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
摘要: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环境保护问题。
一是公路设计要考虑环境因素;二是公路施工、运营要防治水、大气、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是道路绿化具有保护路域环境、美化路容、改善行车条件等功能,对保持公路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也大量的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公路绿化等浅谈一下体会。
1 公路设计与环境因素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改善和提高大陆环境质量。
在设计中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应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公路选线应全面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按不同种类分别统计,遵照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当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土规划,进行充分论证,确定路线位置。
道路用地应尽量少占用耕地、果园,多利用荒地,荒坡,滩涂等荒芜用地。
农田地区的路基应尽可能降低高度,并设计支档结构,减少占地。
当通过农田水利排灌系统,人工蓄水防洪设施时,尽量避让或修建桥涵跨越,而不影响其排灌功能与要求。
1.2 保护人文景观与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公路选线设计时,对其沿线已发现文物,遗址,名胜古迹,风景区等,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
对重点文物,遗址等保护区应避让。
如对其产生干扰,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公路应避让生态环境中所列保护对象,并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有条件时要进行环境补偿。
并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触出没路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1.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公路设计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
并注重道路绿化设计,选用当地生长的植物,对路堤
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2 公路施工、运营与环境保护
施工及运营工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水、大气、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时应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敏感点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公路水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沿线设施排放的污水和施工期间排放的废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18—88)规定。
其中施工期水环境的污染是暂时性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其污染源也将消失,可采用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
如公路路线经过饮用水源或养殖水体附近,应设有边沟或排水沟,必要时可设置小型净化池。
沥青混合料和混凝土搅拌站不得设置在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等。
在这应该注意公路运营期间的路面径流水环境污染,注意生活污水与含油污水的处理。
2.2 公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的一般环境空气敏感点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应避让居民区、学校等,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施工期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的污染最为严重,对于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
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有条件时期混合料应集中拌合,减轻对大气的影响。
而目前道路施工已普遍采用沥青拌合设备,该设备上有沥青烟消除装置,能较好地防治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使用吸附法,洗涤法,静电捕集法等。
而运营期大气污染的防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降低汽车内燃机的油耗和排放,二是安装汽车净化器,对汽车排放的NOx、CH、CO及颗粒物等进行污染控制。
如改进能源结构,促进清洁运输,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
2.3 公路噪声污染防治
公路中心线距生环境敏感点应大于100米,其中距医院、疗养院、学校宜大于200米。
可以采用堆筑工程弃方,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建造声屏障,栽植绿化林带,或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要求较高,我国刚刚起步,相信未来一定会有的很大发展)。
2.4 公路其他环境问题
公路建设期,运营期除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有影响外,还会产生振动,社会环境等其他环境问题。
对于交通震动的防治可以提高和改善路面平整度,设防震沟以降低道路交通震动强度。
而社会环境(拆迁与安置等)则是牵涉到的范围很广,此可视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3 道路绿化
3.1 道路绿化的原则
随着我国道路的大力发展,公路沿线环境的美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道路绿化营运而生,公路绿化应贯彻为交通服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点线结合,做成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达到自然美、人工美、粗犷美和精致美的和谐统一。
公路绿化要达到改善行车条件,美化路容,增进舒适性和安全感的要求。
3.2 公路绿化措施
⑴视线诱导和指路。
利用绿化植物,预示公路的出入口,道路线形变化及要去的方向,以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
如在凸形竖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且平面线形为曲线的路段,应在平曲线外侧进行视线诱导栽植。
⑵稳固路基,保护边坡。
在平台、边坡上种植可以保持水土,防止被水冲刷,同时又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消耗土壤中额外含水量,抑制地下水位上升,从而达到稳固路基、保护边坡的作用。
其主要通过对路肩、挖方边坡植草绿化来稳固路基及边坡。
⑶防眩、遮光。
中央分隔带的栽植,主要用于防止夜间对面或侧向汽车大灯灯光引起的眩目,有利于安全行车。
在次要道路靠近主要公路路段,宜在主要公路外侧进行遮光栽植。
⑷缓冲栽植。
这种栽植,一般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当路基高度小于3米且不设护栏的填方路段及互通式立交桥出口端部,应在边坡及护坡上密植灌木或矮木,以促进车辆减速,减轻汽车肇事是的冲击力。
⑸补充公路景观,调整工程中难以避
免的景色影响。
可以遮蔽杂乱和不美观的建筑物;可美化取土坑、废料堆和贮水池,使它们成为公路环境中的一景,对重新建立和形成生态平衡系统起着积极作用。
⑹调节路面温度,防止路面老化。
适当的在道路沿线两旁种植绿色植物能吸收日光辐射和减少地面辐射,夏季能遮光蔽荫,冬季能阻挡寒风,有防止路面老化的作用。
4 结束语
在实施公路工程过程中,要注重公路周边的环境因素,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力度,改善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让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深信实现“绿色道路”的愿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田茂杰,杨少伟,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刘朝晖,公路景观与景观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李全文,公路环境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白史且. 高速公路路滑工程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JTG 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