来梅花拳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梅花拳内部经卷上又有:“佛生周朝甲寅岁,普运乾坤八方元”的句子。
还有的说起源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由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宋定国、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
(3)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民间有梅花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着名军事家孙武子创编,故称武子梅花拳。
(4)起源于秦汉时期起源于秦汉时期的说法大致有这几种:据《梅拳秘谱》中载:梅拳之始因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
有的说《后汉书》载:汉时已有练梅花桩者。
又据民间所传的梅花拳四次重大变革中第一次变革为公元前213年(始皇33年),由七位结义兄弟创拳定名为七兄花拳。
(5)起源于宋朝时期流传于浙江、河南部分梅花拳师称梅花拳起源于宋朝杨家,以练内外五行而着称。
在民间传说梅花拳的部分器械(如枪法)有歌诀:杨家花枪扎得凶,大宋驾前称英雄。
手持三节棍一根,大宋堂前镇乾坤。
传于民国初期已80多代。
(6)起源于明末清初有两种说法,一是纪念崇祯,组成梅花门反清复明。
一种是崇祯年间,江苏徐州铜山县小尖庄张山偶遇一僧人学的此门艺。
自明末清初以来,其流传的谱系是较为清晰的,所以一般认为源于明末清初的可信程度是较高的。
着名武术博士周伟良说:“落地梅花世间稀,明末清初始建成”。
博得广大梅花拳弟子的赞同。
三、梅花拳名辩识梅花拳在民间有多种叫法,一般说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又称父子拳,简称梅拳、花拳。
(1)梅拳、花拳,它们是梅花拳的简称,不必多说。
(2)父子拳因为梅花拳历来传授严格,最初只以家传的形式在民间秘密流传,直到明末清初才在冀鲁豫三省传播开来。
该拳父传子、子传孙、孙又传子......父子之间秘授,故称父子拳。
(3)梅花桩早期在100多根桩子上练功,又因它五势成桩,故名。
(4)干支梅花拳与五势梅花拳梅花拳演练桩步五势左右对称,宛如盛开的梅花,梅花五瓣,拳分五势(大、顺、拗、小、败),故名五势梅花拳。
桩步按天干地支分五势,宛如梅花开放,行步犹如梅花枝杆相连,所以称干支梅花拳。
(5)落地梅花拳梅花拳早期在桩上练功,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改为地上练习,但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与技法,故名。
又有称落地梅花讲究地盘,擅长地躺技法。
(6)中心梅花拳具体有关中心梅的说法不详,只传闻中心梅多为窜跳蹦跃,注重腿法练习,中心起势,四面开花。
(7)穿心梅与武子梅花拳穿心梅与武子梅名,二实指一。
据说起源于孙武子,故称武子梅,又因为该拳套路路线多呈“中”字形,所以称穿心梅。
着名武师寇运兴、郭力、李金奎、贺平等是其传人。
(有人认为“武子”很可能是“父子”偕音而来)(8)五形梅花拳相传起源于宋代杨家以练内外五形而得名。
(9)义和拳在历史上,义和团原名义和拳,义和拳是的称呼梅花拳的特殊时期。
着名义和团起义领袖赵三多(梅花拳十四代)起义时恐连累梅花改为义和拳。
(10)夫子梅花拳夫子梅花拳,是山东菏泽地区(曹州府)对梅花拳的称谓。
夫子,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夫子梅很可能与武子梅一样是由“父子”偕音而来。
结论:众多对梅花拳的称号有异,其实都是指的是同一种拳法,虽然各个地方的梅花拳练法不一致,但都是梅花拳,变化是其精神特点,所以说“天下梅花是一家”。
第二节梅花拳传承一、早期秘传谱系历来梅花拳的流传谱系都是掌握在文班老师手中,秘不示人。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陆续发现的多种谱系,发现记载的不尽一致。
现据我地《夫子梅花拳史记》和《老祖根源》等经卷,简要介绍一下该拳的早期秘传谱系。
明末崇祯年间,官府腐败,百姓困苦不堪,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李自成义军攻陷北京,崇祯帝与惶恐之间,自溢煤山。
随后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以山为记,故名。
此时一位西域僧人将此拳传于江苏徐州铜山县小尖庄张山(张三省),张传邹安帮,邹乃徐州沛县东北八里庄人。
邹有六子,其老六邹正法为最好。
邹传蔡兴道(开州城南蔡起屯)。
第五代有王登榜(内黄代庄)、杨炳(内黄丁庄)、邹宏义、邹宏思。
第六代为张好学(封州贯马营人)、郑守掌(南和县郑家庄人)。
第七代赵学义(平原县北辛庄人)。
第八代张从富......以上公布的是属于秘传谱系,与其它地方流传的谱系不尽相同。
随着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大批梅花弟子前辈互相交流文理,对照各地的谱系,有效的更正了早期梅花拳的错误传承谱系。
现在全国基本一致。
二、更正的早期谱系后一百代:第一代收元老祖,也有叫法王老祖的,这是个虚拟的人物,起前百代结束,后百代开始之意。
流传于河南濮阳、内黄、清丰等地的门人尊第一代为朱永元。
相传朱为法王收元祖化名。
第二代张山(约1570~1643),又名张三省,字登,江苏铜山县路家团人,后迁苗家楼居住,有说是铜山县小尖庄人。
豫北尊张振书为二代祖师,有人认为张三省与张阵书是同一人。
后世门人尊其为“天佛教主”。
第三代邹宏义(1617~1693),字光大,江苏徐州铜山县北街人,祖籍河北顺德府。
邹是梅花拳历史上有正式记载的且真实存在的第一人,也有人认为可能他是真正的梅花拳创始人。
从徐州北来传道至开州(今河南濮阳),收徒王西征、蔡光瑞、孟有德等人为徒。
后迁顺德封州(今河北平乡县),推广拳学,死后葬于此地,从此平乡成为梅花拳祖源地。
拳内尊邹为“东都古真佛领法老爷”。
豫北尊三代祖师为王红亮,徐州沛县城东高家楼人。
第四代刘金山(又名刘金标,字铭勋)清武痒山东菏泽高庄人,师从邹祖师,为邹南来往北传艺收徒第一人。
自此菏泽刘门世代传习,至今不衰。
蔡光瑞开州东南60公里蔡吉屯人,奉师命北上传道,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为徒,在内黄收杨炳为徒,在平乡收张复为徒,定居马庄桥,后恭迎邹师去传道,随之梅花拳在河北遍地开花。
王西征开州王家可零人。
孟有德开州城东南老人集人。
邹志刚一作周志刚,传说为邹宏义之长子邹文聚。
乃清丰、内黄梅花始传人。
邹文聚字会庵,生于康熙29年,于乾隆九年北上直隶寻父,一路传拳,最后到平乡后马庄,承父志推广梅花拳。
拳内部尊其为:“璃呖古佛续法老爷”。
第五代杨炳(1672~1747),字虎文,号松岩,河南内黄县丁庄人,师承蔡光瑞,康熙壬辰科探花,授御前侍卫兼都司俭书,于1742年归里后着《习武序》。
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官方文献记载的梅花拳大师,授弟子不计其数。
韩化礼开州城东南25公里于家洼人,师承蔡光瑞,于平乡收李进德、南和郑玉德。
孙盘龙开州东南八孔桥,师承蔡光瑞,于平乡县收王可敬、赵文礼为徒。
王登榜河南内黄县六林乡后化村人,被誉为神枪,康熙曾拜其为师,学有梅花刀法。
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为邹文聚之子,承父志传播推广梅花拳,后被门人尊为智前圣明三师。
邹师祖师三代矢志不移推广梅花拳,倍受世人崇敬。
张复河北平乡后马庄人,师承蔡广瑞,乃河北平乡得传梅花拳第一人,收弟子徐世德。
孟守玉开州老人集人。
雷信、雷子洞为清丰雷家村梅花首传人。
大约从第五代开始,(约乾隆年间)梅花拳已遍及冀鲁豫三省并向外省推广。
五代祖师杨炳后世门人有众多与反清活动,影响非常,例如:滑县分支四辈弟子冯克善是天理教领袖之一,是李文成的副手。
冠县分支三辈弟子杨四海,以义和拳邪教被清庭捕拿。
山东分支三辈弟子王伦是清水教起义领袖。
南宫县三辈弟子李存仁、魏学宗、简七、王三、严龄等是白莲教起义成员。
义和团领袖赵三多(梅花拳十四世)于光绪22年发动义和团起义。
另外在河北有一位举足轻重的八代祖师张从富,他改大架为小架,曾于北京月明楼救乾隆圣驾,辞封赏取朝服,只求传道为宽。
相传梅花拳的班辈是张从富于龙门道人手中得的。
从此有了班辈排列,绵延有序。
第三节菏泽(曹州)梅花支系衍传位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地区(古称曹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民性强悍,崇武尚义,是着名的武术之乡。
梅花拳在乾隆年间已在曹州府盛行开来。
菏泽(曹州)梅花在梅花拳界地位殊胜,由他传向海外,声名远播。
世界认识了解梅花拳由他而始。
菏泽(曹州)梅花拳是继三辈邹宏义祖师从徐州北来传艺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