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命化教育[摘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主体地位地体现,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然而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参与教育的所有要素都应彰显生命的意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和谐、有序、高效地进行,那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怎么样理解生命化教育,又怎么样在教学中践行这样的生命化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学生生命化教育一、生命化教育概述(一)引入生命化教育近现代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时代,教育的深刻危机就在于它已经失去了它的原本的面目,取而代之的是成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工具和手段。
它自身的价值似乎只是在于它具有合乎某种现实需要的功能,此种功能被合理地理解为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理想性似乎被埋没,功利化的教育在使人异化为功利的工具时,使自身降格为工具的工具。
如果一个人缺少信仰,那么他就缺乏灵魂的安顿,同样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如果缺少了信仰,那么它就会随波逐流,无所适从,就会失去自身的独立,将会成为社会的附庸,缺少一个精神家园,一种终极的关怀。
正是基于此种状况,教育必须要回归它的最高目的和终极目标--------形成人并且成就人。
生命化教育的旨趣就在于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照。
它对于回归和建构教育理想提供了一种视野。
生命化教育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它是一种教育观念,也可说是一种教育理想。
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凸现主体的价值,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主体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1(二)生命化教育的内容第一,主体的生命价值都得以实现。
人的生命要和谐完整,首要的取向是必须在本我生命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上,获得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感,而不是他人对自己生命的评价。
作为教师,其参与教育的过程是自身生命的过程,教育生活与自己的生命过程是相关的,是职业生命的满足,是自身生命发展的一部分。
作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生命的乐趣,学习的意义,形成不断完善的主体,有更高追求的主体。
1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第二,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
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
教育在尊重人的个性并依其个别的天赋培养教育着有个性的个人,把每个人视为一个知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
第三,生命化教育指向生活世界。
生活是人生的过程与体验。
教育只有基于生活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实现方式。
教师与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世界,他们以各自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世界丰富多彩。
我们应当以师生的生活世界为根基进行教学,强化师生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其与师生的生活世界得以对接。
第四,生命化教育是对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
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具备了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了这种更健全的可能性。
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2了解了生命化教育的相关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发生的高校不良事件: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他曾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随后进入云南大学学习,他在学习上是优秀的,可在性格上是存在缺陷的。
2010年:药家鑫,这个名字,我们也很熟悉,事件也不需要赘述,这也曾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可是在突发事件下,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却如此极端,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他做出了如此举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2013年:复旦大学黄洋被投毒,最近此事件进入人们关注的视线,又是一桩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件,具体原因众说纷纭,但无非是一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众人无法理解,这些原因,怎么可能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当然,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教育方面,还有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全部归因与生命化教育不够完善与彻底,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命化教育的不健全,那么我们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二、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原因(一)教育主体双方的需要教育是双边的活动,就包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那么进行生命化教育,也是教育主体双方的需要。
2施明选.生命化教育教学的要点及意义[J].教育研究,2008(19).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上,教师总是被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教师也在用孜孜不倦地行动,来践行这样的形容词,守卫着三尺讲台;现如今,我们依旧能听到这样的形容词,但是伴随着这些赞美,我们也时常听到学生地抱怨,家长的责备;当教师们走上讲台,我们也不是时常能看到,他们神采奕奕,带着教学的激情,风趣地讲授科目,取而代之的则是,严肃、机械地讲授,划重点的课堂,那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我们在教育上的理念是否是存在偏差的,是否将生命化教育观念,运用在教学中。
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学生现在经常抱怨,作业太多,有些作业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只是在重复对一个知识点地练习,而且教师更注重对于所谓“好学生”的关注,对于自己的关怀欠缺等一系列的问题。
造成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比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象那么简单,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究其原因,是教育者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其教学的,是否树立了正确、客观的生命化教育观念,我们要解决现在这种不和谐的境遇,就要求教师树立生命化教育观念,而不是只看到所谓的“分数”或者说,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并将学生的“缺点”无限制的放大,而是要将眼光关注到学生的生存状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学生的成绩不是那么理想,也不能因此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的教育态度,要充分关注、关心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特点是侧重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进行事实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3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理念,将生命化教育观念,带进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恢复其该有的生机,而像现在一样死气沉沉,机械地讲授。
可以说,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就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可见,教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亟待教师解决的问题。
(三)现实状况的需要最近几年中,校园不良事件频发,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口角刺死室友,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宿舍发现腐尸等高校事件,这些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同学间关系的冷漠,也些许看到些,同学间因为一些小事,发生口角,甚至升级为杀人这种严重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7).的犯罪,不得不说,学生们对于生命的尊重、敬畏去了哪里?竟然为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不惜剥夺他人的生命,甚至赔上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将生命化教育观念,落实在了平时的教学中。
三、生命化教育的实现途径(一)让所有学生意识到生命比一切都重要实现生命化的教育,我们首先应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比一切都重要。
尊重生命、关注个人的生命需要、激发人的旺盛的生命活力,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为只有源自个体生命本能的需要和欲望,才是个人实现其创造潜能的源泉,而且也是由无数个个体共同建构起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头。
4我们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唤起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进而尊重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理性地判断,不能将自己的行为凌驾于他人的生命之上。
(二)创建充满人性的和谐校园众所周知,外部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校园的氛围如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优美、和谐、民主的环境下,人的思维也将会是开阔的、自主的,学习和思考也都会在平等的交往关系中展开。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外在环境是学生生存的前提,充满人性的校园则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引发他们的生命朝向美好的境界发展。
(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对于生命的尊重,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的环境是轻松、和谐、充满尊重的,他可以在一个平等交流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权威,没有对错,只是师生间的一种思想的交流,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双方有一个相互理解、相互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愉快的,而不是,教师把某种思想强加与学生。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
4阎光才.教育的生命意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四、生命化教育的意义(一)生命化教育,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要正面生命存在,以“自我”的身份承担自身的时代责任,有利于学生形成时代责任感。
强调学校教育的“自我”意识,并不是否认外界条件的重要性,不是追求一种虚无缥缈的浪漫,而是在多样的条件下、动态的运作过程中,寻求现实的可能性。
5我们在当代的教育中,强调生命化教育,强调关怀生命,是希望这个观念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而不是停留在简单意义上地说教,这种说教对学生的影响也许就是微乎其微的,我们要做的是,每一位教师把这个观念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并在工作生活中,在微小的事情上,把关怀生命的行为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把生命化教育落实在每一个行为中。
当然,也需要社会给与支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更需要家长给与孩子正确地引导。
(二)生命化教育,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以“生命”为本体性前提,以积极的关怀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方式。
关怀,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它不仅包含着积极的态度,而且意味着学校教育与人之间新的关系形态,人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核心。
学校教育对待生命,不再是“压抑”,不再是漠不关心,也不再仅仅是出自于自然性的“良知”,而是一种积极的支持、鼓励,是对个体成长的积极介入,是学校教育主动而自觉地影响个体生命的成长。
6在生命化教育中,注重关怀,在关怀生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尊重生命,关怀生命。
(三)生命化教育,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以整体的、深层次的眼光进行自我改造,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生命的成长。
生命的成长,是在生活中实现的。
学校教育是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生活形态。
学校教育对生命的关怀,不是以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方式将这一个体“培养”出来,而是要回到学校教育自身,以对学校教育生活的优化而实现对生命成长的促进。
生命是通过全部的学校教育生活滋养而成的。
7综上所述,生命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生命化教育,上述部分没有涉及到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在生命化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并不代表这些因素在生命化教育中不重要,这些因素也很重要,生命化教育是一个5叶澜《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6叶澜《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7叶澜《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整体,不是单方面能够完成的,所以,需要社会各界,各种因素,共同来实践生命化教育,将生命化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索,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生命化教育的意义,并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思想贯穿自己的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这些不良事件渐渐地远离我们的生活,使学生行为更加健全。