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语义学 教学课件
不是任何词语都有指称对象或表示某种观念,但任 何词语都有它的用法。所以使用说能解释任何词语 的意义,其他说法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用法论也不是没有问题。首先,用法是什么, 需要进一步说明。根据维特根斯坦所举的象棋的例 子来看,所谓词语的用法,就是指词语的使用规则。 但是他在其他地方又把词语的使用规则说成是语法。 他还说“语言和实在之间的联系是由词的定义造成 的,这些定义属于语法,因此语言是自足和自立 的。”这显然把词语的意义与语法混为一谈了。
第三章 语义学
【学习提示】本章介绍了语义学的主要 内容和语义分析方法。本章需要重点掌 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节:语言的意义 理论、语义的性质和类型;第二节:义 素分析的方法和模式;第三节:语义场 的性质和类型、语义的纵聚合关系和横 聚合关系;第四节:述谓结构的分析、 述谓结构的类型。
一、语义是什么
第三,意义很不相同的词语,在人们头脑中可能引起相同的 意象。
第四,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属于主观精神世界的东西,如 果不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别人是无法了解的。
(三)用法论
用法论是现代语言哲学的开创者之一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提出来的。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词 在语言中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
语汇意义
(一)概念意义:词中表达概念的部分,是客 观事物经过人脑的概括并反映在语言中的意义。
通俗意义:一般人对所指对象的一般特征的认 识,往往只反映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比较 肤浅、模糊。如对于性别的认识:男性、女性
专门意义:具备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对所指对象 的特殊认识,往往反映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 比较深刻、明确。如对于男女性别的差异是性 染色体不同造成的这一认识。
语言意义还会随着言语意义的变化而变化,但同时,语言意义 又对言语意义起着制约与规范的作用,人们主要是根据语言意 义去选择与实现自己的言语意义。
三、语义的类型
语言意义可分成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 类。
语汇意义是词语在语汇系统中的独立的 意义,语法意义是词语在语法系统中的 关系意义或功能意义 。
语汇意义一般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 两大类 。
颜色混合在一起,就是日光的颜色——白光。
可见光光谱
紫色 蓝色 青色 绿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0.38----0.43----0.47----0.50---0.56---0.59----0.62---0.76(微米)
(二)附加意义
1、评价意义 显性评价(感情意义或感情色彩):反映说话人
其次,用法或使用规则是否能跟意义划等号,很值 得怀疑。
Hale Waihona Puke 、语义的性质(一)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语义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终来源于客观事物现象, 因此,语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实有事物、虚构)
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角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完全同一,总会有或多或少 的差异。所以,语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虚构、抽象、实有具体事物)
专门意义的例子(1)
单糖:C6H12O6——碳6氢12氧5 二糖:C12H22O11——碳12氢22氧11 多糖:(C6H10O5)n——n倍的碳6氢10氧5
专门意义例子(2)
从目光的光谱特性看,波长0.38微米~0.43微米的 光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我们看到的是紫光;波长 0.43微米~0.47微米的光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我 们看到的是蓝光;依次类推,0.47微米~0.5微米 是 青 光 , 0 . 5 微 米 ~ 0 . 56 微 米 是 绿 光 , 0 . 56 微 米~0.59微米是黄光,0.59微米~0.62微米是橙 光,0.62微米~0.76微米是红光。所有这些波长或
(二)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语义所反映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的认识,词语的 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
语义作为人们言语交际的内容,在具体的话语中,又是比较具 体的。
二、语义的性质
(三)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语义必须具有一定的 稳固性。
语义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而客观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 地变化。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语义必然要随 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变化而发生相 应的变化。
洛克本人意识到观念的含义比较空泛,试图作出比较明确的 解释,把观念说成是在意识中通过内省而可区别的东西,即 “感觉和精神意象(mental image)”。
第一,许多词语无法在说话人或听话人心中产生什么意象。
第二,即使是那些能够引起意象的词语,不同的人在心中引 起的意象是很不相同的,是否意味着词语的意义因人而异?
三、语义的类型
语义包括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词语的意义首先可分语 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大类。
语言意义(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概括
的、一般的、固有的意义 )
语义类型
言语意义(词语在交际中的具体的、特
殊的、临时的意义)
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关系:
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关系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 们互相区别,互相排斥;另一方面,它们又互相补充,互相联 系。
(一)指称论
指称论把词语的意义与词语指称的对象等同起来(朴 素指称论),或者认为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与其所指 事物的关系(精致指称论)。
缺陷: 第一,词语的意义不具备词语所指对象的性质。
第二,并非所有的词语都有所指对象,许多表示虚概 念的词语在客观世界并不存在指称的对象,但所有的 词语都有意义。可见意义不等于所指对象。
第三,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场合可以指不同的对象,但 词语的意义并不因而不同。
第四,不同的词语可以指相同的对象,但意义显然不 同。
(二)观念论
观念论的经典表述是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提出的。他在《人 类理解论》第3卷第2章第1节中说:“因此,词语的功用就在 于能明晰地标记出各种观念(ideas);并且,它们所代表的 那些观念便是它们所固有的和直接的意义。”“观念论”不 把意义看成一种客观实体,克服了指称论的一些弊端。但观 念说本身又有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