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芳香亲电和亲核取代反应

第八章 芳香亲电和亲核取代反应


ArN2
+
D OH
6.2
8.4 离去基团效应
在大多数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离去基团是H+,但其它 基团在某种反应条件下也离去。 (1)对离去时不用协助的离去基团(SN1过程): NO2+ , i-Pr ~SO3,t-Bu+ ~ArN2+, ArCHOH+, NO+,CO2 (2)对离去需由外面亲核试剂协助的离去基团 (SN1过程): Me+ , Cl + , Br+ , D+~RCO+, H+, I+, Me3Si+
氯苯的三个分速度因数均小于1,卤素是致钝基团, 且 fm << fp, E+进入间位的可能性很小。 苯甲醚:
fp ≈ fo >> fm
-OCH3 对邻、对位具有+C, +I效应,+C > +I 对间位,只有+I, 而无+C效应。
8.3 同位素效应
将反应物分子中的某一原子用它的同位素代替时,该 反应速度所发生的变化。
8.5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Cl pπ
共扼 当芳环上连 NO2 CN COCH3 CF3 时,也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1. 加成-消除(SNAr)机理
X Nu
-慢
X
决定步骤
Nu
Nu X-
X=卤素 NO2 OR 等 Nu-=OH- NH2- RNH- RO-
Cl
OH350℃ 450 MPa
OH
Cl O2N NO2 OH- O2N
第8章 芳香亲电和亲核取代反应
8.1 亲电取代反应 8.2 结构与反应活性 8.3 同位素效应 8.4 离去基团效应 8.5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8.1 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进攻试剂亲电试剂通常为正离子或偶极 分子(包括诱导偶极)的正电荷端,如果是一个正离子,它 进攻芳香环首先形成碳正离子,又称为芳基正离子或σ络合物, σ络合物则是进行芳香亲电取代反应所必须的反应活性中间体。
取代基效应与化学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
1) 分速度因数与选择性
从定量关系上考虑邻、对、间位取代难易程度
分速度因数 (f) =
(6×k取代×z产物的百分比)
y×k苯 y-位置的数目
通过每一个位置取代苯的活性与苯比较,把总的 速率乘以邻位、间位或对位产物的百分比,再除以 苯的取代速率的结果。
kPhZ/2 o fo= k / × PhH 6
诱导效应(I):由电负性大小决定。 -I:吸电子 +I:供电子 共轭效应(T):包括π-π共轭和p-π共轭。 -I:吸电子 +I:供电子
• 有+I,无T: 如-C2H5 (1)使σ-配合物稳定,活化苯环;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稳定;
(3)为邻、对位定位基。
• 有-I,无T: 如-N+(CH3)3,-CF3,-CCl3等
卤化
偶合
(2)结论 一般无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说明芳香族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是两步
历程,且σ-络合物的生成为控制步骤。
(3)特例
同位素效应研究中的特例
反应试剂
被作用物
Br H3 C H3 C CH 3 CH 3 D
kH/kD
1.4
Br2
(H3C) 3C
C(CH 3)3
10.0
C(CH 3)3
HO 3S
R3CX + MXn (X = Br、Cl ) R3COH + H+ R2C=CR’2 + H+ RCH2X + MXn RCOX + MXn HX R2C=O + H+ R2C=O + MXn HC≡N + HX HNO2 + H+ ArNH2 + HNO2 + H+
Haworth反应:芳环和丁二酸酐发生傅-克酰基化
sp2 + E
+
sp3 H E
+
sp2 -H
+
E
+
E
亲电试剂
络合物
络合物
产物
用极限式表示中间体:
H
+
H E
+
+
H E
E
π-络合物
• 形成
R K1 R
+ H-Cl
液 气
HCl
π-络合物
• 存在的依据 (1)HCl可以定量地溶解在芳烃中。 (2)芳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溶解度增加。
表 氯化氢在不同芳烃中溶解平衡常数
• 特点
(1)生成了新的σ键;
(2)芳烃的π电子体系被破坏,形成了不稳
定的非芳香性化合物。
σ-络合物的分离
CF 3 CF 3
+ NO 2F + BF3
-100℃
. ...+ . .
H
NO 2 . BF4-
黄色结晶
CF 3 -50 ℃ NO 2
+ HF + BF3
可用进行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亲电体种类繁 多,依据亲电活性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亲电 体非常活泼,可与几乎所有的芳香化合物甚至 被强吸电子取代基钝化的那些衍生物进行反应。 第二类亲电体易与苯及被给电子取代基活化的 芳香化合物进行反应,但对那些被吸电子取代 基钝化的衍生物,一般不活泼,难于反应;第 三类亲电体只能与那些比苯活泼得多的,特别 是具有强给电子取代基的芳香化合物反应。
Br OCH3 NaNH2 OCH3 NH 2 OCH3 NH2
Cl NaNH2
NH2 NH2
NH2
4. 底物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Cl O2N NO2 NO2 Cl Cl NO2 NO2 Cl

Cl ≈ NO2



NO2
Z I,NH3 Z X I,CH3
I,NH3 Z Z
-
NH3
-
+
Z Z
-
NH3
NH2
-0.003 0
O=N→ O
+0.260 +0.191 +0.270
两类定位基: • 邻、对位定位基(第一类定位基):
-O-,-N(CH3)2,-NH2,-OH,-OCH3,-NHCOCH3,OCOCH3,
-F,-Cl,-Br,-I,-CH3,-CH2Cl,-CH2COOH,-CH2F等。 • 间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 -N+(CH3)3,-CF3,-NO2,-CN,-SO3H,-COOH,-CHO, -COOCH3,-COCH3,-CONH2,-N+H3,-CCl3等。
25℃
OH NO2 NO2
NO2
O2N
OCH3 H3CO OC2H5 NO2 NO2 KOC2H5 O2N NO2 NO2
OC2H5 OCH3 O2N NO2 NO2
2. SN1 反应
N N
+ OH2
+
+
N2
OH
+
H2O

-H+
NH2 NaNO2 HCl
+ N2 Cl
I
KI
3. 消除-加成反应机理 (苯炔机理)
表 氢的同位素及相对反应速度 同位素名称 元素符号 与碳形成的化学键 相对反应速度 kH/kD 氢 H C-H 1 1 氘 D C-D 1/7 7
(1)结果
某些亲电取代反应的同位素效应
反应类型 硝化 磺化 被作用物 苯-t,甲苯-t 硝基苯-d5 硝基苯-d5 1-溴-2,3,5,6-四甲苯-d 1-溴-2,3,5,6-四甲苯-d 1,3,5-三特丁基苯-t 1-萘酚-4-磺酸-2d 1-萘酚-8-磺酸-1d 亲电试剂 HNO3-H2SO4 HNO3-H2SO4 H2SO4-SO3 Cl2 Br2 Br2 C6H5N+ 2 + C6H5N2 kH/kD或kH/kT <1.2 ~1.0 1.6 ~ 1.7 ~1.0 1.4 10.0 1.0 6.2
亲 电 体
形 成 亲 电 体 的 相 关 试 剂
非常活泼的 +NO2 +X X+OH2 SO3 RSO2 中等活性的: R3C+ RCH2+
RC+=O H+ R2C=O+H RC+=O 低活性的: HC≡N+H +NO ArN≡N+
2H2SO4 + HNO3 X2 + MX’n (X = Br、Cl ) HXO + H3+O (X = Br、Cl ) H 2 S2 O 7 RSO2Cl + AlCl3
CH 3
CH 3
CH 3
Cl
ArR
H3C CH 3
CH 3
K1
1.59
1.00
0.92
0.62
0.28
• 结构的证明
实验1:溶液在-78.5℃迅速达到平衡 实验2:光谱分析表明无电子跃迁 实验3:溶液不导电 实验4:HCl中的H用D代替,未发现苯环上 的H与DCl中的D交换 • 特点 (1)芳环的芳香性未被破坏; (2)没有与芳环形成新的化学键。
σ-络合物
• 形成 HCl(气)+AlCl3(固)
R
H-Cl·AlCl3(溶液)
(溶液) H-Cl·AlCl3(溶液) +
[
..+.. ..
H H
R
] AlCl -(溶液) 4
σ-络合物
• 结构的证明 实验1:固体AlCl3在甲苯中-78.5℃不溶解; 通入HCl转变成绿色透明溶液; 溶液吸收光谱发生变化,电子跃迁 实验2:生成和分解速度比π-络合物慢得多 实验3:溶液导电 实验4:DCl中的D与苯环上的H发生交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